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一說到秦朝末年的謀士,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會想到張良,然後是蕭何、陳平這些人,但無一例外,這些謀士都屬於劉邦的陣營。

如果不是非常熟悉歷史的讀者,很難講出項羽的陣營中那些謀士的姓名與事蹟,即便是最為我們所熟悉的亞父范增,大家也極度地低估了他的謀略。

或許是成王敗寇的現實帶來的視角問題,歷史學家們往往稱讚張良、蕭何等人的智謀,卻對亞父范增的才華鮮少提及,但在筆者看來,他實在算得上秦末第一謀士。即便同樣貴族出身的張良,在某種程度上也不如他的謀略高明,范增的謀略都是極為精妙的陽謀。

秦末以陳勝吳廣的大起義為導火索,各地諸侯紛紛響應,尤其分散在秦國各地的六國舊貴族,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有楚國舊貴族項氏家族,以及韓國舊貴族張良等人。

但正是因為如此,心懷鬼胎的六國貴族們沒有統一的鬥爭綱領,他們攻城略地自立為王,卻因為分散且離心離德的緣故而遭到了秦軍的反撲。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句話並不是空穴來風的,秦朝雖然處在崩潰的邊緣,但對這些六國舊貴族各個擊破還是綽綽有餘的。很快,項羽陣營中的范增便發現了其中的端倪——再這麼打下去,大家都要被秦軍消滅。

於是,范增很快就展現了他在陽謀上的驚人才華,他建議項梁擁護楚王的後裔熊心為王,而後開始在輿論上大肆造勢。

可以說,范增的這招是相當高明的,即便它看起來是那麼平平無奇。整個江東的人心是偏向楚國的,而項梁擁護楚懷王無疑是獲得了人心,於是起義軍的大旗很快就被拉了起來。隨著項梁部隊的人馬不斷地擴張,江東楚國舊部逐漸有了話語權,成為了天下的人心所向。

范增的這一招在我們看來不算什麼,因為兩千多年的歷史過往中,有太多的人用過這一招,這不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嗎?

我們都以為“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漢末的曹操獨創的,但實際上它真正意義上的使用者是秦末的范增,這一經典的招數可謂是屢試不爽。

但真正厲害的招數往往都是這樣,它不需要多麼華麗的動作,卻能夠勝過花拳繡腿千招百招。項梁的楚國陣營很快就成為了號令天下的所在,擁有了發號施令的權力,而漢末的曹操事實上也是如此。

只不過曹操更絕,他將這一招發揮到了極致,直接一步到位就佔據了輿論的制高點,讓天下的諸侯對他沒話說。在人心向背、天下輿論以及審時度勢上,我們不得不說范增是不折不扣的陽謀鼻祖。

而范增更厲害的地方還在後面,項羽在鉅鹿一戰封神,從此以後天下的諸侯都要尊稱一聲“項王”。但就在項羽認為自己必定是天下雄主時,范增卻發現了一個潛在的威脅——劉邦,要知道,當時的劉邦還只是一個從沛縣來的鄉巴佬。

但范增不這麼認為,他早就看穿了劉邦團隊背後的野心所在,“鴻門宴”這一精彩的故事就這樣拉開了序幕。范增是從哪裡看出劉邦的野心呢?在入主咸陽之後,劉邦團隊表現出的剋制相當可怕,這一細節是十分耐人尋味的。

“(劉邦)欲止宮休舍,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

各位要注意一點,我們現在可能覺得劉邦的做法過於平淡,那是因為我們既不是當事人又涉世未深的緣故,再加上千百年來這個故事的不斷重複,其中的奧妙早已成為了套路。但在當時那個時代而言,劉邦團隊這一群從沛縣小地方出來的鄉巴佬,面對咸陽的皇宮珠寶能夠如此剋制,這是相當可怕的。

而范增作為項羽手下的頭號智囊,他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點,尤其是在劉邦與咸陽百姓的“約法三章”,使其感覺到劉邦團隊極度不簡單。於是,范增在劉邦退出咸陽之後,設了“鴻門夜宴”這一歷史上最經典的飯局。

有人或許會問:“鴻門宴明明是個陰謀,怎麼成了陽謀呢?”

筆者以為,范增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要是他真想殺死劉邦,難道僅憑項伯與張良的串通就能阻止嗎?鴻門宴雖然表面上來看,是劉邦獲得了最終的勝利,但實際上項羽才是最大的贏家。

關於鴻門宴的結局的分析,許多學者都站在新的角度進行了闡述,認為項羽殺劉邦無論站在哪個角度都是不理智的。

就大局而言,項羽已經坐實了反秦盟主的位置;就理性而言,項羽殺掉劉邦,對自己也沒有益處;就情感而言,劉邦當時已經是個老叟了,而項羽是血氣方剛的青年,二人又是同一陣營的盟友,犯不上大開殺戒。

鴻門宴,根本上不過是項羽與范增設好的一個局,而以為破局的張良實際上中計了。但范增所使的是陽謀,並無半點齷齪之處,項羽方面對劉邦施以壓力,是為了完成後面的“封漢中王”計策,將劉邦死死地困在漢中,劉邦方面在鴻門宴以後只能接受這安排。

而范增更絕的地方在於,將章邯、司馬欣、董翳三個秦朝降將封王,以此來死死地扼殺尚在襁褓中的劉邦。項羽方面這一招做得光明磊落,任何人對此都沒話說——給你封王了,還挑三揀四的嗎?這便是最為高明的陽謀,比起陳平動不動就離間、行賄的招數,實在要高出千分萬分。

范增使出的三招陽謀,可謂是滴水不漏地將項羽集團的利益最大化了,使得項羽成為諸侯之王,但可惜的是他沒有遇到一位明主。項羽為人過於剛愎,導致了范增與他的決裂和出走,范增走後,項羽陣營中在也無人能與張良陳平等人抗衡,項羽也落得個烏江自刎的悲慘下場。

劉邦在得到了江山之後,曾經不無得意地說道:“我不如張良、韓信與蕭何,但我能夠尊重他們的意見併發揮他們的長處。而項羽有一個亞父范增,卻不知道去珍惜愛護,這是我得江山的原因啊!”

劉邦在得意的表象下,或許脊背會一陣發涼,假設范增沒有出走,恐怕天下是誰的還不一定呢!

2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安祿山的一個兒子曾反叛唐朝,之後不僅沒死,還被唐朝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