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藉由胡惟庸一案廢除了丞相制度,進而設立六部,集大權與一身。然而,大明還有一個與大明六部名稱相似的機構,那就是六科。但從名字看,六科彷彿是六部的下屬機構。其實,六科不僅和六部毫無關係,還只是大明的低微機構,所屬官員也不過七品。只是,就是這樣的七品小官,卻讓皇帝和很多大員都害怕發毛,這是為何呢?
六科的具體設定公元1380年,已經做了十三年皇帝的朱元璋對大明王朝進行了一次顛覆性的改革。大明王朝原本的三大權力機構——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臺被徹底撤銷,而中書省原本的下屬機構——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卻一躍而上成為了新的最高行政部門,直接歸了皇帝管轄。其中,六部每部設尚書一位,總領全部政務,另設左侍郎、右侍郎兩位,做尚書的助手。
而六科的誕生,就和上述的六部息息相關。六科,分吏科、戶科、禮科、兵科、刑科、工科,從名字上看會想當然地以為六科是六部的下屬機構,事實上六科從來不屬於六部,也不隸屬於其他單位,而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監察機構,只向皇帝一人負責。只不過,因為六科的掌印長官給事中分掌六部,才被稱為六科。六科中的每科設一名正七品的給事中,和從七品的左右給事中兩名,以及一般的給事中四至八人。
六科給事中的權力可是,六科給事中們,雖然官階低微,只是小小的七品,但是在朝廷上卻有十足的威望和權力,就算是皇帝和首輔,看到給事中們也會害怕發毛,不會將他們看做低微的尋常小官員。而給事中能有這些待遇,主要是因為他們牢牢掌握著朝廷重要檔案的來往,六部中各部的重要檔案,分別由六科中對應的給事中負責監督檢視。比如,吏部對應吏科,工部對應工科。而給事中一旦發現檔案有問題,就會直接向皇帝上奏檢舉,這是六科特權中的"科參"之權。所以,六部官員才會對給事中十分禮遇,畢竟誰也不想不聲不響地就丟了自己的烏紗帽,不是嗎?
除了六部官員,經由通政司和宦官呈送給皇帝的每封奏摺,都會抄錄副本專供給事中參閱。並且,皇帝批閱完這些奏摺之後,還會按照奏摺所奏內容分別指派給對應的給事中,然後由他們再次轉送給六部各部,這是六科權力中的"封駁"之權。六科將皇帝審閱過奏摺轉達給六部後,還會記錄下轉達的具體事件,根據政務的難易程度決定六部對奏摺中政務的最後回覆時間。這是六科職權中的"登出"之權。
而在奏摺轉達的整個過程中,只要給事中發現有不合理的地方,可以隨時行使自己"封駁、科參"之權。其中所涉及的物件,上至皇帝本人的諭旨,下至六部中的各大官員的奏報,給事中都有權力直接給予否決。而且,大家也都知道,大明的文官糾纏起人來,那真的是拿命在幹,連皇帝都煩,比如,景泰年間,皇帝下令可以買官,就是給事中林聰等人死命反對,皇帝無奈之下,這一政策才被撤銷。
可知,六科給事中連皇帝的面子都不給,更何況是首輔和官員呢?嚴嵩當政期間,給事中對嚴家父子的辱罵從未間斷,所以嚴黨最煩最怕的也是這些給事中,不然嚴嵩當政期間,也不會有以周怡為首的給事中們多次被害。但是,也正是給事中的忠正品德,才奠定了給事中們在官員中間的威望。
大明的著名學者顧炎武評價六科給事中為"六部之官無敢抗科參而自行者,故給事中之品卑而權特重。"說大明王朝六部官員沒有人敢和六科給事中抗衡,也體現出了給事中這群七品官在大明朝廷牛氣沖沖的地位,所以大明上至首輔,下至官員看見他們害怕發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給事中雖然權力很大,卻並不會無故駁回帝王和大臣的諭旨和奏章。畢竟,給事中雖然正直,也要在大明朝廷混飯吃的,誰沒事專門去找皇帝和大員的茬?他們奮力發聲之時,往往是發現奏章或者檔案真的有不合理之處時才會進言,如果是經過皇上和臣子核定無誤的,給事中一般不會堅持對這些檔案施加影響。
除此以外,給事中還有權力參加其他的重大政務。在朝廷擬定的重大決策有不合理之處是,給事中可以提出反駁,或是直接和督察院御史抱團,合力對朝廷施加壓力。綜上可見,六科給事中雖然官階只有七品,但是卻有特殊的權力,突出的政治地位,對大明王朝的順利執行有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