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自德國統一以來,其工業和經濟得以飛速發展,國家一片欣欣向榮,然而也正是因為這樣,其發動兩次世界大戰便幾成必然之事!到了19世紀晚期,德國旺盛的生產能力與狹窄的國內和國外市場,以及糟糕的海外原料供應之間的矛盾就一直非常的突出,也恰恰是這個矛盾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必然會失敗!

為什麼德國的化工業如此發達?合成橡膠 合成硝石、合成汽油,幾乎沒有德國人不能製造的合成代用品,但是絲毫不能證明德國人的聰明智慧,相反這隻能證明德國人的國內市場與海外資源輸入之間的矛盾,這多少有些可憐,可這就是德國經濟的尷尬之處。因為一旦主要來自遠隔重洋的他國殖民地的原材料的供應被切斷,那麼資源短缺的德國就不得不大量合成各種稀缺的原材料代用品!這使得德國龐大的工業力量因為分散於生產各種替代品,去承擔在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國體系中由殖民地所承擔的分工,而始終無法發揮出其最大的工業潛能!

相比德國的窘迫,英國則壕太多了。儘管早在19世紀末20年代初,德國的鋼鐵產量、發電量就已經逐步逼近,甚至超過了大英帝國這座曾經的“世界工廠”,但是英國戰爭機器的強大潛力卻遠非德國可比,因為大海英帝國的工業和軍事生產所需要的資源絕不是僅僅來自英倫三島自身,正是來自世界範圍內的資源支援了英國對德國的勝利。一旦對英戰爭爆發 ,如果德國不能在短時間內擊潰英國,或者徹底切斷英國的海外交通線,那麼實際上德國的敗局就是難以扭轉的。

一戰德軍士兵

所以戰爭中,被切斷了海外原料供應的德國唯一的翻盤希望就是用破交戰反過來切斷大英帝國的海外貿易通道,將英倫三島和其遍佈世界的殖民地隔絕起來!而想要實施破交作戰,先決條件就是要破壞大英帝國對海權的絕對控制,而要破壞大英帝國對海權的控制,就必須擁有一支足以令英國政府膽寒的海軍艦隊,這樣或許還有希望令英國同意分享海權,進而讓英國願意以較為平等的方式分享世界市場!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

另一方面,一旦對英戰爭爆發並陷入僵持階段,那麼兩國間的對抗就必然會演變為動員全部資源和實力進行的曠日持久的戰爭,這也就是所謂的“總體戰”!作為國內資源匱乏、國外殖民地斷絕的德國,想要維持戰爭並取得最後的勝利,就不得不不斷透過各種方式獲取外國的資源,在戰爭狀態下獲取資源最穩定的方式莫過於結盟或者佔領,至少也是要能實現有效的武力威懾。

但這樣就不得不打破原有的國際秩序,所以只要德國的戰爭一經發起,那麼理論上他的交戰國必然會不斷增加。而且德國人的盟友總是那麼不靠譜,結盟不但不會帶來安全,反而會使盟國的敵對國轉化為自身的敵對國,這也正是帝國的締造者威廉一世皇帝堅決反應俾斯麥與奧匈帝國結盟的根本原因,因為與奧匈帝國結盟就意味著必然會與俄羅斯帝國發生衝突!

奧匈帝國軍官

同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這樣,納粹德國進攻挪威獲取鐵礦石,揮師高加索攫取石油,屯兵羅馬尼亞保護油田,為了幫助義大利出兵北非。每次對抗英國的戰爭爆發後,面對困境的德國看似異常兇猛,實際上不過是一個拔掉了充電器,依靠蓄電池工作的手機而已,如果找不到新的充電器和電源,那麼隨著內部資源的枯竭,自動“關機”只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罷了。

可俾斯麥卻對這種經濟困境無動於衷,他所操縱的國家機器依然沉浸於“關起門來過日子”的想。為什麼歐洲對俾斯麥的評價頗高?原因其實很簡單,和南非的曼德拉一樣,因為他的想法符合頂流強國的胃口,其外交戰略沒有妨礙英法等傳統列強們“宗主國—殖民地”的帝國主義經濟生存方式,沒有斷人財路,這才是根本!

德國公海艦隊的戰列巡洋艦

那麼殖民地和海外市場對德國這個新興工業帝國的長遠發展而言又是如何呢?在那個帝國縱橫的時代,殖民地就是工業經濟進行下去的必要基礎,沒有足夠的殖民地,就沒有足夠的海外利益範圍,就不可能在高度分割的世界市場中,去奪取資源和市場!就不能達到越來越高的規模和效益的臨界點!其自身的工業體系最終會被外國的優勢產業擊垮,對一個新興的經濟體來說,這就意味著死亡!

6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三國中最不能殺的3個人,孫權、關羽、曹操各自殺了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