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後不久,突厥頡利可汗趁唐王朝權力交替的機會,率大軍攻入唐境。此時,李世民剛剛即位,立足未穩,不可輕易與突厥開戰,於是李世民率親兵與頡利可汗談判,雙方暫時達成和議,史稱渭水之盟。

頡利可汗怎麼可能輕易退兵,可想而知,唐王朝必定給了突厥不少好處,突厥人滿載而歸,但對於驕傲的唐王朝,這紙盟約就成了奇恥大辱。在隨後的時間裡,唐廷一方面積聚力量,另一方面時刻觀察著突厥的動向。

貞觀三年,突厥和屬國矛盾加劇,李世民意識到機會來了,隨即下令,對突厥發起大規模進攻,其中的重要將領就是李靖。

一、以少勝多,覆滅東突厥

史料記載“李靖帥驍騎三千自馬邑進屯惡陽嶺,夜襲定襄,破之。”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李靖率軍三千進駐惡陽嶺,並在晚間偷襲定襄的突厥軍,儘管李靖所部兵力不多,但都是精銳騎兵,一戰將突厥兵殺得大敗。頡利可汗大驚失色,移兵磧口。

在之後的戰役中,李靖依舊勢如破竹,在陰山二次大敗頡利可汗。面對戰神李靖,頡利可汗也有些害怕了,唐軍傾巢而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於是頡利可汗想到一出緩兵之計。

對於唐軍,頡利可汗的確有些畏懼,但他還是不甘心,用此計策只不過是為了爭取時間,等到了草長馬肥的時候,再回到漠北重整旗鼓。李靖和李世在白道匯合,商議之後,決定以奇兵攻突厥於不備,一舉蕩平突厥。

兵者,詭道也,戰場之上除了對比戰力的強弱,就是在比誰更狡詐。李靖找到行軍副總管張公瑾商議,張公瑾對此持反對態度“陛下已經同意突厥投降,而且現在使者就在後方,怎麼能再發動進攻?”

李靖爭辯道:“當年,韓信就是靠偷襲擊敗的齊國,大唐的使者算不上什麼!”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況且當時情況特殊,最後唐軍將領達成共識,決定率兵偷襲突厥。事實上,李靖跟隨李世民這麼久,也很清楚皇帝的意思,如果他沒有抓住機會剿滅突厥,那才是自找麻煩。

頡利可汗見到唐廷使者後,果然放鬆了警惕,與此同時,李靖的一萬精兵已經殺向了突厥營帳,結果不言而喻,唐軍取得大勝,不僅殺敵一萬,還俘虜突厥十萬男女。這回頡利可汗也只能老實投降了。

二、李世民大聲訓斥,李靖諱莫如深

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李靖就隨其平定王世充,之後又平定了蕭銑和輔公祏,李世民即位後,再次平定了東突厥,這功勞已經大到沒邊了。因此李世民大赦天下,祝酒五天。

史料記載“及靖入見,上大加責讓,靖頓首謝。”

李世民心情很愉快,但是對李靖的態度並不是誇讚,而是責罵。理論上來講,將領立下大功,應該獎勵才對,而且李世民可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明君,會賞罰不明嗎?

事實上,這裡也有其他緣由,御史大夫溫彥博等人嫉妒李靖的功勞,秘密上奏皇帝,說李靖治軍無方,縱兵擄掠突厥的財物,使得很多寶物落入亂兵手中。

李靖治軍甚嚴,心思縝密,有膽識有謀略,怎麼會做那種縱兵擄掠的糊塗事,很明顯,所謂的縱兵搶掠是有人誣陷。面對皇帝的責罵,李靖是如何應對的?李靖沒有任何反駁之詞,反而是叩首謝罪。

這君臣兩人實在讓人猜不透,好似有一種特殊的默契。事實上,李世民責罵李靖,為的就是是告誡李靖,注意收斂,已經有人在找你麻煩了。而李靖也明白皇帝的心意,隨即磕頭謝罪,表示心領神會。

二、帝王心術,深不可測

雖說李世民不是開國皇帝,但他的光芒早就蓋過了李淵,提起唐朝想到的一個不是李淵,而是唐太宗。之所以李世民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帝,跟他高超的馭人之術有很大關係,李世民手下降將無數,比如尉遲敬德、魏徵、李靖、程知節等等,而且無一不是人中龍鳳,但李世民卻可以讓他們服服帖帖。

李靖同樣如此,李靖是隋朝舊臣,兩次差點被李淵所殺,而且李靖並非李世民近臣,儘管李世民對其很欣賞,但也要適時地敲打一番,以儆效尤。

史料記載“久之,上乃曰:“隋史萬歲破達頭可汗,有功不賞,以罪致戮。朕則不然,錄公之功,赦公之罪。”加靖左光祿大夫,賜絹千匹,加真食邑通前五百戶。未幾,上謂靖曰:“前有人讒公,今朕意已寤,公勿以為懷。”復賜絹二千匹。”

過了很久之後,李世民下旨,赦免了李靖的罪名,並大大賞賜一番,食邑加到五百戶。與此同時,李世民再次告訴李靖,以前是有人說你壞話,朕現在已經查明,你不要放在心上。

這就叫胡蘿蔔加大棒,也叫打一巴掌給個甜棗。李靖立下這麼大的功勞,滿朝文武有目共睹,如果不重重加封,旁人會怎麼說李靖,會怎麼看待皇帝。見時候差不多了,李世民便收起了嚴肅的表情,換上一副和藹可親的笑臉,李世民也是在用此告訴旁人,只要好好幹,該有的朕一樣不會差了你們。

之所以李靖成為大唐戰神,而且身後讚譽極高,跟其謙恭謹慎、不貪圖名利有很大關係,有這麼大的本事,卻能知足不殆,實在難能可貴!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第一百九十三卷》、《舊唐書·卷六十七》

1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阮朝皇帝:求賜國號“南越”,清朝皇帝:不可,只能稱“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