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諸葛亮在未出茅廬之前,與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與徐元直四人為密友。有一天幾個人吃飽喝足後聚在一起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諸葛亮大概是過於壯懷激烈,真氣充盈丹田,便坐在那裡抱膝仰天長嘯。

在給大家制造完高分貝的噪音後,這位老兄還指著朋友們不客氣地打擊說:“你們這些人,吹得自己天花亂墜,將來頂多也就當個市長、縣長這樣的地方幹部罷了。”崔州平、石廣元這些人就不愛聽了,說:“地方幹部也不錯啊!那你呢?你小子能當個什麼?”諸葛亮卻笑而不答,恨得眾朋友們牙根直癢癢。

諸葛亮

其實諸葛亮的志向早就表露過了,司馬徽就說他“每嘗自比管、樂”。這裡的管、樂可不是管絃樂器,是指春秋戰國時代的兩位名人:“管”是管仲,助齊桓公成為霸主的一代名相;“樂”是樂毅,連破齊國七十餘城的燕國名將。諸葛亮拿自己和這兩個人比較,那就是我孔明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出則為將,入則為相之意。

樂毅

管仲,字夷吾,潁上人氏(今安徽潁上),據說祖上原來也是姓姬的,考慮到三國時期販賣草蓆、草鞋的劉備排排家譜也能稱得上皇叔,我們把管仲看成是王室成員也勉強說得過去。不過,他的命運和劉備是一樣的,都出身於一個貧困的家庭。年輕時候的管仲為了謀生,就去做生意。不過估計以他的資金實力,不做那種“沒本錢的買賣”就不錯了,頂多也就像劉備那樣,當個小商小販而已。

古代有所謂“行商”和“坐賈”之分。坐賈一般有比較固定的經營場所和囤貨倉庫,從外進貨或自己製作商品然後出賣,這需要一定的資金實力。行商則多指那些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們,也就是被古人賤稱的“販夫走卒”之輩。而管仲做的就是一個“行商”。

這對於他來說當然是一種恥辱,因為他祖上是王室,即便到了父親管莊這一輩,也還當過齊國的大夫。到了管仲這一輩,雖然已經窮得家徒四壁了,但至少也還算是一個“士”,比起一般人來還是要強一點。春秋時代統治階層大致分為四級:天子、諸侯、大夫、士,士為末等貴族,而按平民所從事的四個職業等級來分,士、農、工、商,士也是頭等平民。不過不管怎麼算,一個“士”去經商,還是行商,在當時來看都是一件很卑賤的事。

管仲當然想當官,這是一個士人最好的出路,但他一直沒有碰到好的機會,而生存是第一位的。對於管仲來說,不但要生存,而且還要講究生活品質。史書上就有記載,管仲為相後的私生活是非常豪華奢靡的。所以經商雖然卑賤,但他仍然毫不猶豫地去幹了。當不了官,那先掙點錢也不錯。

管仲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管仲是一個典型的實用主義者,這是一個想要成就大事的人必須具備的處世態度。他不會像某些迂腐的讀書人那樣,把身份、等級看得那麼不可逾越,像伯夷、叔齊那樣“餓死不食周粟”的事情他是不幹的。只要不違背基本的道義,又何必拘泥於一些古禮古制、愚忠愚孝呢?這也是後來為什麼他先輔佐公子糾,公子糾死後,又投靠公子糾的政敵公子小白(齊桓公) 的原因之一;也是他為什麼能夠率先在齊國進行政治經濟改革,讓齊國全面強盛,最後稱霸天下的原因之。

不過,做行商也還真是有好處,如果說原來管仲讀過萬卷書,那麼他現在也行過了萬里路。他到過許多地方,接觸過各式各樣的人,見過許多世面,從而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他也由此認識到了底層社會各種各樣的現狀,為自己今後能夠有效地治理國家打下了基礎。

不過滑稽的是,管仲雖然有志投身商業,在這方面他卻並沒有顯露多有天賦。買賣做來做去,賺的時候少,賠的時候多。好在他的生意夥伴一直 都很挺他,在他虧了的時候還願意再拿出資金投給他。這個人就是管仲的“發小”鮑叔牙。

鮑叔牙,潁上人,跟管仲是老鄉,兩人從小玩到大,感情不是一般的深, 那是相當的深。鮑叔牙對管仲這一生所起到的作用,那也不是一般的重要,而是相當的重要。

兩人小時候在一起玩、一起讀書、一起惹事。從後面發生的事情來看,少年時代的管仲恐怕是常居於主導地位的,鮑叔牙就是那個讀書不如自己同伴、惹事不如同伴,還常常替同伴背黑鍋的跟屁蟲。

