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劉備,蜀漢開國皇帝。在他人生的前47年,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寄人籬下。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但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了海內外名士的尊敬。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也對劉備有著高度評價:“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

劉備、關羽、張飛

劉備待人寬厚,意志堅定,有仁德的美名,而且知人善任,有漢高祖劉邦的英雄之氣,他託孤給諸葛亮,對諸葛亮的信任始終如一,可謂是古今君臣的典範。雖然他的能力不如曹操,所以他的基業也比較小,但是他百折不撓,從來不認輸,考量對方不能容己,故而不是競爭得利,而是避免災禍而已。

公元201年,劉備再一次被曹操打敗,被迫投奔劉表,做了區區一個客將。這時候劉備已經47歲了,在古代,已經屬於晚年了,功業未成,遂有“髀肉之嘆”。雖然有關張這樣的萬人敵,但是缺少謀主,一個指明方向的人。劉備也向劉表提出過奔襲許都的建議,被劉表駁回,有些心灰意冷。

有的時候,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劉備求賢若渴,而孔明先生也在等待明主。

劉備向諸葛亮詢問,如今漢室傾頹,我想伸張大義於天下,但是智術淺短,不知道怎麼辦才好?”諸葛亮回答道:“如今天下,曹操在北,孫權在東,只有佔據荊州和益州等待天時,才有希望興復漢室。”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 ,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 、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三國志諸葛亮傳

這就是諸葛亮的出山第一策,隆中對,基本上劃清了天下三分的脈絡,也使得劉備茅塞頓開,有了前進的方向。劉備得到了諸葛亮如同魚兒得到了水,從此海闊天空。

曹操南征,劉表之子劉琮投降,劉備也放棄新野,攜民渡江,正當危機之時,諸葛亮向劉備建議:“不如我去東吳孫權那裡,尋求合作抗曹,這樣的話就有勝利的機會。”於是隻身前往東吳,經過一番言語,說動孫權,結成了孫劉聯盟。

這不僅僅是結盟這麼簡單,而且諸葛亮把劉備和孫權擺在了同一水平線上,視為合作,而非以前劉備投奔諸侯,做一個客將。也使劉備真正意義上成為了一個獨立勢力而存在。

所以說,諸葛亮的出山,不但挽救了劉備,還給劉備指明瞭方向,取荊益二州作為基業,更重要的是在漢室傾頹的大背景之下,謀取了漢室的一顆燎原明星,也是漢朝最後的燦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諸葛亮的出山的確改變了三國發展的走勢。

劉備也很看重這個比他小20歲的小夥子,作為一個百戰老兵,俯下身子求賢,這很難得,在當時更加少見。諸葛亮感念劉備的知遇之恩,義無反顧地為大漢最後的榮光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近代日本對朝鮮半島的覬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