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衛制度,這是明朝獨特的政治特色。廠衛,是由“廠”和 “衛”構成,“廠”指東廠、西廠、內行廠,“衛”指錦衣衛。廠衛制度始於洪武,終於崇禎,貫穿了整個明朝。因為西廠和內行廠存在時間不長,所以這個“廠”多指東廠。同為明朝的特務機構,兩方既有合作,也有權力之爭。廠衛之爭中,錦衣衛多落下風,甚至一度成為東廠的附庸。而嘉靖緹帥陸炳掌管錦衣衛時期,錦衣衛權勢卻遠超東廠,打造了明朝錦衣衛極盛時期。
錦衣世家陸炳,字文孚,號東湖,自署道號“守一金丹大世仙”,先輩是明代平湖(今浙江嘉興市)人。正德五年(1510 年)十月十五日,陸炳出生於湖廣安陸。
為何是湖廣安陸?因為興王朱祐杬的封地是湖廣安陸,而陸炳的祖父陸墀、父親陸松都是興王藩邸舊人。
陸墀以錦衣衛校尉小旗的身份被選充為興王府儀衛司總旗,去世後獲贈金吾將軍。陸松以其父籍入錦衣衛,開始侍奉興王世子朱厚熜,這朱厚熜就是後來的嘉靖皇帝。
朱厚熜入繼大統後,陸松一直侍從左右,深得嘉靖的信任。陸松最終官至後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協理錦衣衛事。
陸炳的母親範氏是嘉靖的乳母,嘉靖對範氏的感情很深,範氏去世後,嘉靖為報答乳母範氏的哺育之恩,下令為她修築了規格很高的墳墓,由於範氏的墓頗具皇家陵寢的規制,俗稱“小皇陵”。
陸炳和朱厚熜年紀相仿,年幼時常隨母親出入興王府,成為嘉靖帝兒時的玩伴與發小,感情非比尋常。
陸炳後來得以飛黃騰達,和這段經歷有很大關係。
火中救駕陸炳是陸家服侍皇族明世宗一脈的第三代人。陸家雖是錦衣世家,但也是書香門第,能文能武。
嘉靖十一年 (1532 年),陸炳“應試武舉,會試高等”,外放在邊鎮薊州歷練,後因立戰功獲得晉升,從此步入仕途。
嘉靖十五年(1536年),父親陸松去世,在嘉靖帝特批下,陸炳世襲了錦衣衛指揮僉事。不久代理指揮使,管南鎮撫司事。兩年後實授為錦衣衛指揮使。
陸炳後來至榮至寵,權勢如日中天,和他火中捨身救駕,並得到嘉靖的寵幸有很大關係。
嘉靖十八年,為了將生母蔣太后和父親合葬,嘉靖決定親自到顯陵視察。顯陵在湖廣安陸州,安陸州已經升格為府,嘉靖親自命名為承天府。
二月十六日,嘉靖率領文武大臣啟程離京,浩浩蕩蕩地向承天府進發。當時扈駕官軍 6000 人,錦衣衛扈行的官校120 人和精壯旗校 8000 人,當然少不了錦衣衛指揮使陸炳。
嘉靖南巡途中,風波不斷,讓他不愉快的事情屢屢發生,光行宮起火就發生了兩起。隊伍進入河南境內重鎮衛輝府(今河南汲縣),忽然有一股旋風繞著聖駕不散。嘉靖很是驚恐,便問隨行的道士陶仲文說:“此何祥也?”陶仲文掐指一算回答說:“當火。”
嘉靖一聽又要起火,頓時急了,命令陶仲文用法術來禳除火災。陶仲文並沒照辦,只是說:“火終不免,可謹護聖躬耳。”
兩人的一番對話,被扈從的陸炳聽在耳裡,記在心上。
夜裡四更時分,行宮突然起火,火借風勢,越燒越旺,整個行宮處於火海之中,從睡夢中驚醒的侍衛慌亂不堪,搞不清嘉靖到底在哪就寢。驚慌失措的嘉靖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就在此時,守衛的宮門外的陸炳第一個衝了進來,背起嘉靖衝出火海。嘉靖情不自禁地誇道:“你真是個忠臣啊!”
