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埃爾南·科爾特斯是西班牙卡斯蒂利亞的一個小貴族,和大多數早期殖民者一樣,他憧憬著新大陸的黃金和土地,更渴望在大洋彼岸一展身手、建功立業。

1504年,年僅17歲的科爾特斯放棄薩拉曼卡大學的法律專業,來到位於西印度群島中古巴與波多黎各之間的西班牙島(今稱伊斯帕尼奧拉島)。作為哥倫布第一次探索美洲時發現的島嶼,西班牙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因此,據稱在西班牙人到來之前,該島已有100萬左右的土著居民。面對如此龐大的土著勢力,西班牙人不敢深入內陸,只能以沿海的聖多明各(Santo Domingo)等城堡為據點逐步向內陸蠶食。這種低效的擴張方式顯然無法使急於尋找黃金的探險家們感到滿意。因此,就在科爾特斯抵達西班牙島後不久,西班牙人在當地的擴張進入了快車道。1508—1513年,西班牙人先後征服了古巴、波多黎各和牙買加島。但是上述島嶼的情況與西班牙島類似,除了肥沃的土地和大批懵懂的土著之外,根本沒有冒險者們渴望的大量金銀等貴金屬。

在這種情況下,100多名沒有在古巴分得土地和印第安奴隸的西班牙人,決心繼續向東航行去碰碰運氣。對於這一要求,古巴總督貝拉斯克斯(Diego Velazquez de Cuellar, 1465—1524年)不僅大開綠燈,還賒給了探險者們一艘船和一些武器裝備。不過貝拉斯克斯並非無慾無求,他希望探險者們可以掃蕩古巴與宏都拉斯之間的群島(即今宏都拉斯的海灣群島),抓一些印第安人回來“建設古巴”。但這一要求顯然與探險者們希望“幹一票大的”想法相駁,於是這些西班牙人以“將自由人變為奴隸,有違天主和國王的旨意”為由拒絕了這位總督。

(上圖)西班牙人建立的聖多明各城堡遺址

1517年2月8日,第一批前往美洲大陸的西班牙探險者登船出發。在海上折騰了21天之後,一行人終於抵達了墨西哥地區的尤卡坦半島(Yucatan Peninsula)。儘管沒有馬上尋到黃金,但是西班牙人很快從一些細節中發現了尤卡坦半島當地土著和西印度群島居民的不同之處。除了部落規模更大、廣泛使用獨木舟之外,當地居民還普遍穿著一種被西班牙人稱為“馬斯特爾”的布片服裝,而西印度群島地區的土著則基本都是赤身裸體。

此後的發展更是出乎西班牙人的預料,當地居民雖然表面上對他們釋放善意,但隨著他們深入內陸,卻遭到了身著棉甲、手持盾矛和弓箭的部族勇士的圍攻。西班牙人雖然用火槍和硬弩將其擊退,卻也付出了15人負傷的代價,其中2人更是傷重而死。好在進入部落核心領地之後,西班牙人劫掠了一座神廟,將裡面純度較低的金器一掃而空,這才算是勉強不虛此行。

被迫退回船上繼續向西航行的西班牙人,又嘗試著進行了幾次登陸以補給淡水,但每次都遭到大批印第安武士的圍攻。在戰鬥中,西班牙人明顯感覺到對手和西印度群島的土著大不相同。這些印第安武士不僅身材魁梧、驍勇善戰,而且還擁有完備的戰術體系——短兵相接之前往往先投射密集的石彈、弓箭和投槍,接著以黑曜石製成的長矛和馬誇威特①近身與對手格鬥。西班牙人探險隊損失過半,僥倖逃回戰艦者無不帶傷,由於人手不足,他們不得不焚燬了一艘戰艦,將倖存人員集中在2艘船上,經佛羅里達沿海逃回古巴。

第一次遠征尤卡坦半島雖然鎩羽而歸,但是在當地發現大型印第安部族和黃金的訊息卻鼓動了更多的後來者。古巴總督貝拉斯克斯自掏腰包購買了2艘新船,讓重新聚集起來的240名探險者再度前往那片機會無限的新大陸。不過除了船隻之外,所有的武器和補給都要探險者們自掏腰包。用參與者——《征服新西班牙信史》的作者貝爾納爾·迪亞斯·德爾·卡斯蒂略(Bernal Díaz del Castillo, 1496—1584年)的話來說,這完全是一次自負盈虧的遠征:“如果我們覺得那片土地值得開拓,又敢於去冒險,那就去開拓,要是不成,就返回古巴。”

有了第一次失敗的經驗,西班牙人做了充足的準備。他們將俘獲的印第安人充作翻譯,對當地部族展開懷柔攻勢。同時,每到一處都預先準備好火槍和強弩,甚至將艦船上的火炮也運到了岸上。正是胡蘿蔔加大棒的手段,使西班牙人成功在哈馬帕河的入海口建立了一個登陸場,並在當地部落的引薦下,與阿茲特克帝國的使者見了面。不過相比阿茲特克人拿出的黃金,西班牙人卻只有一些不值錢的水鑽和玻璃珠子,以物易物的貿易只進行了6天,西班牙人就窮得只能賣襯衫了。無奈之下,西班牙探險隊再度回到古巴。

面對探險者們帶回的黃金,古巴總督貝拉斯克斯終於坐不住了,他一口氣又添置了6艘戰艦,委任科爾特斯為新一輪遠征的主帥。不過為了這次前途未卜的探險,科爾特斯同樣投入了一大筆啟動資金,為此他抵押了自己的莊園和奴隸,從古巴當地的商賈手中借來了4000比索的現金以及等額的貨物。這些錢被科爾特斯悉數用於軍備,此次遠征軍不僅調集了更多的火炮,還為所有步兵裝備了棉甲,並將騎士的戰馬運上了船。

