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杭天琪曾經在《唱臉譜》這首歌中唱道:“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
眾所周知,白色的臉譜代表奸詐。在我國戲曲舞臺上,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曹操給人的印象大部分是負面的——奸詐、疑心重、作威作福等等。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先看看名家是如何評價曹操的。
東漢時期的名臣橋玄曾經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在橋玄眼裡,曹操是能夠安定天下、扭轉局面的一代英才。要知道,那時的曹操正年輕,雖然曹操從小機靈,很有謀略,卻任性放蕩,荒廢學習,一般人並不認為曹操有超出常人的地方。
那麼,曹操是憑藉什麼來安定天下的呢?
01 治國重德,任人唯才
建安七年秋天,曹操頒佈政令,其中有這樣的話:“自從國家動亂以來,到現在已經有十五年了,年輕人沒有見過三皇五帝時仁義禮讓的好風氣,為此我很擔心。現在朝廷下令各個郡國都要開辦文化學業,擁有500戶以上的縣就要設定校官,選擇鄉中傑出的青年加以教誨,這樣大概能夠讓先王的治國大道不至於廢絕,而對天下一定有好處。”
建安十年9月,曹操又頒佈政令:先表述古代的聖人痛恨結黨營私的行為,接著列舉冀州地區顛倒是非、欺天騙君的例子,然後表明自己的決心,要除掉惡俗,整治社會風氣。
曹操心懷天下,擔憂傳統美德不能被繼承發揚,就大力興辦教育,倡導良好的社會風氣,可以說是抓住了治國的根本。我們現在在依法治國的同時,也強調以德治國。兩者的出發點是一樣的。
曹操的“唯才是舉”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我們來看幾個具體的例子:
當初,袁紹和曹操共同起兵,討伐殘暴的董卓。袁紹曾經問曹操,萬一起事失敗,什麼地方可以據守?曹操反問袁紹。
袁紹認為自己如果南面依靠黃河,北面依靠燕、代這些地方,加上戎狄的力量,向南爭奪天下,估計能夠成功。
曹操則提出相反的觀點,他認為:只要任用天下有智慧和有勇力的人,用道義來管理這些人材,到哪裡都能夠成功。
從這裡,你就能夠知道袁紹與曹操在見識上的差距,這也是曹操後來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的原因之一。
在曹操的詩作《短歌行》裡,我們讀到這樣的詩句:“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首詩充分表達了曹操對於賢才的渴望,表明曹操要學習周公,禮貌謙遜地對待天下賢才。
曹操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建安十二年春天,曹操在一道政令中宣告:從自己起兵誅除暴亂,已經經歷了19年,每次都能夠平定征討的物件,不是因為自己個人的功勞,而是因為賢能計程車大夫們的力量。要趕快評定大家的功勞,進行封賞。
政令頒佈以後,有20多個功臣被封為列候,其他的人也按照他們獲得的功勞受到相應的封賞,又免除了死難將士後代的賦稅徭役。
曹操手下人才濟濟,與曹操重視人材是密不可分的。
02 懲治豪強,愛護百姓
在曹操擔任濟南相期間,當地十幾個縣的官吏大多依附皇親國戚,仗勢欺人,胡作非為,魄力非凡的曹操不畏權貴,奏請朝廷,罷免了8個人的官,又禁止當地氾濫成災的祭祀活動。
懾於曹操的剛正執法,那些違法作亂的歹人逃走了,濟南地區的百姓從此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建安七年九月,曹操頒佈政令:因為黃河以北的地區遭受袁紹、袁術等帶來的災難,所以,這個地區這一年可以免交田租賦稅;曹操還頒佈法令,嚴厲懲治豪強兼併土地的行徑,老百姓為此歡欣鼓舞。
在曹操的詩作《蒿里行》中,我們可以讀到“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的詩句,字裡行間滿含著曹操對飽受戰亂之苦的老百姓的同情。
懲治黑惡勢力,善待老百姓,這就是曹操。比起俠士來,曹操毫不遜色,或者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03 通曉兵法,屢出奇策
曹操喜歡兵法,自己寫了十幾萬字的兵法,還集中整理了古代兵家的兵法。
除了家喻戶曉的官渡之戰,曹操還有很多出奇制勝的戰例。
建安二年春天,兵力稀少的曹操與呂布、陳宮所帶的一萬多人作戰,曹操預先設下埋伏,派出奇兵,攻擊呂布軍隊,把呂布打得大敗而逃。
建安三年春天,曹操圍攻張繡。不久,劉表派出軍隊救援張繡,並且切斷了曹操大軍的退路。
面對張繡和劉表的前後夾擊,曹操卻在給荀彧的信中預言自己一定能夠打敗張繡。
曹操在夜深人靜之時,開鑿險要地方的地道,透過地道運送軍用物資,埋伏好奇兵。
天亮的時候,敵人還以為曹操逃跑了,全力追趕曹操,被曹操的伏兵——步兵和騎兵兩面夾攻,以慘敗而告終。
可見,曹操的節節勝利,很多時候靠的是出眾的軍事謀略。
最後,我們用晉代陳壽的話來總結曹操:“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也就是說,在陳壽眼裡,曹操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非凡的人物,蓋世的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