從此以後,嘉靖特別信任和鍾愛陸炳,他的地位和權勢不斷攀升。
嘉靖二十四年(1545 年),陸炳以都指揮同知的身份掌管錦衣衛,開啟了明朝錦衣衛最具權勢的時期。
精於權謀陸炳儀表堂堂,高大威猛,氣宇軒昂。他不僅有一副好皮囊,而且精於權謀,頗具才幹,“才兼文武,詩稱虎臣”。
嚴嵩的兒子嚴世蕃有“鬼才”之稱,他聰明絕頂,也眼高於頂,但他卻不敢小看陸炳,“嘗謂天下才,惟己與陸炳、楊博為三。”
嘉靖一直寵信陸炳,並不僅僅是感情用事,也是因為陸炳深謀遠略,盡忠職守,能夠替他管理好錦衣衛,從而鞏固自己的皇權。
嘉靖中後期,夏言和嚴嵩之間、嚴嵩和徐階之間為了爭奪內閣首輔展開了激烈的鬥爭,而陸炳常伴嘉靖左右,從而成為各方勢力爭奪的物件。
陸炳左右逢源、機智靈活周旋於閣臣之間,總能使得自己利益最大化。夏言和嚴嵩相互傾軋時,他因和夏言有個人恩怨,就夥同嚴嵩扳倒了夏言。而嚴嵩和徐階爭鬥時,陸炳又暗中保護徐階,徐階面臨的危險才得以化解,最終勝出。
大將軍仇鸞鎮守邊境重鎮大同,手握重兵,他因勤王首至獲得嘉靖的專寵。陸炳不敢與其爭鋒,主動示弱。即便仇鸞冒犯了他,也忍而不發。暗地卻派人刺探蒐集他暗通俺答汗、收受賄賂等罪狀,在仇鸞暴死後,首先揭發,仇鸞終落得個被剖棺戮屍的下場。
司禮監太監李彬、東廠太監馬廣氣焰囂張,飛揚跋扈。陸炳偵探了他們的罪行,上疏彈劾。當時李彬正得寵,很多大臣都為陸炳的這一舉動驚恐萬分。而嘉靖信賴陸炳,命錦衣衛逮捕李彬及其死黨送鎮撫司拷訊,最終處死了他們。
此後權宦也要對陸炳俯首聽命,錦衣衛也力壓東廠,達到了鼎盛。
至榮至寵陸炳不僅深得嘉靖帝的信賴,也很受朝臣的賞識。
《明史.陸炳傳》記載:“帝數起大獄,炳多所保全,折節士大夫,未嘗構陷一人,以故朝士多稱之者。”陸炳雖稱不上一個好人或者好官,但作為一個錦衣衛頭領,他竟然沒有迫害過忠良,這和我們以前的認知大不相同。
陸炳仰慕士大夫,對他們禮遇有加,與朝臣的交往中經常資助一些生活拮据的官員,而且在一些官員落難之後,他不惜花費千金予以營救。
李默、沈煉、俞大猷、聶豹等人落難後,他挺身而出,竭力搭救。留下了很多佳話,限於篇幅,這裡就不展開了。
他還暗中保護一些因建言而遭到嘉靖帝懲罰的官員,“下詔獄廷杖者,炳緩之,不令即死,俟上解,即貶謫,出金錢為治道里飲食費。”
陸炳在保護忠良時,採取迂迴的方式,既保全自己,又保全他人,這是他的聰明之處。
陸炳一生春風得意,官運亨通。他深諳權術謀略之道,為人處世圓滑,他深受嘉靖寵信,還能廣結善緣,禮待士大夫,的確不是一個簡單人物。
嘉靖寵幸陸炳,對他的恩寵有不少是逾格破例的。
嘉靖三十四年,嘉靖賜陸炳仙鶴服,仙鶴本為文臣一品服飾圖案,“成化以後,文臣賜麟不為異,而公侯伯武臣賜鶴則異矣”。
仙鶴服
飛魚服
嘉靖三十五年,賜進士恩榮宴會上,按規定錦衣衛官員坐在西邊,只有內閣、尚書、 都御史才有資格上坐,但嘉靖賜陸炳上坐。
嘉靖三十六年,陸炳被加封為少傅,此前他已被加封為太保。由此,陸炳成為明代唯一一位獲得“三公兼三孤”的官員。
嘉靖三十九年(1560 年)十二月十一日,陸炳突然死亡。嘉靖聞訊,哀痛不已,追贈忠誠伯,諡“武惠”,賜予他的祭葬儀式、恩蔭和俸祿頗厚,超於常規百倍。
陸炳死後,同朝為官計程車人對陸炳的評價多是肯定和褒揚。而大清修《明史》時,卻把陸炳放在“佞幸傳”裡。雖說明朝錦衣衛首領大都被列入“佞幸傳”,但陸炳人品尚可,他也不是以諂媚而得到皇帝的寵幸的,而是透過屢次立功獲得皇帝的鐘愛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