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李賢嘗因軍官有增無減,進言謂:「天地間萬物有長必有消,如人只生不死,無處著矣。自古有軍功者,雖以金書鐵券,誓以永存,然其子孫不一再而犯法,即除其國;或能立功,又與其爵。豈有累犯罪惡而不革其爵者?今若因循久遠,天下官多軍少,民供其俸,必致困窮,而邦本虧矣,不可不深慮也。」
歷史上有三位同名同姓的李賢。
一位是南北朝時期北周重臣、柱國將軍李賢。
一位是少有的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兩位皇帝的共子、寫下《黃臺瓜辭》的章懷太子李賢。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一位是大明代宗、英宗、憲宗三朝名臣,比肩楊士奇、楊榮、楊溥「三楊內閣」的李賢。
此文亦有被假託章懷太子進高宗言,是為謬誤。
明臣李賢
話說天順五年某日,明英宗對閣臣李賢說:「現在府庫錢糧,入少出多;並且軍官之俸一季需關銀十四萬兩,何以為繼?」
李賢回答道:「自古國家惟怕冗食,今一衛竟有官員二千餘人。」顯然,坐吃閒飯的閒職散官冗從之輩太多太多。
明英宗便下旨李賢與吏、戶、兵三部商議處置。
李賢主張在京軍官老弱殘疾者,令兵部以次調外。卻以軍補其缺,以省冗費。明英宗恐一時難行。李賢說,「宜安靜行之,若無其事,使其不覺可以行。」英宗以為然。
而後,李賢就軍中官吏只增加不消減的政弊,嚮明英宗上疏說:「凡天地之間,萬物和諧平衡是遵循此消彼長的發展規律,有生長,必然有寂滅,如果人類只繁衍而不死亡,那遲早會無處生存。自古以來軍功卓著的人,即便御賜他們類似丹書鐵券這樣的免死金牌,並且立誓永久確保其後代享有的爵位,但如果他們的子孫不如先輩而一再犯法,就應該立即削除封邑;有的子孫真能立功,再次恢復他爵位即可。哪裡有屢次犯罪作惡而不革除他的封爵的道理?現在如果長期苟且因循舊制,那天下必然官多兵少,百姓承擔沉重的稅負供應俸祿,必然導致生活困頓,從而造成國本虧乏,這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遠慮和長久打算啊。」
所謂「俸祿超常國受損,十羊九牧盡哀傷」,朝中重臣也都佩服李賢直諫的預判和勇氣。
事實上,明英宗也認為此事確實可慮,只是應該逐漸施行。
難怪馮夢龍慨言,李賢老成謀國,「議論關係甚大」,關乎國運,繫於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