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魚羊史記.看新鮮的歷史

撰文:夢九霄

插畫:發達蚊

公元208年,一統北方的曹操率軍80萬南下,和孫權與劉備的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進行了一場大戰,結果孫劉聯軍獲勝,曹操退回北方,孫權保住江東,劉備絕處逢生,三分天下的格局至此開啟。

說到赤壁之戰,人們印象中就是一場波瀾壯闊以少勝多的三國大決戰。這裡面充滿了勇氣和智謀的較量: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七星壇借東風、苦肉計、鐵索連舟,最終火燒赤壁,曹操敗走華容道。

一個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可以說已經家喻戶曉,但是事實上曹操赤壁之敗,並不是敗在了這些被演義虛構出來的故事上。赤壁之戰也不是一場簡單的以弱勝強的故事,而是一場三國老一輩和年輕一輩之間的較量。

#01.

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53歲了,劉備47歲,孫權陣營的投降派大佬張昭也52歲了。

這些人是正兒八經漢恆帝時候出生的,那時候雖然東漢朝廷衰敗,但是國家尚存,並未徹底大亂。他們骨子裡對皇權還是認可的,不過是想擴充自己的實力,當個一方諸侯罷了。

三國初期的戰場遊戲規則是,只要投降就不會死,識時務者為俊傑,曹操打張繡,張繡投降,曹操對張繡那基本上就是厚待;打袁紹,得了張郃,攻荊州,劉表嚇得憂鬱而死,兒子劉琮也沒什麼主見,和蔡瑁和蒯良一商量,就投降了。

在曹操眼裡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代表的是王師,你孫權的東吳就是一個地方勢力,我大軍壓境,你學學荊州劉琮,不戰而降,對彼此都有好處,何樂而不為?

曹操甚至給孫權寫信“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於將軍會獵於吳”。那意思就是我帶了大隊人馬來了,孫權你看著辦吧?

曹操這招對孫權管不管用,暫且不說,對張昭那是絕對管用,張昭一看,這兵力懸殊,肯定打不贏呀,不如早點投降,還讓百姓免受戰亂之苦,保江東一時太平。

劉備呢?本來和曹操已經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他投降不投降,在曹操那裡都是必死的結局,所以劉備第一反應是逃,逃的慢了都不行。

在老一輩的人眼裡,曹操基本算是穩操勝券了。

#02.

但是曹操沒有想到,他的對手不是這些老傢伙,而是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赤壁之戰的時候,魯肅36歲,周瑜33歲,諸葛亮27歲,而孫權只有26歲。

這些人出生的時候,黃巾之亂已經開始了,他們眼裡見到的是群雄割據,你方唱罷我登場,風水輪流轉,誰當天子不是當,對漢室正統的概念已經很模糊了。

劉備陣營的諸葛亮,小時候是親眼看到過曹操的軍隊攻城略地,對百姓不管不顧,那時的諸葛亮雖然年少,但心中沒準就萌發了有朝一日和曹操一戰的打算。

這次機會終於來了,諸葛亮本身就有隆中對的分析,能實現自己理想抱負的機會就在眼前,不容錯過。

魯肅先找到敗退的劉備,說明了孫劉聯合的想法,劉備肯定願意,畢竟自己的處境在那擺著呢,於是劉備也派諸葛亮前去和孫權見面,諸葛亮見到孫權後更堅定了孫劉聯盟抗曹的決心。

其實整個赤壁之戰,最開始一戰的核心人物就是孫權,赤壁之戰本身也是一場軍事上孫權對曹操,政治上劉備對曹操的戰爭。

年輕的孫權,很早就被魯肅灌輸了要當皇帝的想法,不過實力不夠一直在那偽裝自己。知道曹操打來的時候,他的心思直接就是對戰曹操,不過因為張昭代表的文臣投降派一直吹耳邊風,讓孫權有些猶豫罷了。

直到魯肅告訴孫權,別人投降了依舊好吃好喝好官做著,但你的待遇可能就一落千丈了,這意思明擺著告訴孫權,你要投降了,做皇帝的美夢就是徹底碎了。

別的可以妥協,但是誰要阻擋了孫權心裡想當皇帝的夢想,那是不能妥協的,畢竟一旦下了牌桌,再有沒有翻盤的機會了,在牌桌上,鹿死誰手可不一定。

#03.

