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趙磊,(字逸之),山東臨沂人,書法家協會會員】

正文

乾隆皇帝,也就是愛新覺羅·弘曆,是自打清朝入關以後的第四位皇帝,二十五歲的時候,乾隆皇帝便登基稱帝了,滿打滿算,一共在位六十來年,可見乾隆在位時間是比較長的,他也由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掌權最久的一位帝王,沒辦法,誰讓老爺子放不下手頭的工作呢!

乾隆皇帝可稱得上是位“明君”,在位期間,兢兢業業,在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面屢有建樹,“康乾盛世”也在這個時期步入了頂峰。有著“清史研究第一人”的著名歷史學家蕭一山曾經這樣評價乾隆皇帝,他稱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武功文治,堪稱極盛,於時海宇清宴,民物雍熙。在有清二百六十餘年中,固屬絕無僅有之時代,即在我國曆史上,亦可以媲美漢唐,光延史冊。”

或許這樣的評價比較誇張,也或許這樣的評價比較中肯,總言而之,對乾隆皇帝在位期間所做出的政績,還是給予了很大的肯定。

作為這樣一個明君,如何維持清王朝的祖宗基業,如何讓清王朝永遠的延續下去,自然成為了他所要考慮的事情。

經過再三的考慮,乾隆皇帝便下了一道聖旨——立碑!立一塊碑,告誡八旗子弟“恭讀太宗、聖祖、世宗實錄中飭武備、懲晏安為萬世大法者,敬勒石閣中,以昭彝訓。”就這樣,乾隆諭旨碑便誕生了。

碑上刻著乾隆皇帝的三次諭旨,主要用來告誡八旗子弟,繼承老祖宗的傳統。治國需要文治武功,騎射傳統不能丟棄,其中還摻雜著一些清太宗、聖祖、世宗等帝王有關的上諭,乾隆撰寫成文,用來告訴後世子孫永世遵守。

乾隆皇帝在十七年三月二十日的諭旨中,先是引用了清太宗皇太極的一句話,用來告訴子孫“衣服言語悉遵舊制,時時練習騎射,以備武功”的訓言,然後又拿自己做比較,以自己常常“躬率八旗臣僕,行圍較獵”,“時時以學習國語(也就是滿語)熟練騎射,操演技勇”的實際行動,表示自己也在遵循“先朝滿洲先正遺風”,並以此上諭勒碑,讓後世子孫學習騎射,嫻熟滿語,敦崇淳樸,屏去浮華。

乾隆皇帝頒佈的這道諭旨,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受當時的社會環境所影響的。當時的八旗子弟都十分崇尚中原的漢文化,競相追逐中原習俗,一度導致騎射荒廢的現象,為了長久考慮,乾隆皇帝不得已頒佈了這道諭旨,希望八旗子弟重拾騎射。

在乾隆廿四年四月二十五日的諭旨碑文中,乾隆皇帝主要講了一些關於戰爭的示例,如何打仗,怎樣打仗,乾隆皇帝根據先帝的諭旨做了一些總結。

最後一道諭旨是在乾隆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五日,這道諭旨的內容大部分還是舊事重提,內容和第一道諭旨有很多相似之處,希望八旗子弟不忘騎射,崇尚樸誠,勤修武備。另外,乾隆廿三年還發生了一件讓乾隆皇帝很不高興的事,也被錄入。在培養八旗大臣子弟的官學中發生了打架鬥毆、徇私舞弊的事件。乾隆帝在諭旨中指出,“滿洲人等之崇尚虛文,不思遵守舊俗所關綦重,實不可不急為挽回整頓。”要他們今後“痛懲陋習,蓋盡力於滿洲應行勤習之武略。”

這三道諭旨皆刻於碑石。口述容易讓人遺忘,紙張墨跡容易損毀或束之高閣,乾隆皇帝勒石銘刻的意思就是讓後世的子孫永遠的遵守,有著“下馬必亡”的憂患意識。然而乾隆皇帝的用意和後來的發展卻是背道相馳,清王朝最終依舊走向覆滅的道路。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朱三太子”到底是誰?康熙執政61年,“他”造反7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