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作為中國古代唯一的統治者,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不僅在有生之年坐擁天下,死後同樣為了彰顯其尊貴而不遺餘力。在古代帝王中首次開創大一統局面的秦始皇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生前的阿房宮,死後的始皇陵,無一不是驚世駭俗的帝王工程。尤其是後者,如今屹立在世人面前的這座大山,背後80萬人的血淚在長達39年的煎熬中讓人不寒而慄,諷刺的是始皇帝自己也沒能親眼目睹這一凝聚無數人血淚的悲歌之作。在其死後一年多才在秦二世的手下基本竣工,成了世間罕有的帝王大陵之一,成為古代勞動人民的不朽奇蹟。

雖然秦始皇陵至今沒有挖掘,但由於周邊村民的耕作而使得一些陪葬坑相繼面世。雖然是埋葬坑,但其中的文物及相關技術依舊在世界上掀起了秦史的熱潮。這些陪葬坑的結構與陪葬品已經讓人們大開眼界,而陪葬坑中的兵馬俑更是讓人歎為觀止,數以萬計的兵馬俑中竟如指紋一樣無一重合,他們莊嚴肅穆,似乎正在等待秦王發號施令一般。

與完好的兵馬俑相比,陵墓中自然也少不了奇珍異寶,一直讓各方勢力垂涎三尺。雖然主墓可以確定完好,但一些外圍陪葬坑卻仍遭毒手。有多次秦陵被盜在史書中明確記載,第一次便是項羽入關時將滿腔的怨憤悉數發洩在了這些來之不易的建築上,先燒咸陽宮後焚始皇陵,本想乘勢盜掘地宮並鞭屍報滅國之仇,無奈數萬將士連挖數月也沒能找到地宮的入口只好悻悻作罷。唐朝王莽途經此地後也想趁機盜掘補充軍資,結果也如項羽一般無功而返,其後多有盜賊、豪強及軍閥相繼光顧,終究沒能如願。加上自漢以後,歷代王朝都對秦陵有所保護,在很大程度上杜絕小賊的危害,才使今天的我們得以一窺真容。

時至今日,雖然他安靜地長眠於驪山之旁,但上個世紀也險遭不測。郭沫若先生醉心考古,在理論依據與現實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力薦開墓,幸好領導人思慮周全以大局為重並未應允,否則用野蠻的方式開啟秦陵其損失是不可估量的。即便是今天陪葬坑的發掘依舊因為條件的不足而損失慘重,許多竹簡驟然縮水淪為粉末,無數彩繪瞬間褪色光彩不再。後來地方政府為了經濟也以考古為名屢次請求發掘,都被一一駁回,如今看來這顯然是明智負責的決定。當然,除了從專業的考古角度分析其中利害外,也有人站在傳統觀念角度建議不要開啟秦始皇陵。這就不得不談到古人喪葬文化中的風水玄學,而秦始皇陵的選址自然也經過這方面的考量、

始皇帝晚年迷戀方術是不爭的事實,說明其對堪輿之學深信不疑。如今科技發達,無論是航拍秦陵還是衛星雲圖都為秦陵的地理位置增添了些許神秘色彩。它南枕驪山北臨渭水,並在關中平原上呈現東西向橫臥以接秦嶺,而兵馬俑的朝向和其祖先陵墓的方向以及他征戰天下的方向也都是如此。

透過衛星雲圖或者航拍俯瞰而放眼望去這條山脈宛如巨龍綿延一般,而秦始皇陵正好位於龍眼之上。加上《史記》中“為吾遺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龍死’的記載而自稱祖龍,想來春秋戰國之時百家爭鳴,奇人異士不計其數,秦始皇坐擁天下要找到如此能人並非難事,也無怪乎今人俯瞰這等氣派直呼“不愧為祖龍”。不過秦朝二世而亡,不免讓人費解,這堪輿之人顯然不是為了江山永固,那究竟是為了保始皇死後安然長眠還是其千古一帝的美名永存則不得而知。在今天看來,這自然不會成為發掘與否的原因,但卻體現了人們已然接受了這位利在千秋的千古一帝。

2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曾經為中原王朝最強大對手的匈奴民族,它的民眾都去了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