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因為千古無二!

諸葛亮在大眾眼中,一直有兩位比肩者——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更有甚者以為,諸葛亮但凡有二人之一的壽命,足以北伐成功,再造大漢,成為古往今來軍事、戰略、政治第一人,登頂文臣武將巔峰,因此擠掉太公,入主武廟。是否真的如此?

為人:全才無雙

據實際記載,諸葛亮書法造詣極高,能寫出多種字型,尤其篆書、草書,那位不愛做皇帝卻酷愛書法的宋徽宗還珍藏有武侯書法作品。唐朝有傳言:“諸葛武侯父子皆長於畫”。音樂就更不必說了,精通音律似乎成了儒將標配,一曲《梁父吟》,一部《琴經》,更體現出這位彈唱歌手的實力。至於文學,從不見孔明如子建般賣弄,但僅從《出師表》、《誡子書》的千古流傳,足以看出丞相之文采,發自肺腑,句句真情。此外還有《論交》《論光武》《論諸子》《論讓奪》……以及數不勝數的軍事、兵法、陣法作品。更有甚者,諸葛亮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發明家:孔明燈、孔明鎖,木獸,地雷,木牛流馬,諸葛連弩……

為臣:忠心不二

諸葛亮的漢臣職業生涯分為兩段:第一段跟隨劉備建立政權,第二段作為實際決策者掌控全盤。在跟隨劉備的日子裡,諸葛亮更多的就是軍師、謀士角色,因為劉備兵微將寡,城池有限,只能從無到有地打下一座又一座根據地,作為軍師竭力輔佐無可厚非也不足稱道。到了後期,劉備在白帝城撒手而去,留給諸葛亮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和強鄰環伺的政權,這對他才是極大地考驗。古往今來但凡託孤,要麼權臣為求自保不斷攬權最終架空皇帝,要麼君王為防篡位大玩制衡以致忠奸不明,似乎都找不到一個信任的平衡點。從漢以前的商鞅、呂不韋,到當朝的霍光、王莽,包括後來的司馬懿、楊俊,乃至明清的張居正、多爾袞、鰲拜,皆未能跳出這個怪圈,無一例外。唯有季漢丞相諸葛亮,身居高位而不自傲,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為政:三傑匯聚

受命託孤,諸葛亮早已超越軍師、將軍之位,成為季漢政權的實際掌舵人,此時他要做的,便是“漢初三傑”所有的工作。

內政之才絕不下於蕭何,因為前期諸葛亮與蕭何的待遇極其相似——搞後勤,對劉備軍需的供應做到了極致,與蕭何無二,偶爾還要作為援軍參戰。政權建立之後,諸葛亮曾在漢中休士勸農,因地制宜發展農業,使地廣人稀的漢中重新得到發展,逐步到達人多、糧多的良性迴圈。他主持修建的山河堰,歷經兩千年,至今還是漢中地區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有了這些發展,才保障了北伐期間的糧草供應,我們只聽說蜀道難運糧難,卻從未遇到過像曹操征戰時次次無糧的尷尬。

謀略之於張良也該是旗鼓相當,只是張良是武廟的亞聖,謀略為帝王師,其高度難以攀登。諸葛亮提出隆中對,天下大勢也基本吻合其預言,不但輔助絕境時期的劉備白手起家在大爭之世取得三分之地,而且親入煙瘴,七擒孟獲,平定南方,而後揮師北伐,以求一統天下恢復漢室。倘若老天能給他如張良的壽數,當能完成夙願,比肩留侯。

最後,我們說一說諸葛亮最被人詬病的軍事。與兵仙韓信對比似乎暗淡不少,但是我們都忽略了一點,就是對手。韓信之所以成名,其對手都是剛剛在亂世謀得一隅之王,立足未穩,更有不得民心的三秦,或者目中無人的項羽,歸根結底,盡是又菜又愛正面剛的莽夫,由此顯得韓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諸葛則不然,他的主要敵手都來自於魏國,這些人的最高統領精神信仰曹操,曾被孔明呼風喚雨水火併用以少勝多打得落花流水,前車之鑑歷歷在目,誰都要掂量自己一下是不是個,事實也證明,和孔明正面野戰的都敗了,魏營最優秀的便是超長待機王司馬懿,以步步為營節節敗退的時間大戰耗到了最後。由於時空受限,諸葛亮未能有韓信一樣的機會,我們也無法看到二人的論證結果,但就用兵詭譎勝敗機率推算,諸葛亮是要略低於韓信,但不會太低。

如果一定要為諸葛亮北伐中原一統天下的失敗找個理由,我只能說分身乏術,後期能扶漢者,至少需要“漢初三傑”兩人,一人在前伐魏,一人在後保障後勤順便防患小人東吳,可惜關羽,龐統,法正,李嚴……天不假年,人奈其何!

後世評價

有人說諸葛亮的形象塑造多歸功於《三國演義》在民間的流傳,特此列舉出明清之前各位大賢的評價,這群人可都沒看過小說。

李白: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

杜甫: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李商隱:管樂有才真不忝,梁父吟成恨有餘。

元稹: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

劉禹錫:軒皇傳上略,蜀相運神機。

白居易: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

陳子昂:猶悲墜淚碣,尚想臥龍圖。

岑參:遺廟空蕭然,英靈貫千歲。

楊萬里:四川全國牙旗底,萬里長江羽扇中。

王安石:武侯當此時,龍臥獨摧藏。

范仲淹:留侯武侯者,將相俱能任。

文天祥:天下皆傳清獻節,人心自有武侯碑。

陸游: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小注

本文僅為陳述諸葛亮位列武廟及與“亞聖”張良之緣由,關於武侯生平及精神事蹟,前文以述,連結附後。

1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加洛林王朝的崛起,勵精圖治的治理,仍無法滿足後輩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