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有《三十六計》,其中最後一計就是“走為上”。“走”是退卻、躲避的意思,作為一種策略和計謀,“走為上”的意思就是說在不利於己方的條件下,要避免同對方決戰,出路有三條,或者投降或者講和或者退卻。三條出路相比較,投降意味著徹底失敗,講和意味著勝負各半,而退卻則存在轉敗為勝的機會。因此,在以上三種情況下,唯有“走”才是上策,故而名為“走為上”。
走為上,才能另謀他途
“走”的意思並不是消極地逃跑,而是有計劃地主動退卻,然後尋找機會圖謀反擊。
1998年上半年,身為伊利生產經營副總裁的牛根生突然感覺到了不對勁,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最近在使用資源方面卻感到了某種不順暢,就是調動很小的一部分資金,也有眾多部門來掣肘。最極端的時候,牛根生買把掃帚都要打報告審批。
從某種意義上說,牛根生是當年伊利的第一功臣,伊利80%以上的營業額來自老牛主管的各個事業部。除了業績,牛根生在伊利員工當中的威望,並不比伊利老總鄭俊懷差。
但是,兩個人的經營思想有分歧。鄭俊懷的思想是穩中求升,而牛根生的思想卻是大膽挺進,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資源讓伊利“超常規成長”。
由此,鄭俊懷擔心,如果伊利按照牛根生的戰略思想發展,自己就會對伊利失控,這種事他絕對不允許發生的。這時候,鄭俊懷已經下決心讓牛根生出局。當牛根生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他已經很難在伊利施展自己的抱負了。
於是,牛根生選擇了退讓,向鄭俊懷遞交了辭呈。
1999年1月,牛根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白手起家,受到來自伊利的各種打壓,硬是在重重圍剿之中殺出一條血路。6年之後,蒙牛的銷售額和市場佔有率超過伊利成為全國第一。
與老闆不合,二虎相爭必有一傷。牛根生為了保全自己主動辭職,退出伊利,並不等於“失敗”,而是給自己找退路,自己創業,讓自己的思路得以充分施展。結果,6年時間便使得蒙牛能與伊利抗衡。
老牛的故事值得深思:在職場中,被公司老闆給炒了,這肯定不如你炒他心裡那麼痛快,老闆炒你肯定有他的理由,但你別去問,一問顯得你沒勁。你不妨後退一步想想:畢竟只是被老闆炒了,而不是被壞人殺了,只要大腦在,雙手在,天下的老闆多得是,老天爺還餓不死瞎眼的家雀呢。實在不行了,自己做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