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9月30日,德軍“颱風行動”正式打響,此役納粹之劍直指蘇聯的首都:莫斯科。面對德軍精銳部隊的凌厲攻勢,也就半個月的時間,德軍在維亞濟馬和布良斯克將67萬蘇軍圍殲!自此,莫斯科附近的蘇軍主力遭到重創,防守兵力已經嚴重不足。
自從侵蘇戰爭爆發幾個月以來,德軍一路都在“高歌猛進”,而這次攻打莫斯科,德軍上下更是志在必得。為了迅速拿下莫斯科,德軍一共集結了77個師1700輛坦克,14000多門大炮和1400架飛機,高達200萬精銳兵力。
德國人希望攻打莫斯科能和這次行動的代號“颱風”一樣:在冬季到來前,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迅速佔領莫斯科,以而徹底擊碎蘇聯人繼續抵抗的信心。但事情的發展卻沒有讓德國人“如願”,德軍在距離莫斯科城僅僅“一步之遙”時,他們的攻勢卻開始受阻。
此時他們距離莫斯科城中心最近的記錄停留在32公里。說到這裡,很多人會記起一個段子:德軍已經佔領了莫斯科近郊的克拉斯納亞·波里亞納鎮,德國將軍們登上鎮上的制高點:鐘樓。將軍們拿著望遠鏡在那裡遠眺莫斯科,已經隱約看到了克里姆林宮的尖塔。
這個故事聽起來好像並沒有什麼問題,可信度貌似也很高!但是,此事的真實性卻值得商榷:從克拉斯納亞·波里亞納鎮是可以望到克里姆林宮,但必須是在晴空萬里的夏天才可以做到。而在那個飄雪的蒼茫冬季,根本無法遠眺到克里姆林宮。
不過這個戰地故事都是為了證明:德軍離蘇聯的“心臟”已經近在咫尺了。不過這“視野內的一小步”,對於德軍來說,卻幾乎是遙不可及的。
在莫斯科最危急的時刻,斯大林緊急召見朱可夫,任命他為莫斯科戰役的“救火隊員”。朱可夫擔任西部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後,戰局逐漸開始穩定下來,蘇德雙方在莫斯科外圍開始了拉鋸戰。
朱可夫
而之所以莫斯科防線會開始穩定,其實除了朱可夫卓越的指揮才能外,蘇聯近乎“變態”的動員能力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實1941年6月22日戰爭打響時,蘇軍初期損失慘重,很多人認為蘇聯將被“一擊致命”!
但是,戰局的發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1941年7月1日,無數蘇聯新兵補充到蘇軍部隊,一共組建了56個齊裝滿員的師,並被迅速派往各條戰線上的集團軍“救急”。到8月1日時,新動員的蘇軍精銳師已經增加到144個,包括8個新的坦克師。
當時蘇軍總兵力已經達到了401個師,雖然之前損失慘重,但是蘇軍兵力卻“不降反升”。蘇聯集權化運作在戰爭時期無疑是非常高效的,中基層也有一大批忠誠和能幹的指揮員,加上龐大的宣傳和動員能力,蘇軍的補充速度一直超過了損失程度。
閱兵式結束後,他們直接開赴前線!
而在希特勒的預想中,二戰爆發以來,德軍在歐洲一直都是“所向披靡”!不到兩年的時間,德軍的裝甲“閃擊戰”屢試不爽,他們已經將歐洲的絕大多數地區佔領。
特別是在“巴巴羅薩行動”重創蘇軍的有生力量後,這一系列出色的戰績,無疑也讓希特勒對拿下莫斯科信心滿滿。其實在開戰前,希特勒絕不想將這場戰役一直拖到冬季!
當時德軍高層一直預估蘇軍在莫斯科的兵力嚴重不足,蘇聯人根本沒有預備隊可用。特別是在維亞濟馬和布良斯克圍殲67萬蘇軍後,德軍上下認為拿下莫斯科只是個“時間”問題!
但是,德軍卻沒想到最後自己栽在這個“時間”上,隨著一大批蘇軍新生力軍的出現,逐漸打破了莫斯科前線的僵持戰局。
最後,德軍指揮官博克元帥也扮演了尷尬的角色,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將,他並不想去攻打莫斯科的堅固城防,而是決定效仿基輔戰役的成功:在莫斯科外圍形成包圍圈,切斷莫斯科與外界的聯絡後,讓莫斯科不攻自破。
但悲催的是,博克沒有想到:他將德軍裝甲力量分頭行動實行“大包圍”時,卻正中朱可夫的下懷。其實,如果當時德軍集中兵力正面壓向莫斯科,朱可夫深知自己那麼點兵根本守不住!
