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對於都城的選擇往往十分講究,既要注重都城的地理位置是否有著較大的發展潛力,又要從政治軍事經濟等多重角度去衡量和考慮,在前幾年由於北京霧霾較大,不少人提出了遷都的討論熱,其中被網友們笑談將會成為未來都城的城市都有著較強的經濟和發達的交通,能夠起到一定輻射全國的作用,一般現代的都城都是經濟中心,政治中心甚至是軍事中心,同樣在我國的古代社會的定都更是十分的講究,

眾所周知,洛陽是我國的七朝古都,不少朝代都將都城選擇洛陽,是因為其本身在幾代的發展和開發之中已經有著較多的人口,城防措施和經濟文化都十分的繁榮。但是為什麼西漢帝國卻捨棄了這個七朝古都呢?將洛陽遷都到關中呢?其實這主要還是從關中的地理位置,以及政治角度出發,要知道當時雖然劉氏取得了天下,但是還有著不少的諸侯存在,那麼一起來看看具體表現如何吧!

一、漢代遷都關中的背景

常言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在打江山的時候大家都有著共同的利益和目標,所以這個時候大家往往會擰成一股繩子向同一個目標奮進,所以這個時候的漢王能夠憑藉自己知人善用的本身拿到天下,即使他自己並沒有什麼才能。

但是在劉邦取得了天下之後,那就面臨著一個新的問題了,那就是天下該怎麼去管理和維護,和那些擁護自己的兄弟該怎麼樣去分割共同打下的江山。因此在漢代剛剛建立的時候,那就是劉邦兌現自己的承諾的時候,畢竟自己當年對於那些支援自己的重要文官武將都許下了承諾,可謂是沒有這些人,劉邦根本不可能奪取天下。

劉邦之所以能夠奪取天下和韓信、彭越、英布等人有著密切的關係。根據漢代的史書典籍的記載,就有記載之所以劉邦能夠打敗項羽的戰鬥場面,也算得上楚漢之爭的關鍵之戰。在史書典籍之中是這樣描寫的,當時的漢王劉邦還在追打項羽,一直將項羽追到了陽夏的南部這才停止了前進,隨後是聯和韓信,彭越等人採取包圍的戰術將項羽圍困,最終將項羽逼到了烏江,產生了歷史上著名的烏江自刎事件。

單憑一個劉邦很難將項羽逼到這個境地,其中少不了韓信和彭越等人的幫助。所以在劉邦逼死了項羽之後,這個時候劉邦就開始憂心這些諸侯了。在一個夜晚就召見了張良,詢問張良這個時候該怎麼樣去解決這些諸侯。張良就告訴了劉邦暫時安撫的計策,而這個安撫的計策就是暫且和這些諸侯們一起平分天下。

因此在楚漢之爭結束之後,劉邦也兌現了自己當初的諾言,分別封了韓信,英布,彭越等人為王,而這些異性的諸侯王也需要尊其為皇帝,這就恰恰和當初的商周時期很像,在夏商西周時期也是這樣。

比如眾所周知的商紂王在位的時候,其就是有各個諸侯國存在的局面,這些諸侯國每年也需要向其繳納一定的賦稅和寶貝,而當時的西周則是商紂王眾多諸侯王之一的一個,我們也知道其是西伯侯姬昌,所以還有東南西北等各個諸侯國,而在大諸侯國之下,又有小的諸侯國存在。

所以在漢代剛剛建立朝廷的時候,其一共有著燕、韓、齊等七個異姓的王國,而這些諸侯國的存在基本上把整個大漢的東部分割了一大半部分,因此野心勃勃的劉邦為了能夠收復這些失去的地方不得不重新去佈局,所以這個時候定都就十分的關鍵。都城該如何選,往往也成為了一個國家發展以及對於整個國家局勢把握的關鍵,那麼為什麼劉邦會選擇關中呢?除了大的背景和形式之外,其實是有對於政治和地理的雙重考慮的。