孫權敢於和曹操一戰的原因,除了年輕氣盛,以及魯肅和諸葛亮堅定信心的勸說之外,更來自他有一位同樣年輕的三國才俊周瑜相助。

赤壁之戰之前,周瑜在三國諸侯中也算小有名氣,但最多也就侷限於江東地盤,但是赤壁之戰以後,整個三國都知道了周瑜的厲害。

周瑜知道了曹操要打江東,連夜趕回東吳,在孫權還有些猶豫怎麼能對抗曹操的時候,周瑜立馬幫孫權分析了這一戰曹操必敗的原因。

在周瑜看來,曹操的軍隊是北方軍隊,不善水戰;曹操的軍隊號稱八十萬,其實算上袁紹和劉表的降軍,可以投入戰鬥的不過二三十萬;曹操的後方有韓遂,馬騰但並不穩固,不敢急功近利;曹操的降將降兵軍心不穩;曹操計程車兵不能適應南方的氣候,肯定要生病,不利於作戰。

綜合多種原因,在周瑜看來,和曹操對戰那是一定能贏的,孫權聽完之後,立刻召集文武群臣,任命周瑜為東吳總司令,聯合劉備對抗曹操。

事實上透過赤壁之戰,充分的證明了周瑜的分析相當到位,後世北宋滅南唐都用了兩年練水軍,何況從來沒有打過水戰的曹操呢?

而周瑜本身也不負眾望,先是佔據了赤壁南岸,這裡有連綿不絕的山崗作為屏障,易守難攻,反觀北岸的曹操,佔據的都是沼澤和窪地,行軍困難,讓登陸南岸變得萬分艱難,退一萬步說,周瑜就是不用水戰,在岸上以逸待勞,曹操都受不了。

此外周瑜還大造輿論,給投降了曹操的荊州將領寫信,意思就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曹操對你們可是沒安什麼好心,劉琮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結果本來曹操指望能夠打打水戰的荊州軍隊,基本就是混日子作戰,和周瑜僵持了一個多月,曹操自己帶來的北方軍隊水土不服也開始生病了,只能撤退。

所謂無巧不成書,曹操撤退的時候,東吳老將黃蓋又詐降放了一把火,基本把曹操這次赤壁之戰的戰船燒了個乾淨,徹底給赤壁之戰做了個了結。

經此一戰,老一代的曹操和劉備是徹底看到了新生代孫權,周瑜,諸葛亮等人的魄力,一場戰爭在雙方眼裡,一個是來誘降的,一個是真玩命的。

你有你的計劃,這個世界另有計劃,在赤壁之戰中,曹操也許什麼錯都沒有,如果有,唯一的錯誤就是他老了。

年輕一代在赤壁之戰前根本沒有想過萬一失敗了怎麼辦,他們完全按著自己的想法去和那個時代的世界放手一搏。

這就是兩代人眼中兩種不同形式的戰爭,三國年輕一代的少壯派看到的是皇權更替,老年派看到的是朝堂內鬥。一場赤壁之戰,被少壯派看準了,他們不止贏得了戰爭,也徹底結束了群雄割據的局面,由此徹底拉開了三國鼎立的序幕,開始為歷史續寫新的詩篇。

推薦閱讀:

他是三國時期的頂級謀士,最終卻慘死曹操手下,一切只因選錯了老闆

官渡之戰其實並不關鍵,這才是袁氏集團覆滅的真正原因

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時勢造英雄、成王敗寇,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