於是朱可夫只能把手中的精銳部隊全部調到中路,而蘇軍南北兩路的防守力量被弱化。不過朱可夫的這種部署風險極大,值得慶幸的是,朱可夫最後賭贏了:博克最終還是分兵了。因為博克這次糟糕的指揮,德軍錯失了攻克莫斯科的最好機會。
德國將軍
隨著對峙的繼續進行,蘇軍預備隊反而變得越來越強大,德軍倒逐漸陷入窘境之中。希特勒也沒想到莫斯科的戰役會變成這樣,已經被蘇聯人拖到了冬天。其實在德軍的“閃擊戰”破產後,等待他們的無疑將是來自蘇聯人的“復仇反擊”。
而最先給予德軍重創的則是冰凍“秋雨”,蘇聯10月份的泥濘季節,讓德軍機械化部隊開始舉步維艱。從10月6日開始,莫斯科開始落下了雪花,隨後又夾雜著連綿不斷的秋雨。大雨讓很多道路變成了膠狀的沼澤,德軍的汽車已經被稀泥淹沒了車軸。
而德軍士兵的靴子在冰冷的泥漿中很快被泡壞,而且禦寒衣物和熱口的飯菜大量缺乏,無數德軍士兵因此得了嚴重的凍傷和胃病,德軍戰鬥力大幅下降。其實他們在連戰連捷,深入蘇聯縱深時,希特勒就應該考慮到戰線過長的後勤問題。
德軍士兵
隨著天氣變得越來越冷,莫斯科前線的德軍處境也越來越艱難!蘇聯人早在撤離郊區時,就把所有能帶走的東西都轉移到莫斯科城內,實在帶不走的全部一把火給燒了!
而德軍的補給基地仍然設在遙遠的斯摩稜斯克,不僅需要長距離的鐵路運輸,然後還需要汽車和馬匹進行公路運輸,但德軍的機車頭和汽車又缺乏防凍液導致大量癱瘓。
可以說,德軍的補給實在是糟糕透了,直接導致前線德軍的戰鬥力出現了大問題。例如就算大衣做出來了,也不一定能夠送到莫斯科前線的德軍士兵手上。疲憊不堪的德軍士兵們,在嚴重缺乏補給的情況下,他們還要繼續堅持進攻作戰,這也為後來的慘敗埋下了伏筆。
蘇軍女狙擊手
寒凍天氣也讓德軍前線的裝備也好不到哪裡去,古德里安曾經回憶道:“我們在發動坦克時,要在發動機底下烘烤一陣。燃料常常凍結,汽油也被凍得黏糊糊……天氣太冷了,機槍都不能正常使用,我們的37毫米反坦克炮也對付不了蘇聯人的T-34坦克。”
反觀蘇軍那邊,在後勤方面佔據著絕對的優勢:莫斯科本身就是個交通大樞紐,透過包圍圈缺口不斷運來的援軍,他們在莫斯科火車站下車後就直接開往前線。而且莫斯科還是一個巨大的工業城市,還能不斷的生產坦克和火炮等重型武器彈藥。
另外蘇軍還從遠東急調過來34個蘇軍精銳師,而德軍情報部門卻一無所知,這也成為莫斯科戰役蘇軍能逆轉的關鍵。而這些來自西伯利亞的蘇軍部隊,他們早已習慣了寒冷的氣候,部隊也有充足的棉衣、皮靴和護耳冬帽防寒。槍炮也都套上了保暖套,塗好了防凍潤滑油。
審問德軍戰俘
所以說:打持久戰,德軍必敗!於是不久後,蘇軍謀劃已久的全面大反攻開始了。但1941年12月4日時,德軍還是認為蘇軍沒有能力發起一場大規模的反擊。但在1941年11月29日晚,斯大林就向全軍下達反擊的命令。
莫斯科保衛戰中蘇聯作曲家莫克羅烏索夫寫的一首歌曲,很快在莫斯科廣為傳唱:“我們在戰鬥中,最頑強最英勇,因為有莫斯科在心中;防守牢不可破,城市巋然不動,誓要把侵略者一掃空!”蘇軍戰士們唱著這首歌直接奔赴戰場,莫斯科保衛戰的悲壯時刻來臨了。
而在天寒地凍的莫斯科城下,德軍的進攻銳氣顯然已經衰竭,但是蘇軍的反攻才剛剛開始:1941年12月5日蘇聯加里寧方面軍的第30集團軍率先反攻,對面的德軍開始向克林方向撤退。12月6日,蘇聯西方面軍在南北兩個方向同時發起反擊,德軍從莫斯科附近全線狼狽撤退。
德軍戰俘
同一天晚上,在圖拉的古德里安部一看苗頭不對,迅速決定退回原來的防線。希特勒在緊急簽署全線轉入防禦的命令後,他卻感到了深深的不安!他驚訝於德軍潰逃速度,於是在1941年12月16日,擔心重蹈“拿破崙”覆轍的希特勒又簽下死命令:“不許再後退!”
當時希特勒可能已經意識到,德軍在俄國冬季中的大潰退,像極了拿破崙當年的敗退。為了儘快阻擊整條戰線的大崩潰,不再重蹈拿破崙軍隊的覆轍,希特勒開始威脅負領導責任的所有師長:如果部隊再往後潰逃,你們將被槍斃!
也許是這道命令起了作用,德軍開始全線穩固自己的防線,大大延緩了蘇軍的反攻速度。希特勒原本想對蘇聯“速戰速決”,結果沒想到莫斯科戰役卻打成了這個樣子,雖然此戰德軍的傷亡比蘇軍要小得多,但士氣卻損失不小。而希特勒只是暫時穩定了戰局,但還是重蹈了“拿破崙”當年的覆轍,只不過延後了而已:僅僅三年半後,蘇軍就攻入了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