二、大漢建都關中的地理與政治的雙重考量

一個王朝的建立以及都城的選址問題的重要性,往往和一個城市的地理位置有著密切的關係,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對於地利的考慮往往更容易把握,畢竟人算不如天算,我們往往很難能夠去把握上天的意思,但是卻可以對於地利的把握,這樣選擇一個好的位置,則能夠利於民,最終達到順應天命,這樣天時地利人和就統統具備了。所以劉邦之所以選擇關中地區,其實是因為關中的地理位置較好,有著其自身的優勢。

眾所周知,平原道路平坦便於出行,同樣也便於耕作,所以在我國的平原之上,往往是最早開發的地方,成為人們居住和勞作的主要活動場所,而關中地區,其實又有著關中平原或者渭河平原的諸多叫法,透過這些叫法,其實我們已經能夠知道,在關中地區其地貌是平原,而且這裡有著渭河存在。

河流對於那個不發達的古代社會來說就十分的重要了,古代居民用水和生活用水都沒有現代社會這麼方便,更別說什麼自來水了,古代社會人們用水往往需要去湖泊或者河流這些地方去挑水,或者是在自己家裡打井,要知道打井也需要距離水源很近的地方,因此有足夠多的河流又成為了人們選擇位置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而在關中地區,這些地理因素都被佔到。

關中位於秦嶺和黃土高原之間,而這恰恰能夠藉助這些地勢來形成天然的屏障,即使諸侯國有人叛亂,但是依舊能夠藉助這裡的地勢形成易守難攻的局勢,一時半會是很難以攻陷的。因此由於關中地區四周山水拱衛,又有群山為其保駕護航,所以古時候也將其稱之為“四塞之國”,而這四塞也恰恰成為了進退皆可的軍事優點,也成為了重要的軍事重地。這是其他城市所不能比擬的。

因此西漢遷都關中能夠在地理位置上利用這個優勢與其他的諸侯國形成對峙的局面,從地理位置上來講,這種舉動是十分明智的選擇,即使洛陽繁華,但是並沒有關中這麼穩固的城防和各種關隘,而且關中只要得到一定的開發,其經濟發展和商業的發展潛力也絲毫不比洛陽差。

在地理位置衡量之後,透過地理位置的選擇我們就能夠知道其更多的還是從政治的角度出發的。之所以選擇關中,是因為能夠憑藉這裡的地理位置去控制地方,最終實現弱化諸侯的目的,從而達到強化中央集權的效果。

對於韓信的死,或許大家都聽說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典故,但是其最終是死在呂雉的手中,呂雉所作的一切自然也在劉邦的許可之中,所以韓信到死才明白,自己並不是哪裡做錯了,而是自己已經功高蓋主了,擁有的權利和聲望給自己帶來了後患,所以才會慘死在婦人的手裡。而這也是劉邦一步一步的計劃,如果這些諸侯國能夠識時務或許還有一名,但是想要擁兵自重的話,那麼遲早會被收拾。

各個諸侯國的王也開始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在韓信死後,已經開始對於劉邦防備了起來,即使百般的防衛,終究還是難免不讓人猜忌。所以之後趙匡胤之所以能夠杯酒卸兵權,這些大臣們是有看到漢代這些大臣們的慘狀,即使是諸侯們又如何?還不如老老實實地告老還鄉,能夠享受時代的榮華富貴。

由此可見,漢代對於都城的選擇和考量之中,往往是具備了地理和政治的雙重標準,所以才會將都城從洛陽遷到關中,這樣就能夠藉助這些地理優勢,退可以守,進一步可以逐步的將東部的諸侯國收回,實現大漢的大一統。

同樣在政治角度上來看,遷都也可謂是一箭多雕,既能夠強化中央集權又能夠弱化諸侯的勢力,在一定程度上為後來漢朝的政治獨立以及漢代的千秋偉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總結:

在漫漫歷史之中遨遊,我們能夠看到漢代遷都其實是經過了十分周祥的考慮的,地理位置,軍事佈局,以及政治目標的明確,在各個方面之下又與洛陽進行了一番對比,所以才做出的決策。經過歷史的證明,的確在關中建立都城有著其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因此這些諸侯們除了被殺之外,有的則是心甘情願的臣服,讓統治者放下了心中的設防。

1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林總命令全軍攻打大房身,鍾偉戰場抗命,林總妥協:全軍配合鍾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