鮑叔牙的家境要比管仲好很多。長大了兩人合夥做生意(估計管仲也就佔個乾股,主要本錢都是鮑叔牙掏),如果運氣好賺到了錢,管仲會把大頭分給自己,小頭分給鮑叔牙。別人看不過去了,對鮑叔牙說這個管仲太貪婪了,連最好的朋友都黑,趕緊撤資吧,別跟這樣的人合夥了。

鮑叔牙卻一點也不在意,還替管仲辯護說:“唉,你們不知道,管仲他家窮啊,如果不多分點怎麼養家呢?這是我情願的。”管仲一心想要從政,他知道,只有掌握了權力,才能夠不負胸中所學,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於是便到處託人找路子,終於得以在齊國為官。

管仲

可是在那萬惡的舊社會,想要做事的人常常被想要做官的人排擠,碰上一個和自己志同道合的老闆也不容易,因此,管仲不受君主待見,被趕出了朝廷。他不甘心,哭著喊著回來了,結果不久又被轟了出去,如是三次。別人看不起管仲,說他太熱衷於當官,卻又難成大器,鮑叔牙說:“管仲是天生的政治家,之所以官運不濟,不過是還沒有遇上好的時機罷了。”

眼看公務員的飯碗是端不上了,管仲便去報名當兵,想走部隊轉業的路子。倒黴的是那正是戰火紛飛的春秋時代,各諸侯之間不是今天你打我,就是明天我打你。管仲三次被派到了前線,三次都當了逃兵。又有人看不下去了,就說管仲這個人貪生怕死,連一點勇敢犧牲的精神都沒有。鮑叔牙這時候又站出來說:“管仲家裡還有八十歲的老孃,他要是戰死了誰來替他養老送終呢?所以他不得不當逃兵啊!”

管仲

照我看,管仲當兵本來就是權宜之計,混口飯吃而已。他不是一個好士兵,也不打算當一個好士兵。他留下有用之軀是要做大事的,怎麼能在刀槍劍戟之下浪費掉呢?對於國家來說,他還有更大的用處。當然,管仲也不是隻知道消費自己的朋友,他也很熱心地想幫鮑叔牙做點事。很多次無需朋友說話,他就主動忙活上了。誰說管仲不講義氣的?

不過兄弟...還是謝謝了,以後不敢勞您大駕了!每次管仲忙活完,不但沒能幫鮑叔牙解決問題,還常常給他增加了新的困難,搞得鮑叔牙恨不得去撞牆。旁人再一次看不下去了,說這個管仲看起來聰明,實際上是個沒本事的人。鮑叔牙還是替他解釋,說不是這樣的,管仲之所以屢屢給我幫倒忙,只是點兒背,沒有好機遇罷了。

太偉大了!太令人感動了!每次當我看到這些史料,都有此感觸。人生得一知己不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管仲能得鮑叔牙為友,這是哪輩子修來的福啊?

管仲自己也很感動,他說過一句後來被人們經常套用,來表達對朋友感激的話”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他知道,是鮑叔牙一次又一次地幫助他、推薦他,才有了他做大事的機會。可以說,沒有鮑叔牙,就沒有“春秋第一相"管仲。

如果說,親人和愛人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那麼知己就是我們在事業上不可或缺的。但知己和朋友之間還是有一些區別的;知己可能是朋友,也可能是敵人,從某個角度來說,你的敵人可能比你的朋友更了解你。

朋友可以是知己,但也可以不是知己,比如說只是棋友、筆友、玩伴,甚至是酒肉朋友、狐朋狗友。而能稱得上知己的朋友,就必須了解你的理想、思想、能力、為人、性格等,對你一貫抱有信心,並願意全力幫助你實現人生價值。

我們知道,伯牙與子期是知音,在音樂上他們有著共同的愛好和理解,只有子期明白伯牙的琴音,子期一死,伯牙就覺得“知音少,絃斷有誰聽”,從此不再撫琴。但知音也不完全是知己,他們只是在某一件共同喜歡的事物上有著交流和共鳴,在其他的事物上卻不一定有。雙方的了解是較為單一、狹窄的,不如知己那樣是全面地了解對方,無償地為對方付出,把對方的成就看成是自己的成就。

伯牙與子期

一個人,可以有很多朋友,也可以有各式各樣的朋友,但知己是不會太多的。找到一個能真正了解你的人何其不易,而他還能不講任何條件地支援你,以你為榮,這就更為難得了。但是,一個成大事的人是非常需要一個知己從物質上和精神上都能給自己以動力的。什麼知遇之恩、推薦之德這些固然重要,不過我覺得,能讓鮑叔牙對管仲如此關注、關心,心甘情願為他效命,那也正說明了管仲具備一種不平常的人格魅力,而這,就是一個人成就事業的基礎。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經此一戰,太平洋戰爭已無懸念,日軍開始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