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宣傳是一個國家增強民眾心理認同與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統治者鞏固自身統治的關鍵途徑。二戰爆發後,美蘇兩國結束意識形態之爭,雙方並肩作戰以對抗法西斯國家入侵,對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突出貢獻。但二戰結束後,兩國關係迅速走向破裂,雙方再度將對方視為對手與敵人。蘇聯政府即透過文學、影視與戲劇等各種手段,塑造美國的敵對形象。

一、從友變敵的美國

冷戰開啟後,蘇聯立即開啟了對美國的針對行動,宣傳是十分重要的一環。蘇聯一切宣傳活動要受到蘇共中央的領導,並在其指導下發布一切有關宣傳的總管方針政策。在蘇共中央的指示下,蘇聯利用一切手段展開一系列針對美國的“口誅筆伐”,大量反美文學影視作品隨即出現。

蘇聯的官方報紙《真理報》

就大家都十分熟知的電影藝術來看,二戰後的蘇聯電影中,美國頻頻以世界頭等大惡人的形象出現,其出現之頻率更是達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據學者統計,在1946-1950年間,有近一半的電影中的反派角色都是美國人或者英國人。美國在蘇聯的電影中是徹頭徹尾的帝國主義與罪惡的根源。例如,曾獲蘇聯“斯大林”獎的優秀電影《俄國問題》,其主人公並非蘇聯人而是美國人,作為一位正直的記者,他拒絕了上司乃至整個美國新聞界塑造蘇聯邪惡形象的寫作要求。電影看似是以美國人為主人公,但每個觀眾都能看出其落腳點在於宣傳美國的“罪惡性”。這是蘇聯戰後第一部反美電影,也是為數不多的高質量電影。

《俄國問題》譯製版的海報

文學層面針對美國的作品更是數不勝數。由於文學傳播面廣且發行簡單,故文學作品對蘇聯人心中“美國形象”的塑造影響更大。在中國被人熟知的蘇聯作家高爾基,也曾寫過大量的“反美”文學。其實在二戰爆發前,高爾基的反美文學就在蘇聯風行一時,例如《在美國》一書,將美國人的形象定義為“無文化、傲慢、金錢至上”,反之蘇聯人的形象則是善良樸實且熱愛和平,兩國形象截然相反。總而言之,二戰後的蘇聯將反美視作頭等宣傳大事,並推出一系列作品宣傳美國的負面形象。

高爾基(右)與契訶夫

二、美國的邪惡形象

透過對一系列“反美”文學與影視作品的分析,可以大致推斷出,在當時的蘇聯政府眼中,美國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形象。蘇聯在二戰中的主要敵人是德國軍隊,無數蘇聯人被納粹軍隊屠殺的慘烈事實,使蘇聯人對納粹恨之入骨。蘇聯政府正利用蘇聯百姓的反納粹心理,將美國打造成“納粹繼任者”。

時任蘇聯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馬林科夫在戰後曾說,美國的帝國主義形象與擴張的野心已經遠超當年的德國與日本,這句話奠定了蘇聯內部的宣傳基調。電影《易北河會議》中,美國即被塑造成一個徹底的納粹繼承人形象,電影中的美國在二戰結束後不但不反思戰爭的發生,反而對德國納粹分子百般庇護。漫畫《最近的瘋子》中出現的每位美國人都被畫上了“小鬍子”,而這正是希特勒的經典形象。

希特勒

除“納粹繼承者”這一形象外,蘇聯還藉助朝鮮戰爭的爆發,將美國塑造成徹底的“戰爭販子”與“食人魔”形象。在有關朝鮮戰爭的一切文學、漫畫、報刊與影視作品中,美國士兵都如同二戰時期的日本士兵,殘忍地屠殺每一位朝鮮士兵與平民。有趣的是,在蘇聯的“反美”宣傳中,許多故事的主人公並非蘇聯人而是美國人,他們的結局大都是反對美國政府失敗,自身也遭到迫害。蘇聯希望透過主人公這一正面善良的形象,藉以證明在美國極少數的好人是無法抗爭邪惡的美國政府的。

朝鮮戰爭

三、蘇聯民眾的美國觀

在蘇聯政府一系列反美作品的“狂轟亂炸”下,蘇聯民眾又是怎樣看待美國的呢?在專門從事蘇聯歷史的學者看來,當時蘇聯的宣傳是十分成功的。原因在於,在當時的冷戰大背景下,兩種陣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近乎於停滯,民眾並不能像今天這樣可以切身感受西方國家的風土人情與真實情況。蘇聯國土面積本就世界第一,許多人恐怕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家鄉前往其他省份生活,對本國情況尚且不知,何況是有一太平洋之隔的美國呢。

二戰後普通蘇聯民眾

國內長期的反美宣傳,加之蘇聯幾乎斷絕一切與西方國家的交流溝通,造就了蘇聯民眾接受資訊的單一與閉塞性。他們或不會相信幾年前還是親密戰友的美國,竟成為所謂納粹的接班人,但長時間的耳濡目染還是使他們產生美國不好的印象。此外,蘇聯宣傳的成功並非僅得益於資訊的閉塞,戰後蘇聯民眾的心理狀態其實是迎合了蘇聯的反美宣傳。二戰中的蘇聯是德國的重點進攻區,家園被毀、親人被屠殺,蘇聯在戰爭的蹂躪下飽受摧殘。反戰與恐戰情緒瀰漫在每個蘇聯人的心中,而美國在戰後的確先後發動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這不由得使蘇聯民眾相信,美國的確是擴張霸權的帝國主義國家,他們正在威脅蘇聯乃至世界的安全。“戰爭販子”的頭銜是十分適合美國的。

儘管在後斯大林時代,蘇聯歷屆領導人在不同程度上開始緩和與美國的關係,但這並不意味著蘇聯放棄反美宣傳這一路徑。相反,伴隨著冷戰的愈發升級與美國國內種種問題的出現,蘇聯的反美宣傳出現了更多的說法, 如美國的種族歧視與虐待、教育不公平等,都成為蘇聯證明自身制度優越性的工具。事實上,直到現在,儘管蘇聯早已解體,但作為其繼承者的俄羅斯,與美國依舊是水火不容的關係,雙方的衝突依舊在繼續。

赫魯曉夫訪美

文史君說

與其說宣傳是在說明事實,不如說這種事實是被“扭曲”與人為建構的“事實”。蘇美的大國地位註定兩國在二戰後會在利益上發生根本性衝突,雙方的敵對不可避免。蘇聯的反美宣傳更是極盡手段,將美國塑造成破壞世界和平的第一惡人。當然蘇聯已經成為歷史,現如今同樣位居世界第二的中國,又該如何處理與美國的關係呢?我們又該塑造一個什麼樣的美國形象呢?這也確實是現在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參考文獻

崔祖楨:《蘇聯對內宣傳中的美國“敵人形象”(1946-1953)》,湘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

張品:《後冷戰時代的俄羅斯反美主義》,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5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童養媳在古代,到底是種什麼存在,為何要有這種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