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能夠真正實現從社會最底層走向皇位的,也只有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而更多的農民起義軍,則都失敗了。他們或者大事未成,只充當了王朝滅亡的引線一如陳勝、吳廣起義;或者如王莽時期的綠林赤眉起義、隋末的瓦崗寨起義,都被貴族攫取了勝利的果實;亦或者如洪秀全、李自成一般最後卻沒有抵擋住金錢美色誘惑,導致功虧一簣。而在李自成幾乎不費吹灰之力攻入北京,當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皇位後,為何也只當了42天皇帝,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在北京城有做了什麼吧?
明朝末年,戰火連連。與後金之間的戰爭更是勝少負多,而面對後金日漸強大的局勢崇禎帝在重用袁崇煥的同時,也幾乎以舉國之力將財帛支援了遼東,而在其誅殺袁崇煥後,清軍更是虎視環伺,祖大壽等人的叛投,遼東局勢大有糜爛之勢;內部的奢安叛亂也需要大量的兵卒,財帛,而更為嚴峻的則是極端天氣頻發。1628年起,中國北方地區更是接連 遭受旱災、蝗災,陝北地區更是餓殍遍野,易子相食,慘不忍睹,農民軍起義此起彼伏。1629年,李自成發動起義,幾經周折,從被打到只剩下18騎,再到繼續星星之火,而這無疑都是得益於當時的時勢。1644年,三月十五日,他率領的大順軍已經到達了北京城北郊的居庸關。而他又一次向崇禎帝和談,只要割西北之地,允許其為王,給予其100萬兩便可以暫退河南。而這也是崇禎帝的最後一次機會。可惜的是崇禎帝沒有答應,而此時的北京城卻在一場大瘟疫之後早已經無力抵抗。“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無人收斂者。”而在《明代北京的瘟疫及帝國醫療體系的應變》更是記載崇禎十六年四月,北京每天死亡上萬,所亡者20萬之多。君臣離心,東林黨離德,外加這場瘟疫,終於讓大明王朝轟然倒塌。
於是,一群烏合之眾的李自成,就在這樣的巧合之下攻克了北京城。可惜的是他既沒有成為漢高祖劉邦更沒能成為新明成祖朱元璋,相反僅僅在北京城當了42天的皇帝,便倉皇而逃,最後更是落得失敗的結局。
1644年三月十九日他入主北京,而開啟城門的則是兵部尚書張縉彥。而崇禎帝則在留下“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後選擇在煤山之上自縊而死。
一般王朝更替,為得人心,大都會選擇或者封賞虛職(一如當年滅蜀後封劉禪為安樂公),對於死去的皇帝更為好生安葬,以彰顯新朝的新氣象,更能籠絡人心,從而達到萬民歸心的效果。可惜的是,李自成入駐北京的第一件事便是尋找崇禎帝,面對早已自縊的崇禎帝,他的做法是,將其放置在東華門示眾,如此對待前朝皇帝,更別說是兢兢業業的崇禎帝,而且是接受了死者為大的儒學教育的民眾,也導致其民心漸失。
而也就在其進城前幾日,兵卒尚算剋制。但是其進城之後,先封宮女為妃,縱情聲色相比,兵士們又怎甘忍受這般寂寥,在其第二十七日起,搶掠開始。而混亂的年景,瘟疫窮戶自然無所餘,而目標則被釘在了那些在崇禎帝自縊後選擇歸順大順的富戶與大臣之上。既然天下都是我的了,便縱兵搶掠,原來歸降者逼迫其出錢出糧,全部被劫掠一空,而對於窮苦百姓也不放過,膽敢逃跑者,一律連坐,株連十家;對於讀書人文臣,更不用說,不知利用反而盡皆關押凌辱。
如此一來,普天之下,似乎也只有非北京之人都得罪了。而對於其軍師李巖的處決,則讓其徹底失去了民心。李巖為其打出了“迎闖王,不納糧”口號,也使得天下農民雲集者眾,但是在眼見其所為後,也便大抵明白了這只是美麗的口號而已。
而也就在於此同時,他也曾數次招降吳三桂。而據《辛巳叢編》記載,吳三桂決定投降,於三月二十二日張貼布告——“本鎮率所部朝見新主,所過秋毫無犯,爾民不必驚恐”。可惜的是,期間其得知訊息,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搶擄陳圓圓及其家屬,如此之下,吳三桂也做出了最佳選擇,投降清軍。
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在山海關與吳三桂、清軍大戰,最後潰敗。二十六日回到北京,而即便是如此,他還不忘再次稱帝(其先已經在西安稱帝),二十九日李自成登基稱帝,而也就在四月三十日,倉皇而逃,臨了還不忘火燒紫禁城。
如此42日的皇帝生涯,卻讓我們看到了被農民身份遮蓋下的李自成,即便是登基稱帝,也掩蓋不了他的流寇習性,如此之人又何以得天下,而滅亡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更遑論比肩劉邦與朱元璋了。
參考資料:《辛巳叢編》《明代北京的瘟疫及帝國醫療體系的應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