首頁>歷史>

紀錄片《從<中國>到中國》,豆瓣評分8.1。

第一個中國,是40多年前的中國,第二個中國是現在的中國。

40年如一個世紀,中國最翻天覆地的這40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紀錄片的起點,從上世紀70年代四部記錄了真實中國的紀錄片出發:

1972年義大利的《中國》1976年法國的《愚公移山》1978年日本的《上海新風》1979年美國的《從毛澤東到莫扎特》

尋訪了出現在影片裡的那些普通中國人,40年後的生活樣貌。

40年後,他們生活得怎麼樣?

40年後,他們的夢想實現了嗎?

當初的信念還在堅持嗎?

當年的精神還在傳承嗎?

這是這部紀錄片反反覆覆不停探問的問題。

拍攝中的安東尼奧尼

1972年,周恩來總理接見了來自義大利貿易部的訪問。

是不是有可能兩國合作,拍一個紀錄片?總理問。

義大利方任命了安東尼奧尼,20世紀最偉大的電影導演之一,片名叫《中國》。

近4個小時的影片,全程聚焦了每一個最平凡的普通人。

打乒乓的男學生

跳舞的小女孩

在天安門照相的遊客

響徹在大街小巷的《我愛北京天安門》,

用鍼灸麻醉做剖腹產的神奇醫術,

還有租金不能超過5%的法律規定……

每一個鏡頭都充滿了時代記憶。

《中國》裡的南京長江大橋,

因為被拍的歪斜,而不被接受

不誇張的說,每一個義大利人,在剛開始接觸中國的時候,最先找到的資料都是《中國》。

然而在中國,大多數人對這部影片聞所未聞。

1974年,全國大批判安東尼奧尼,《中國》被定性為「惡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列為禁片。

安東尼奧尼總是想拍攝計劃外的事物。

在去往河南林縣(現林州)時,路過任村,一群趕集的村民引起了他的好奇。

安東尼奧尼要求停車,但司機假裝沒有聽到,他就直接開啟車門跳了下去。

不論是林縣的農村,還是村中的集市,在當時都被認為是落後,甚至是不恰當的。

因為很少見到中國人,村民們對安東尼奧尼的到來又好奇又惶恐。

他們閃避著鏡頭,逃走,躲在門縫後觀望,有一種見了「鬼」的神情。

40多年後,這一現象再也不存在了。

這裡的孩子,已經可以從容的和外國人對話,問好。

還有在南京五老村幼兒園。

時任教師的張鳳英回憶說:

「我們幼兒園早先比較困難,小朋友上廁所都用馬桶,他就對這個很感興趣,老照老照。」

一開始的熱情,在發現安東尼奧尼「根本沒有按照我們要求去拍」時,變成了反感。

時至今日,張鳳英仍念著這件事:

「現在我們條件好了,衛生設施樣樣都有,你們想拍隨時去。」

但其實《中國》裡,只是剪輯了孩子們做運動、跳舞還有唱歌的畫面。

1972年,幼兒園的孩子們扛著槍,踏著步。

2019年,幼兒園的孩子跳著街舞。

40多年間,太多變化。如果讓安東尼奧尼再來拍攝一次中國,肯定會完全不同。

可惜當時的中國和安東尼奧尼,對彼此都太過陌生。

《中國》劇照

也可惜,這個如果再也不能實現,安東尼奧尼於2007年逝世了。

2004年時,距離電影拍攝30多年後,《中國》在北京電影學院第一次公開放映。

曾經的「禁片」得以被中國人民接受,曾因被批判而大病一場的安東尼奧尼非常高興,他很想再來一次中國,可當時他已經完全喪失了語言能力。

友人回憶說,有一次他看著撒丁島的群山和日落,說這讓我想起了中國的風景。

70年代深圳羅湖口岸

還一件遺憾的事,是沒有能在紀錄片裡留下深圳的影像。

安東尼奧尼來中國,先坐飛機到香港,然後坐火車進入大陸。

攝影師回憶說:「(在深圳)我立刻拿起攝像器,安東尼奧尼說你幹嘛,我說我拍攝啊。他說不行,我們需要先到北京,做好計劃,然後再拍攝。」

這可能是一個遺憾,因為現在的深圳恐怕是四十年間中國變化最大的地方。

但還是很感謝他給我們保留下那些40年前珍貴的歷史畫面。

河南紅旗渠上,曾經扛著鋤頭趕去幹活的人

變成了熙來攘往的遊客,

他們不再扛著鋤頭,只是鼻樑多了眼鏡。

蘇州復興回民麵店,當時最好的餐館,

現在餐館已然不在,

曾經居民區變成了商業街,

琳琅滿目的商品和美食。

北京天安門前,人們依然拍著照片,

那一首《我愛北京天安門》還在響著。

感謝先輩們的努力,因為你們,我們回望過去時才能夠如此坦然。

紀錄片《從中國到中國》裡,那些40年間的歷史穿越感總讓人感動。

大慶油田,1970年拍攝時還略顯荒蕪,

遍地都是草原,住的是板房,蚊子往臉上忽。

左第7任隊長高金穎,右第21任隊長張晶

當時最高典型的1205鑽井隊,

第一代隊長是「鐵人」王進喜,

40年時光,已經從第7任傳承到了第21任。

大慶40年變化

油田工作場景40年變化

現在的大慶已然是一座繁華美麗的城市,

鑽井隊依然每班8小時,

一天24小時不停歇

鐵人的精神還在城市的每個角落傳揚。

已經關閉的北京工藝美術廠,

當時匯聚了中國最頂尖的手工藝人。

時年70歲的麵人師傅郎邵安,現在也已經離世。

但捏麵人的技藝仍傳承在後代郎佳子彧手中。

出生於1995年的郎佳子彧,被大家在《最強大腦》中熟識。

他說第一次見到爺爺是在紀錄片《愚公移山》中,看著看著就哭了:

「小時候學捏麵人不知道有什麼價值,長大之後才明白它的意義。」

夢想成為像爺爺一樣的人的郎佳子彧,在北京胡同裡開了工作室。

新一代的「麵人郎」正在走出自己的路。

四十年間,80後,90後,00後,一代又一代,傳承在繼續。

所以從來沒有垮下的一代,每一代都是時代的中流砥柱。

本文圖片源自紀錄片《從中國到中國》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李自成為何沒能成為劉邦、朱元璋?看看他在北京42天的皇帝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