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為抗擊匈奴,派使者出使烏孫國,烏孫王獵驕靡提出與大漢通婚為條件,共同抗擊匈奴。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劉徹欽命侄子江都王劉建(已是罪臣)之女劉細君為公主,和親烏孫,為獵驕靡的右夫人,地位在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並令人為之做一樂器,以解遙途思念之情,此樂器便是“阮”,亦稱 “秦琵琶”。
獵驕靡死後,劉細君隨從烏孫國風俗,嫁於獵驕靡之孫軍須靡,為右夫人,生一女,名叫少夫。細君公主在烏孫期間,由於語言不通、生活難以習慣,加之思鄉之情與日俱增,憂悶成疾,於太初四年(前101年)去世。
為了繼續維護漢朝與烏孫的和親聯盟,漢武帝又把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嫁給烏孫昆彌(烏孫王的稱號)軍須糜。解憂公主到烏孫國後,積極參與政事、致力於興國安邦的事業,經常不辭辛勞到各部落視察民情、訪貧問苦,如逢國中發生山洪、寒流、地震等自然災害,解憂公都毅然奔赴前線,與烏孫牧民並肩抗災、救災,在國中贏得了崇高的聲望。
解憂公主還說服烏孫王和烏孫長老,開通了烏孫國通往大宛、康居以及塔里木城郭諸國的通商渠道,為溝通西域各國、各部與漢朝的關係,立下了不世功績。
公元前4年(漢宣帝元康二年),烏孫“願以漢外孫元貴靡(解優公主與第二任丈夫、軍須靡堂弟翁歸靡之子,後為烏孫王)為嗣,得令復尚公主……結婚重親,畔(叛)絕匈奴”,提出了再次和親的要求。
漢朝又以解憂公主的侄女相夫為公主,派遣長羅候常惠等四人為使者,持節護送公主遠嫁。只是由於中途獲悉烏孫昆彌已死,國人重新擁立泥靡(軍須靡與匈奴公主所生之子,解憂公主第三任丈夫)成為新昆彌,漢朝使節於是返回長安,這次和親未能實現。
此後烏孫分裂,在西漢王朝的支援下,解憂公主的長子元貴靡作了大烏孫國王(烏孫昆彌與公主的兒子烏就屠當了小烏孫國王)。解憂公主的次子萬年被立為莎車王,漢王朝還派遣奚充國為使,專門輔佐莎車王萬年。
解憂公主的女兒則嫁給龜茲(今庫車)王絳賓為妻。公元前65年(漢宣帝元康元年)龜茲王妻來漢朝長安省親,西漢朝廷曾賜”以車騎旗鼓,歌吹數十人,綺秀雜繒珍數千萬”。同年,原莎車王之弟呼屠徵在匈奴的支援下,殺了莎車王萬年及西漢使者奚充國,聯合南道諸國,“攻劫南道,與歃盟畔漢”。
西漢使者衛候馮奉世及副使嚴昌“以節諭告諸國王”,率領西域諸國兵25000餘人,分南北兩路夾擊莎車,攻拔其城,呼屠徵自殺。
公元前60年(漢宣帝神爵二年),匈奴統治層內部發生動亂,駐守西域的日逐王先賢撣”率其眾數萬騎”自願歸服漢朝。至此,西漢政府終於統一西域,並設定了代表中央管轄西域的軍政機構”西域都護府”,委任護鄯善以西使者鄭吉為首任西域都護,駐烏壘城(今輪臺縣境內)治理西域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