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眾所周知,清朝是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他最輝煌的時候,莫過於“康乾盛世”時期,這個時期,清朝的國力達到鼎盛時期,持續時間一百三十四年,無論是廟堂改革、綜合國力、社會穩定係數、經濟快速增長還是疆域,都可以說是無可挑剔,那麼如何可觀的來評價這個“康乾盛世”呢?

判斷一個時期是否屬於盛世,其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但大多數人喜歡將官員廉潔、百姓吃飽飯、文化發達程度和百姓的幸福感當作評判標準,由於每個朝代的統治者方法不一樣,所以也就導致了很多人爭論“康乾盛世”是否真實存在。

康熙皇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他在位六十一年,期間完成了智擒鰲拜、三藩之亂、雅克薩之戰、多倫會盟、準噶爾之戰、統一臺灣和九子奪嫡事件,這些事情無論哪一樣,都關乎到清朝是否能更好的統治全國和權力的和平交接,這也就像農民伯伯種地一般,開墾荒地,總是充滿著艱辛,總體而言,他是給後來的皇帝,打下了一個夯實的基礎。

到了雍正時期,他嘔心瀝血,非常務實,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在處理朝政大小事情的時候,始終將實際情況放在首位,絕不弄虛作假,據史書記載,雍正皇帝勤於政務,對於大臣們的奏摺,他從不全信,像一些阿諛奉承的話,都會嚴厲批評;對於一些弄虛作假的事情,他都門清,比如河南發生蝗災,官員謊報已經消滅的差不多,但雍正皇帝根本不信,在多方考證後得出蝗蟲依舊肆虐當地百姓,對謊報的官員嚴肅處理,對受災地區趕忙開始救治工作。

除此之外他還實行改土歸流,廢除賤籍制度,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建立了養廉銀製度,實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創立密摺制度來監視大臣不軌行為,可以說,縱觀清朝,要說務實、真正為百姓們著想的皇帝,只有雍正了。孟森曾評價雍正皇帝稱:要說勤於政務的皇帝,沒有誰能比得上雍正。並且,雍正皇帝的膽識和謀略實在是常人很難企及的。此外,伏爾泰曾經評價他說:雍正皇帝熱愛法律,注重公益遠超過他的父親,並且,全力發展農事讓百姓的生活有的很好的改善,這是非常值得稱讚的。

可惜的是,雍正死後,乾隆即位,乾隆剛剛即位的時候,還算有點作為,但隨著大臣們摸準了他的脾氣性格後,朝堂上開始貪汙成風、加上兵餉的增加、宗祿的增加、河工消耗的增加,早已使國庫積蓄日漸枯竭。然而,更嚴重的是統治階級奢侈和揮霍,六度巡視江南、擴大營建圓明園,這些事件,都加速了大清朝開始走下坡路,.所以,乾隆帝堪稱“大清最大的敗家子”絲毫不冤枉他。

老話說得好,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可見百姓們其實對誰當皇帝沒多大意見,只要能不發生戰爭、能夠安居樂業、能夠活得下去,基本上這就是盛世的基本要求。總之中國古代的盛世就是各時期文人一種感性觀念的集合,大概都是每個朝代相對和平,生活比較好的時期。歸根結底是不要對中國古代的盛世抱有太高期望。

1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從“金屋藏嬌”到被廢后,歷史上的陳阿嬌為何敵不過衛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