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讀書筆記##讀史#

從漢高祖到漢武帝獨尊儒術前的六七十年,是黃老政治的全盛時代。為什麼是道家呢?歷史就是陰差陽錯,讓老子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在秦始皇嬴政到劉邦期間,似乎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註解。

1.老子說:“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秦朝從法家,特別是有商鞅變法這個好基礎,可謂法令滋彰,但結果盜賊多有。

2.老子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秦朝就是以死懼民而弄到民不畏死,最後把自己根基搞掉了。

3.老子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秦始皇和西楚霸王項羽都以飄風驟雨的武功震撼一世,但二位都不終朝日。

4.老子說:“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秦始皇是最“有為”的皇帝,每天批閱不到一定重量的檔案堅決不睡覺,而轉眼間秦朝敗亡;項羽是一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的堅執者,最後弄到“無顏見江東父老”,烏江自刎。

5.老子說:“自知者明”“自勝者強”。

——劉邦的強處就在於能“自知”“自勝”。自己本來就是個“酒色”混混,入了咸陽雖然動了心,但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聽勸,能“財帛無所取,婦女無所幸”,且對項羽低首下心。

6.老子說:“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劉邦開始裝聾作聵,聽項羽為所欲為,繼而側擊旁敲,力避正面衝突;開始棄關中給項羽的部將,入漢中後燒燬棧道,示弱無還之心,繼而棄關東給韓信英布,以樹項羽死敵。終席捲天下,成就帝業。

老子也說:“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就是物極必反。黃老學說在漢初鼎盛幾十年,到了漢武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終於還是被取代了。

當然,也有說法講漢武帝並不是忠實的儒家信徒。比如:儒家講“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他卻幾傾全國之力南征北戰,滅朝鮮,通西域,破樓蘭,降大宛(今烏茲別克境),特別是臣服心腹大患匈奴,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

或許,什麼思想本無對錯,甚至無關全域性,就像大白話講的: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時也,勢也。或許,連最適合的也根本無從說起。因為歷史就是一條線,往而不復。評點歷史之時,很容易“馬後炮”,很容易自覺不自覺避重就輕、顧此失彼、斷章取義,卻很難將特定時空下各種變數包括偶然因素都考量權衡清楚,然後推演一遍。

一句話:時勢造英雄。成者王,敗者寇。

(完)

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世界第三偉人":悲情李鴻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