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年,由於清朝統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將漢人降將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吳三桂封平西王,鎮守雲南,兼轄貴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鎮守廣東;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後,其子耿繼茂襲封,鎮守福建。三藩各擁重兵,久據數省。 康熙帝認為“藩鎮久握重兵,勢成尾大,非國家利”,決定下令“撤藩”。於是便有了後來的“三藩之亂”,而在三藩中卻有一個人,不僅沒有被革去爵位反而升為親王?他就是尚可喜!
1655年(順治十二年)十月,尚可喜首次上疏以“痰疾時作”請求歸老遼東,為順治皇帝以“全粵未定”挽留。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尚可喜第十一次疏請歸老遼東、留其長子安達公尚之信鎮守廣東。康熙準其歸老遼東,但朝廷以尚之信跋扈難制,下令撤藩。尚可喜登記造冊,準備舉族遷回海城。不料,平西王吳三桂接到三藩全撤的聖旨後,打出了“興明討虜”的旗號,起兵反清,康熙帝命令尚可喜留鎮廣東,並加封尚之信為鎮南王、平南王次子尚之孝為平南大將軍。南方群起響應吳三桂,靖南王耿精忠亦起兵,雲南、貴州、福建、江西、廣西等地皆為吳三桂統轄;廣東平南王麾下將領也有劉進忠、祖澤清等多人舉兵響應,沿海群島並起。尚可喜堅持效忠清室,以廣東彈丸之地牽制十餘萬叛軍無法全心北上,為清政府平叛創造有利條件。期間,廣東數度危急,清政府派尚可喜之子額駙尚之隆的人馬行至江西遇阻,二次調兵由簡親王喇布率領,行至江西再次遇阻。廣東十郡,已失其四,廣州城危如累卵,平南王甚至在後院堆滿柴火,欲在危急時刻舉火自焚。
為了籠絡尚可喜及其部眾,公元1675年(康熙十四年)正月,康熙帝再次下旨,晉封尚可喜為平南親王。當時廣東正受到賊寇衝擊,盜賊並起,博羅、河源、長寧、增城、從化諸縣先後告警,尚可喜於是分兵將他們剿定。
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二月,尚之信發兵圍困其父府邸,奪取廣東最高指揮權,響應吳三桂叛亂,尚可喜聞變後欲懸樑自盡,被左右救起。同年十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在廣州薨逝,享年73歲。臨終前原本一直昏迷的他忽然強睜眼睛,說:“吾受三朝隆恩,時勢至此,不能殺賊,死有餘辜!”他令諸子把皇太極所賜冠服取出,穿戴好後扶他起來,向北叩頭,說:“吾死之後,必返殯海城,魂魄有知,仍事先帝。”說完死去。康熙皇帝聞訊震悼,賜諡號曰“敬”。 棺槨暫厝於廣州大佛寺,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歸葬海州鳳翔山,後又遷葬今海城市八里鎮大新村文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