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總稅務司是中國近代海關的行政首長,相當於今天的海關總署署長,但權力要大得多,可以說風光顯赫,權傾一時。在外籍稅務司制度存在的近百年曆史中,一共只產生了五位總稅務司,其中李泰國的任期最短。但作為開先河者,他的名字成為中英關係史和中國海關史上無法抹去的記憶。那麼,李泰國是憑藉什麼當上清朝第一任海關總稅務司的?

  1847年7月29日,當稚氣未脫的霍雷肖.納尓遜.累帶著弟弟抵達香港時,他的第15個生日僅僅過了兩天。那時的香港,已是英國管轄下的殖民地,這個“不甚開發而美麗的地方,對外國人來說,生活並非十分舒適”。但小納爾遜顯然既無心抱怨,也無暇觀光,因為他的中國之行只有唯一一個目標——謀生。   一年多前,他們的父親,英國駐廈門領事館領事喬治.德斯凱特.累去世的噩耗傳到倫敦。頂樑柱倒塌了,這個家庭隨之陷入窘境。他們的母親,一個自己帶著四個孩子並有孕在身的女人,不得不將她的兩個年長的兒子送來中國討生活。   誰能想到,這個名叫霍雷肖.納尓遜.累的輟學少年,12年後因緣際會,居然當上了大清王朝的第一任海關總稅務司。

當然,最高興的應該是他的母親,正是她給兒子取名為霍雷肖.納尓遜。那麼,為什麼要取這個名字呢?

霍雷肖.納尓遜,是一個傳奇的名字。1805年10月,英法大戰的硝煙仍然籠罩著歐洲大陸。在西班牙海域,兩支龐大的艦隊迎來了決一死戰的時刻。經過多天的追蹤,英國地中海艦隊終於盯上了死敵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只見英國海軍“勝利”號旗艦的尾樓甲板上,一位獨臂獨眼將軍躍上桅杆,一聲令下,英國軍艦排列為兩路縱隊,同時向法、西聯合艦隊攻擊。這位獨臂獨眼將軍鎮定自若,指揮戰艦酣戰在血與火的海洋上。最終,英國人笑到了最後,取得了這場風帆戰艦時代規模空前的海戰的輝煌勝利,自此奠定了日不落帝國的地位,他就是霍雷肖.納尓遜。   但是,帶領英國人大獲全勝的霍雷肖.納尓遜,卻不幸被法國士兵的步槍擊中。身經百戰僅剩獨臂獨眼將軍永遠地倒下了,成為英國人敬仰的海上英雄,被譽為“英國皇家海軍之魂”。從那以後,英國海軍的水兵帽上,多出了一條黑色的飄帶,為的就是向這位以身殉國的將領致哀。  而霍雷肖.納尓遜.累的母親,正是這位英國海軍之魂的後裔,這也是她給兒子起名霍雷肖.納尓遜的原因。

不過,留著英雄的血液,並不代表自己也能成就一番事業。在剛到中國時,年輕的納尓遜無法預知自己會有怎樣的未來。眼下,他和弟弟唯一要做的,便是珍惜每一個生存下去的機會。

  英法海戰

到中國後,他們便拜香港商務監督署漢文正使郭士臘為師,要知道,這可是母親苦苦哀求才爭取到的。所謂漢文正使,其實就是中文秘書。兄弟倆居住在父親生前好友郭士臘的家裡,潛心學習漢語,以作為謀生的手段。   為了促進對華貿易,英國政府每年花費3萬英鎊,維持設立四名領事,六名副領事,12名各級助理和16名中文寫作人員或翻譯員的領事機構。小納爾遜的目標,就是進入這裡謀取生計。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多年後,霍雷肖.納尓遜.累這個英文名字幾乎已經沒人記得,但他的中文名字,卻響徹中國,他就是李泰國,一個曾經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那麼,李泰國這個中文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李姓,是英文Lay的音譯,這毫無爭議,但神奇的是,泰國這個中文名字的讀音與他父親名字的讀音幾乎一模一樣。他的父親,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英國前駐中國廈門領事,喬治.德斯凱特.累,而他的中文名字叫李太郭。父子倆的中文名字雖然不是同樣的漢字,不過發音卻基本相同。西方人取祖輩的名字為己所用是常事,而且李泰國之所以會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全都是拜父親所賜。父子“同名”,彼此烙下相同的印記,也許是最好的寄託和紀念。

那時,從事對華貿易和外交的英國人裡,父親李太郭是個特立獨行的人物。這個身兼自然學家、傳教士於一身的外交官對學習漢語及研究中國社會與文化,有著與生俱來的狂熱。

不甘心的李太郭在15個月後再表忠心,要求前往中國,仍被婉言謝絕。直至第三次請命,執著的老李憑藉他出版的著作《中國人的真相》,終於謀得一份在英國代表團裡當翻譯的差事。   戰爭結束後,李太郭成為英國駐廣州第一任領事。從1841年成為英國政府在華機構僱員,到1845年病死,在這短短的幾年中,很少有資料顯示出李太郭領事有哪些政績,但他的大名卻出現在一則非常重要的史料裡,有力地證明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