1519年2月10日,科爾特斯誓師出征,全軍共計508人,其中弩手32人、火槍手13人,另有戰馬16匹、青銅炮10門、加農炮4門。這樣的兵力在歐洲戰場上算不上什麼強力軍,卻已是科爾特斯及其合夥人的全部家當。他們迫切希望這次極具風險的投資可以帶來空前巨大的收益。可惜的是,2月份的航行和幾次登陸都沒有什麼太大的驚喜。直到3月22日,船隊駛入格里哈爾瓦河後,形勢才陡然一變。

格里哈爾瓦河沿岸的印第安部族與西班牙探險者有過多次接觸,對其頻繁到訪並無好感,此次更是集結了多個部族的聯軍嚴陣以待,兵力據稱達到了1.2萬人。但從科爾特斯登陸當天的戰況——西班牙人負傷14人、印第安部族遺屍18具來看,雙方的兵力可能旗鼓相當。

此後幾天裡,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圍繞登陸場進行了反覆拉鋸。戰鬥的程序大致如下:印第安武士先以弓箭、投槍和石頭展開遠端攻擊,隨後手持黑曜石製成的武器,頂著盾牌,展開近身衝鋒;西班牙人則以硬弩、火槍、艦載火炮的火力遏制對手,待將印第安人擊退後,再派手持長矛和利劍的步兵展開追擊。

儘管每一次西班牙人都能佔到一點便宜,但面對不斷產生的因戰鬥和非戰鬥導致的減員,科爾特斯深知在這樣的環境下與對手繼續消耗下去並非長久之計,因此最終決定在3月25日天主教“聖母日”這一天發動總攻。

25日,隨軍神父做完彌撒後,西班牙人開始向名為辛特拉的村莊推進。當地的印第安部族集結人馬前來攔截,雙方隨即在辛特拉村附近的平原地帶展開主力決戰。印第安武士此次有備而來,戰鬥剛一打響,密集的箭雨和投槍便呼嘯而至,西班牙人雖然身著甲冑,但在如此猛烈的投射武器攻擊下,仍有70餘人不同程度地受傷。如果不是西班牙人不斷依託火炮擊退對方的步兵衝擊,戰鬥隨時可能以印第安武士的勝利而告終。

關鍵時刻,科爾特斯親率騎兵部隊出現在了印第安武士的側後。儘管只有區區13騎,但從未見過馬匹的印第安人還是為其所懾,隨即全軍潰散。關於這一戲劇性的逆轉,後世學者大多歸咎於印第安武士未曾見過騎兵,從而誤認為其是人馬合一的怪獸。但從軍事學角度分析,在承受西班牙人猛烈炮火轟擊的情況下,印第安部族聯軍的戰鬥意志本身便已瀕臨崩潰,此時從側翼突然衝入的西班牙騎兵自然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上圖)衝入戰場的西班牙騎兵對阿茲特克人產生了巨大威懾

戰後清點總計有5匹戰馬和3名騎兵負傷,加上此前步兵方面2人戰死、近百人負傷的損失,可以說,這一戰西班牙人實在勝得僥倖,也無怪科爾特斯將此戰命名為“聖母日之戰”,以感謝天助神佑。

聖母日之戰中,西班牙人雖然消滅了超過800名印第安武士,但科爾特斯深知:即便打出了這樣高的交換比,也不能改變雙方人數上的巨大懸殊。因此,大獲全勝後科爾特斯反而積極釋放善意,不僅悉數釋放戰俘,還拒絕了印第安部族主動送來的奴隸。並且,在接待上門求和的印第安酋長時,科爾特斯故意展示了己方火器之犀利、戰馬之剽悍。

據稱,科爾特斯在會見印第安酋長時,刻意找了一匹發情的公馬,並將一匹母馬關在會場附近的房子裡。於是印第安酋長們看到,西班牙人的戰馬嘶鳴騰躍,顯得格外兇狠。在與印第安酋長們會談時,西班牙人又故意選在中午最為安靜的時刻,釋放自己手中口徑最大的一門火炮,成功達到了威嚇眾酋長的效果。

果然,在高超的外交手腕下,印第安諸部酋長主動獻上黃金和美女。不過當地的黃金成色不足,科爾特斯及其麾下的西班牙人都不是很滿意。倒是送來的20名印第安婦女之中,一位受洗後被稱為“堂娜瑪裡娜”(La Malinche,又譯為“瑪琳切”,1501—1529年)的少女,令科爾特斯如獲至寶。

(上圖)有了堂娜瑪裡娜充當翻譯,科爾特斯總算可以順暢地與當地印第安部族的酋長們交涉了

除了年輕、漂亮外,堂娜瑪裡娜真正吸引科爾特斯的地方在於,這個小姑娘通曉多個部族的語言。科爾特斯起初將其贈予部下,但很快便將她收入自己帳中,引為心腹。

藉助堂娜瑪裡娜的翻譯,科爾特斯不僅以辛特拉村為中心建立起了西班牙在墨西哥地區的第一塊殖民地,更從當地酋長們口中得知,在墨西哥內陸深處有一個遍地黃金的城市。於是帶著幻想和渴望,西班牙人再次揚帆起航。

本文摘自《戰爭事典049》

1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諸葛亮一年能拿多少俸祿?為什麼說他一貧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