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東漢末年,黃巾四起,叛軍直逼洛陽,讓貪圖享受的漢靈帝感受到了害怕,大漢江山似乎搖搖欲墜。

皇甫嵩向劉宏進言,勸其解除黨錮,允許諸侯與各大士族可以招兵買馬,讓他們出兵消滅叛軍,面對來勢洶洶的黃巾軍,劉宏同意了,後來劉焉又請把太守改為州牧,劉宏一併同意了。

解除黨錮,也為日後的諸侯割據打下了根基,士族們的春天終於到來了,有了自己的兵馬計程車族們也是拼命殺黃巾賺取功名,黃巾之亂來的快,去的也快。

然而這所謂的黃巾之亂,其實就是士族們為了奪權而一手策劃的,張角兄弟只不過是他們爭奪利益的一塊墊腳石。

受益最大的就屬袁家了,而袁隗作為黃巾之亂主要幕後人物,沒有獲得受益就一命嗚呼了,卻讓袁紹和袁術獲益良多。

袁紹為什麼能成事?

董卓之亂時,袁紹振臂一呼,成為了十八路諸侯的盟主,其主根本原因不是他有多大本事,而是他袁家有“四世三公”的頭銜。

袁家四代,共有五人位列三公之位,可謂是門生遍地,追隨者眾多。

袁紹能從亂世中崛起,手下能有那麼的文臣武將,和後來拿下富裕的河北之地,都來自於袁家的關係網。

四世三公的名頭太大,讓天下計程車族趨之若鶩,想在這亂世中分一杯羹,又可以有個強大的靠山,投靠袁家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曹操為何在起初寸步難行呢?

雖然曹操也有些資源,但和袁紹比起來相差太遠,曹操開始還跟袁紹混過一段時間的。

孫策開始也是跟袁術打工的,為袁術打下了好幾座城池,只因袁術答應孫策的許諾都食言了,孫策感覺袁術言而無信後才自立門戶的。

要說袁術作為袁家的嫡子,應該會比袁紹這個庶出的要混的更好。

除了沒有袁紹的名聲好外,主要做了一個作死的操作,那就是稱帝,得到玉璽後可能得意忘形了,把天下諸侯的下巴都驚的快掉下來了。

雖說你們袁家勢大,但在那個時候稱帝無意於找死,他不死誰死呢?

沒有資源的劉備只能頂著漢室後裔的名頭招搖撞騙,混的那叫一個慘,也曾投靠過袁紹,可見袁紹在那個時期非常火爆的。

袁紹如此勢大,為何最後敗給了曾經投靠過他的曹操呢?

要說那個時期,袁紹兵最多,將最廣,謀士也最多怎麼最後會輸給曹操呢?

很多覺得袁紹多謀而少斷,生性多疑,不聽諫言,雖謀士眾多,卻無大才,眾多謀士之間派系林立,爭端不休,彼此恨不得除對方而後快。

這當然是一方面的原因,其實最大的問題還是士族。

這些士族投靠袁紹是為了什麼?

是真心輔佐袁紹打江山,開創一片盛世?

答案當然不是,說白了,還是利益,其他諸侯給不了的利益。

這些士族帶給袁紹人才和威望的同時,也給袁紹後來埋下了很大的隱患。

士族追隨袁紹稱霸諸侯,袁紹自然要給他們利益,這就形成了,袁紹雖是頭領,但每個士族其實都有著自己的一股勢力,在眾多勢力攪拌在一起的同時,矛盾自然就產生了,而且會越來越多,袁紹還打壓不得,這就形成了勢力不統一。

袁紹看似勢大,但會不會其實是被勢力裹挾的原因?

從袁紹沒有成為諸侯的表現,袁紹並不是如此昏庸,曹操和劉備先後投靠後又離開,是不是因為是看出了這些早已存在並沒爆發的隱患呢?

眾所周知,河北人才還是很多,武將有“河北四庭柱”,從張郃後來投靠曹操的表現,可以看出並非浪得虛名的。

謀士更是非常的多,如有田豐、沮授、郭圖、逢紀、審配,許攸等。

許多人都說,如果官渡之戰袁紹能聽田豐和沮授的諫言,可能最終失敗會是曹操,其實是有可能的。

這就可以看田豐和沮授後面的勢力相對比較弱了,袁紹肯定不能聽從他們的如果得勝,他們所在的勢力就會因此而壯大,那麼勢力強的一方,就得打壓他們所在的勢力,哪怕打敗仗也不能讓他們壯大起來,袁紹不能得罪這些大勢力的一方,以後還得靠這些勢力的支援,所以只能妥協。

只是這些士族們沒想到的是,袁紹一敗之後就一病不起,然後就一命嗚呼了,從此失去河北之地了,當然他們的投資也就打了水漂了。

而袁紹屢出昏招,會不會是無可奈何,從袁初期表現應該不會如此昏庸,當然也不排除得勢後變得自大起來。

從後來魏、蜀、吳來看,雖然他們也用士族,但只是相互之間的利用,而不是像袁紹似的全靠士族的支援才雄踞一方。

在士族達道一定勢力時就形成了反制約,所以,袁紹更大的可能是被士族反制約了,不是想聽誰的就能聽誰的了,而是他們想要你聽誰你才能聽誰的。

後來晉朝的滅亡,就是因為司馬家給予士族們過大權利和利益,才再一次的分裂。

所以袁紹並不是敗給了曹操,而是敗給了一直支援自己計程車族。

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絕世美女花蕊夫人的悲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