廣州十三行

那是1845年的6月,一艘名為“沙馬朗”號的英國軍艦曾經抵達琉球,並計劃測量臺灣附屬島嶼花瓶山至釣魚島之間的水文地理。“沙馬朗”號船長為了登島測量之事,曾透過英國駐福州領事館領事李太郭和琉球國中山王駐福州琉球館官員,向福建布政司提交了申請,得到允准後才前往測量。這充分說明了在日本吞併琉球以前,外國人登陸釣魚島必須事先獲得中國政府的允許!而“沙馬朗”號經中國政府批准登上釣魚島之後39年,即1884年,才有日本人聲稱首次登上釣魚島,宣稱該島為所謂的“無人島”,並將其視為“無主地”。上述史料表明,日方這一說法罔顧歷史,純屬無稽之談。

  言歸正傳,那個時代的英國青少年很少有機會自選職業,因此小李泰國的職業可以說是老李太郭強加的。除了給這個長子家庭影響外,李太郭與中國日益加深的關係,也為李泰國開闢了一條他必須遵循的道路。   李泰國對父親的深刻印象似乎停留在孩提時代,那時的父親經常帶他去田野裡,欣賞自然的美景。但從少年時代開始,和父親的全部聯絡就是那來自遙遠東方的一封封書信。在這些家書裡,李太郭除了以學無止境的教導來諄諄告誡他的長子外,就是發出讓兒子來中國的召喚。   “你在畢業以後,如我還未被召回的話,務必來此團聚。” “按照我的指示分隔出來的一個房間,它對你非常合適……前面有個陽臺,足供你盡情作體育運動。”父親的話雖然沒有商量的餘地,但也會時不時地打打親情牌。 於是,還是在李泰國十三歲半的時候,中國就成了決定他前程的中心。   在中國最後的日子裡,父親李太郭在書信中以日益堅定的口吻要李泰國前來中國尋找職業,“你我應將以中國為家,它是一個好地方,你將得到尊重並謀得一個既高尚又有利益的職位。”   1845年11月6日,40歲的李太郭嚥下了最後一口氣。一年多後,李泰國登上了香港碼頭,這個註定要繼承父親遺志的少年,身不由己地捲進了“中英關係的漩渦”,將他的命運與中國緊緊地聯絡在了一起……

晚清時期的香港

1859年,李泰國成為中國海關史上第一任總稅務司。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有著中國名字的總稅務司竟是一個英國人,堂堂大清國為何要任命—名英國人作總稅務司呢?這還得從第一次鴉片戰爭說起。   1842年,第—次鴉片戰爭結束後,英、法、美等國相繼脅迫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除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外,列強還攫取了中國海關關稅自主權及種種與海關業務相關的通商貿易特權。於是,大批西方冒險家把中國當成了大發橫財的樂園,湧向中國沿海。在各國領事的庇護下,勾結各大洋行,大肆進行走私活動。但海關畢竟還掌握在清政府手中,為了徹底將中國海關控制在自己手中,建立他們想要的經濟貿易新秩序,列強尋找機會進一步奪取海關管理權。   1853年9月。上海小刀會興起,海關被群眾搗毀,外商拒納關稅。英、美、法三國駐上海領事見時機已到,於是在第二年脅迫江海關監督吳健彰簽訂協定,由三國領事各派稅務司—人,組成上海海關稅務管理委員會,主持上海海關稅收。從而攫取上海海關的行政管理權。

1847年,李泰國來到中國後,努力學習中文,因其卓越的語言能力使其先後擔任了英國駐廣州、香港和上海等領事機構的翻譯秘書,並於1854年成為英國駐上海的副領事。1855年6月1日,年僅23歲的李泰國接替威妥瑪,擔任江海關關稅管理委員會的英方稅務司。

   李泰國上任以後,對海關機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他僱傭了一批洋員管理洋船、洋貨進出口,徵收關稅,查緝走私。1859年5月,上海道吳煦向朝廷奏稱,“自李泰國經歷夷稅徵收之後,稅鈔大有起色,按年比較,銀數倍增。”李泰國因此博得了清政府的信任。

但是,李泰國畢竟是英國人,對他來說,英國的利益高於一切。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李泰國向侵華英軍提供清廷漕糧北運的情報,對英法聯軍攻打京師,制定作戰方案作用非常大。侵華英軍統帥額爾金髮現李泰國在江海關起著大作用,欣賞他的才華,請他去天津參加議和,與欽差大臣桂良談判。

據桂良記述:李泰國“言語狂悖,狡驕異常”,極盡威逼之能事,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英《天津條約》。他還利用議和的機會,向桂良提出了往來公文用英文;准許傳耶穌教;開放揚子江,憑護照進入內地;幫助查緝海盜;修訂稅則等五點要求。

議和期間,李泰國探悉美俄兩國在議訂條約中,都同意把鴉片列入違禁品,這對英國謀求鴉片貿易合法化大為不利,於是立即報告額爾金,並疏通美俄公使,在條約中迴避鴉片問題。透過這次談判,額爾金對他頗為賞識。

