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紫禁城內騎馬”這句話出現在清朝年間,顧名思義就是在紫禁城裡面騎馬行走,相關的歷史書籍和宮廷影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皇帝賜某大臣“紫禁城內騎馬”。

大家都知道,紫禁城當時是清朝的政治中心,又是皇家禁苑,即使是朝中大臣沒有特殊情況也禁止入內,又怎能讓人騎著高頭大馬隨便走來走去呢?一旦進了紫禁城,坐轎者一律下轎,騎馬者也一律下馬,無論富貴貧寒、高尊卑賤,這是規矩,也是禮制。

“紫禁城內騎馬”,又叫賞朝馬,和“戴雙(三)眼花翎”、“穿黃馬褂”一樣都是一種賞賜。清朝康熙年間,康熙皇帝考慮到一些年老的大臣行動不便,就特准這些大臣在紫禁城內以馬代步,以此來展現對大臣的恩遇。據說因為清朝是馬上得天下,以此來表示不忘滿人能騎善射的傳統,而後來的乾隆皇帝也繼續維持這一恩賜。

可就算是這樣,在宮闈重重的紫禁城內騎馬也不能隨便亂走,畢竟馬匹作為牲畜,野性難馴,萬一突然發狂,衝撞了皇帝或皇后的儀仗,在禮法森嚴的封建社會可就是很嚴重的問題了。史料記載,被賜“紫禁城內騎馬”的朝臣中,“自東華門入紫禁城者,可至景運門外之箭亭下馬;自西華門而入者,可至隆宗門外以南之內務府前下馬。”由此可見,在紫禁城裡騎馬也得按照指定的路線行走。

每年年末,吏部會開列出一份“紫禁城內騎馬”的名單給皇帝批准,一品以上大臣不論年歲都可以,二品以下則必須年滿六十,當然也不是沒有特例。不過話又說回來,年老的大臣們一般身體都不怎麼好,可能連上馬都困難,更別說騎馬了。就算勉強騎了上去,萬一再不小心摔下來,有個什麼三長兩短就不好了。然後乾隆中期以後就有了新規定,賜“紫禁城內騎馬”的大臣經批准可坐轎子進入紫禁城。此後,賜“紫禁城內騎馬”裡面的就騎馬慢慢被坐轎子所取代,“紫禁城內騎馬”也就變成一種代名詞了。

不過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這種待遇也不是隻有特定的人群才能享受,對於軍功卓著、禦敵有功或治國政績不錯的大臣們,皇帝一高興,也會隨口就賞賜他們“紫禁城內騎馬”,大貪官和珅、“紅頂商人”胡雪巖等人都得到過這份賞賜。

再後來,到了咸豐和同治年間,軍機大臣及侍郎且在兩書房任差使者,均可賜“紫禁城內騎馬”,可能是考慮到要讓這種恩賜惠及更多的朝臣,然後讓他們更加賣力地幹活吧。

然而,如果沒有經過皇帝同意就擅自在“紫禁城內騎馬”的王公大臣,無論官職大小,一律交理藩院或刑部嚴肅處理。嘉慶、道光年間就有幾個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因為犯了這個事被查處,所以普通官員就更不敢這麼幹了。

對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們來說,能夠獲賜“紫禁城內騎馬”是一種很高的榮耀,這也是皇帝籠絡人心的一種手段,更是皇權的體現。值得一提的是,“紫禁城內騎馬”這一賞賜也並未隨著清朝的滅亡而宣告結束。辛亥革命後,由於退位的宣統皇帝溥儀還住在故宮裡,經常用這一手段來拉攏近侍和所謂的“有功之臣”,直到溥儀被馮玉祥等人趕出故宮,“紫禁城內騎馬”才徹底地退出了歷史舞臺。

1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激盪四百年:北魏主動挑釁姚興反擊,輸給地形後秦柴壁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