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冷知識##歷史#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之際,卻有一人曾被人比作韓信、白起,差點成為晉室的中興將領;可惜後期又迅速褪去光環,出人意料地突然敗亡,確實令人惋惜。
此人就是苟唏,登上歷史舞臺時是在八王之亂時期,先後投靠多王,大放異彩要追溯到司馬越時期,且來看看苟唏的戰績。
公師藩因見司馬穎被廢,於是在河北地區起兵,牧帥汲桑亦加入,並且進攻多個郡縣,逼近鄴城,被苟唏擊敗,斬殺公師藩。
王彌作亂,進攻青州,徐州,又是苟唏擊敗王彌。
後公師藩部下汲桑作亂,自稱大將軍,為司馬穎報仇,以石勒為前鋒,沒錯,就是那個在中原興風作浪,殘暴不仁的後趙石勒。石勒一路劫掠郡縣,隨後攻破鄴城,燒殺搶掠之後,南渡黃河進犯兗州,苟唏率軍討伐,一個月後大敗汲桑,收復鄴城,隨後斬殺汲桑。
苟唏完美地充當了救火隊員的角色,四處征討反動勢力,公師藩,汲桑,石勒,王彌等勢力皆為所敗,一時之間名聲大震,被人比做韓信,白起。因而獲升撫軍將軍,都督青、兗諸軍事,封東平郡侯。
前期苟唏戰果碩碩,並非偶然。《晉書》:“唏練於官事,文簿盈積,斷決如流,人不敢欺”。按現在的意思就是辦事幹練,處理公文如同行雲流水,處事果斷,不會受人矇騙。同時苟唏執法嚴明,鐵面無私,其姨母之子犯法後依法處斬,而後素服哭之,流涕曰:“殺卿者兗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將。”可見其鐵面無私可比包青天。
只可惜西晉王朝就沒有停止過內鬥,形勢剛有所好轉,大晉內部又爆發矛盾了。苟唏為司馬越立下了汗馬功勞,兩人還結拜為兄弟。但是,一旦外部矛盾有所緩和,內部鬥爭就要開始了。
人一旦走紅,就容易招惹小人嫉妒陷害,河南尹潘滔跟司馬越進言稱苟唏有野心,放在兗州太危險,建議將其只總管青州,兗州由司馬越自己代管。司馬越還真這麼幹了,雖然給了一大堆名號,但是苟唏又豈會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心中不滿,兩人遂生嫌隙。
在青州期間,苟唏用嚴刑刻法立威,大加殺戮,一時之間流血成川,人不堪命。被青州人稱為“屠伯”。歷史上外號帶“屠”的,貌似除了人屠白起也就沒有別人了。
這個潘濤還真是小人得志,又上書誣陷苟唏,苟唏極為憤怒,上書請求斬殺潘濤等人,司馬越拒絕,兩人正式決裂,晉懷帝不滿司馬越,支援苟唏。
王彌部將曹嶷攻打青州,結營數十里,被苟唏擊破,苟晞再選精銳與曹嶷作戰,本來佔有優勢,不料突起風沙令苟晞戰敗,只好棄城夜逃,但是其精銳部隊損失殆盡。
此時,晉懷帝密詔苟晞討伐司馬越,司馬越亦截獲詔命,於是宣佈苟晞的罪狀,雙方這次是直接幹架了。不久,司馬越憂憤成疾,去世了,晉懷帝於是命苟晞為大將軍、大都督,督青、徐、兗、豫、荊、揚六州諸軍事,相當於掌管天下兵馬了。
只可惜,此時形勢已不容樂觀,之前苟唏的精銳部隊喪失殆盡,司馬越死的時候,將洛陽最後的精銳部隊帶出,路途中被石勒趁司馬越死後軍中無主之際全殲,此時,苟唏只能靠臨時拼湊的部隊來抵抗匈奴大軍。
司馬越死後,劉曜就率軍攻破洛陽,俘擄晉懷帝,豫章王司馬端等逃出洛陽投奔苟晞,苟晞立司馬端為皇太子;司馬端又承製命苟晞為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從此登上了仕宦生涯的頂峰。
苟晞原本出身寒微,身居重臣後十分自滿,蓄養婢女千人、侍妾數十,縱情享樂,且刑罰苛刻。也聽不進他人意見,有人進諫卻遭殘忍殺害。苟晞屬下的從事中郎明預知道後,抱病去見苟晞,批評道:大晉的皇室江山正處於危難之中,您身為掌權者,應該想如何挽救國家於危難之中,而不是貪圖享樂,殺害無罪的賢能之士。苟唏大怒,我想殺就殺,關你毛事,非要帶病來罵我嗎?明預道:先前堯舜在位,以和理而興;桀紂在位,以惡逆而亡。天子尚且如此,更何況人臣呢?終令苟晞面有愧色,默然不語。
但是浪子回頭,此時已晚,苟唏已失民心,眾叛親離,很快被昔日的手下敗將石勒擊敗被俘。石勒愛其才,任之為左司馬。一個多月後,苟晞圖謀反叛石勒,欲投靠琅琊王司馬睿,可惜事情敗露被石勒所殺。
苟唏前期充當救火隊員的角色,雖有不錯的戰績,可以算是一代名將,但被比做韓信,白起,還是有所誇張。後期由於西晉內鬥,國力消耗,加上苟唏本人刑罰苛刻,貪圖享樂,逐步地失去民心,最終快速隕落,沒能力挽狂瀾,這其中原因可以說是多方面的,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