李泰國回到上海後,一改前態,極力討好江蘇巡撫等地方高階官員。他不僅是英國重用的人物,在上海的清政府官員也視他為可利用的英國人。1858年10月,李泰國列席修訂稅則委員會的會議,他在會議期間,表面上應付清廷的欽差大臣,實際上為英國做事。他把江海關的檔案和統計,提供給英方,使英方能提出一份詳盡的減稅和免稅的稅率長表,還規定進口稅率以3年平均價格的5%為標準。

李泰國還根據額爾金的意志,把鴉片稱作“洋藥”,列入稅率表,並徵得欽差大臣的同意,既避免了被英國脅迫之嫌,又體現“出於清廷的自由意志”。額爾金為使中國海關長期掌握在英國人手裡,決定各通商口岸統一管理,並推廣上海模式,由洋人幫辦各口岸事務。稅務司制度,就是根據這一規定設立的。

1859年1月,兩江總督兼各口岸通商大臣何桂清,內定李泰國為總管各口岸海關總稅務司。為取得各海關的管理權,李泰國要求何桂清授權他預選洋人,並決定洋人的去留。何桂清只許他保舉,他極力抗爭,並以辭職來要挾。英國駐華公使卜魯斯也干預說:“各口稅務司的任免,都取決於總稅務司,清政府無權過問。”最後決定,關於洋人的使用,上海先定章程,各海關再仿照執行。

5月23日,何桂清委任李泰國為總管新關的總稅務司,並派他去各通商口岸開辦海關。7月25日,他藉口無暇兼顧江海關工作,擅自指定德都德為江海關稅務司。9月,英國駐華公使卜魯斯通令各口岸領事,讓他們協助李泰國的工作,並強調“女王陛下政府對其成功寄以厚望”。10月,李泰國去廣州和汕頭,創辦了粵海關和潮海關。從此,中國海關管理大權便落到英國人之手。

1860年1月20日,清廷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委任李泰國為總稅務司,邀他去北京商討關務。當時,太平天國與清廷激戰正酣,李泰國看到太平軍勢如破竹,“不願與可能會覆滅的清王朝保持緊密的聯絡”,於是以傷病辭謝,請準給假回英國休養,沒有應召上京。

所謂“傷病”,發生在1859年7月,因為英國人掠奪販賣華工,導致40多名華工投江溺亡,上海群眾憤起譴責,李泰國卻出來橫加干涉因而受傷。但其實,當年10月他就已經痊癒。回到英國後,維多利亞女王對其在華“功績”,賜以三等巴斯爵位。

1861年7月,赫德在代行總稅務司職務時,向清政府建議,徵收“洋藥”印花稅,用以購置小火炮船,鎮壓太平軍。總理衙門奏準,令赫德辦理,於是赫德通知了在英國休假的李泰國,李泰國對此極為感興趣。

早在1856年,李泰國就曾建議購炮船,鎮壓太平軍,“願立軍令狀,效力戒行”,咸豐皇帝硃批,“勿墮其術中,預杜患萌”。但李泰國在簽訂中英《天津條約》時,塞進一條“中英共同肅清海盜”的條款,為海關建立海上武裝埋下了伏筆。英國駐華公使卜魯斯說得更露骨,要把海關打造成“現代行政制度、關稅徵收和海上巡邏艦隊為一體的合治模式的行政機構”。

因此,李泰國積極在英國採購艦船、招募兵員。購買船隻7艘,花費了80萬兩白銀,購買裝備花費了27萬兩,招募官兵600餘人。更有甚者,他沒有請準清政府,就擅自於1862年5月29日,委派英國海軍軍官阿思本建立由歐洲人指揮的中國炮艦隊。第二年,他又擅自與阿思本簽訂合同,規定阿思本為艦隊司令,並只執行由李泰國傳達的諭旨等。

1863年5月9日,李泰國回到上海銷假,與他同來的,還有阿思本率領的英中聯合艦隊,引起朝野的震驚。6月,他和赫德同去北京,為了控制關稅作為財源,他要求撤銷南北兩通商大臣,以便獨攬海關的稅收大權。

李泰國還妄想控制艦隊作為權力工具,催請恭親王批准“李阿合同”。他覺察到總理衙門的大臣們對他不滿,他需要提高自己的身價,於是要求朝廷賜給他一座王府,出門要坐轎子,與大臣們平起平坐,這樣有利於交涉。

同年10月5日,阿思本向總理衙門發出最後通牒,限48小時內批准“李阿合同”,否則解散艦隊,逼迫恭親王不得不作出解散艦隊的決定。恭親王對李泰國的驕縱跋扈深為不滿。1863年11月15日,李泰國被解僱,清政府賜以退職金,格外從豐,於是他離開海關返回英國。

同一天,清政府委任赫德為其繼任,這樣年僅28歲的赫德,成為清朝海關總監,並佔據總稅務司的位置長達近一個世紀。

李泰國這位清朝首任總稅務司,在中國海關工作7年,奠定了洋人幫辦關務的制度。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夏商周傾國傾城的三位女子,何不飛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