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文學家。創立了陽明心學,不僅影響華夏數百年,更是漂洋過海傳到日本、朝鮮等國。在日本明治維新後,還一度成為全民偶像。如此大才,廣受追捧也是應該的。然而大家只知道王陽明創立了陽明心學,卻不知道他還是一位有名的軍事家,他憑一己之力大破寧王朱宸濠的叛亂。

正德十四年(1519),王守仁四十八歲,到江西已是第三年。他表示身體略有不適,向朝廷請了病假,但是未獲批准;又聽說祖母病危,自言方寸大亂,請朝廷另請高明,依舊不允。你就是朝廷請來的高明,怎麼能讓你離開?況且,還有更大的麻煩等著你去解決。

驚變

三年前(1516年),王守仁還在南京廣收門徒、鑽研學術。因為提出要為陸九淵的學術平反,得罪了朝中理學家的他,明升暗降,離開了京城,從此淡出了大明的權力中心。

然而朝廷還是需要他。一紙任命下來,升王守仁為都察院左金都御史,巡撫南(安)、贛(州)、汀(州)、漳(州)等地。剛享受幾天優渥生活的王守仁,又被朝廷扔到了窮山惡水、兇徒環繞的地帶。王守仁沒有推辭,帶著幾位僕從,欣然赴任。他深知,這裡由於地勢險峻,人口複雜,又處在三省交界處,幾十年裡匪患不絕,朝廷多次圍剿都鎩羽而歸,是國家的心頭之患。他來到江西,帶著一群比盜匪還湊合的烏合之眾,花了兩年時間,蕩平了為患多年的巨寇,還百姓一片安寧。

正德十四年,雖有餘波,但匪患漸息。王守仁的身體狀況不太良好,又聽聞自幼慈愛的祖母已病重,便提請辭官。朝廷沒有批准,又恰逢福州發生兵變,需要他前往調查。無奈,他只能帶著自己的隨從,乘舟從贛江而下,準備趕往福州。六月十五日,行至豐城,知縣出迎,告曰,宸濠反。

寧王朱宸濠何許人也,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世孫,也是寧王朱權第四代繼承人,許多影視劇中都有寧王叛亂造反的情節比如:《唐伯虎點秋香》、《機靈小不懂》裡面的寧王都不是好人。

奇計

王守仁與幾位隨從當時仍在舟上,立刻選擇折返。貿然前往斥責寧王,雖然解氣,但也已無意義。只有找到平定叛亂的辦法,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幾位隨從突逢驚變,都難免心事重重,但見王大人鎮定從容的姿態,不由欽佩。結果不多時,王守仁指揮官船靠了岸,帶著他們匆匆忙忙逃離,拐了幾個彎,又躲進一艘小漁船內。隨從們滿頭霧水,但不久便聽見外面的風吹草動,知道是寧王在秘密派人搜查王守仁的下落。

隨從們逃過一劫,不禁長出口氣,卻發現王守仁的臉色依舊嚴峻。王守仁說:“事發倉促,兩京必無防備,我想讓叛軍留在南昌多待幾天,你們有什麼辦法?”

隨從們覺得王大人真是異想天開、不自量力,但王大人好像想到辦法。他安排幾位隨從四處散佈謠言,聲稱兩廣有四十八萬大軍要秘密進入江西辦事。寧王果然生疑,按兵不動。王守仁趁此機會,星夜兼程,趕回吉安府,見到了往日跟隨自己剿匪的手下。

僅憑吉安一地,還遠不足。王守仁繼續使用疑兵戰術,傳檄四方,列數寧王罪行,令江西諸路起兵平亂。同時,王守仁還制定了一套勤王軍夾攻南昌的“秘密計劃”,並故意讓寧王截獲這一情報。寧王驚疑不定,在南昌待了十幾天,終於發現是假的,憤怒地點起大軍,沿江東下,勢如破竹,連克九江、南康兩城,往安慶逼近。而此時,王守仁終於聚集起平叛的數萬義軍。

奇蹟

七月十三日,王守仁從吉安出發,十五日至樟樹,與相應號召而來的各地義軍會合,王守仁在此與眾將士誓師。十八日,義軍來到豐城駐紮。王守仁回到不久前他倉皇逃離的地方,遙望南昌,或有諸多感慨。他定下了計策:順流而下,直取南昌!

南昌是寧王的大本營,因其傾巢而出,守備正空虛。二十日,義軍輕鬆攻克南昌。寧王聽說家被偷了,方寸大亂,連忙回救。訊息很快傳回了南昌,王守仁問眾人如何應對,大家都說,敵勢強盛,應據城堅守,徐徐圖之。王守仁表示,說得很好,但不太對。

眾人非常無奈,大夥兒都知道您王大人用兵如神,偏偏就喜歡搞這種軍事民主。大夥兒都是庸人,您就搞一言堂吧,過往事實都已經證明,讓他們來指揮,這支部隊早就解散了。

但王守仁是出色的教育家,走到哪裡都不忘“教書育人”,他諄諄教誨道:“敵人的勢力雖然強盛,但卻沒有遇到過強大的敵人(眾人聞言側目,您是說我們很強大嗎)。從組織成分上看,又多是用爵祿收買的盜賊。如今他們進攻受挫,退守失據,已經沒有多少戰意。正應該立即出兵,奪其銳氣,不讓他們有一絲喘息的機會,”既已定計,便即出兵。二十四日,義軍於南昌城前截擊叛軍,叛軍乍逢戰鬥,一陣慌亂。但發覺義軍的戰鬥力不過爾爾,不禁放下戒備,展開追擊。卻沒想到,這是王守仁的誘敵之策。叛軍追擊未遠,遭到埋伏,大敗虧輸,一路退到鄱陽湖。

寧王不肯認輸,自己醞釀十幾年,豈能被王守仁花了十幾天拼裝起來的雜牌軍打倒。他還有自己最大的籌碼,身為藩王所積累的財富。二十六日,寧王召集叛軍,用金銀珍寶刺激人心、提振士氣,準備決死一戰。然而,王守仁早就準備好最後一擊。就在他們昂揚士氣、蓄勢待發時,各戰船突然燃起大火,讓全軍陷入混亂之中。王守仁的火攻突襲,澆滅叛軍好不容易凝聚起來的戰意,一舉奠定勝局。慌亂中,寧王朱宸濠及其世子、謀士皆被生擒。醞釀多年的宸濠之亂,僅四十三天便宣告結束;而以王守仁出兵計算,更不足旬日。不是奇蹟,都無以說明王守仁的功績。

《大學》有云:“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王守仁平定宸濠之亂的整個過程,可以說是這句話的最佳寫照。他用兵,講究“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突逢變局,不可慌亂,慌亂的雜念只能影響對時局的判斷。只有讓內心先定下來,才能冷靜地俯瞰全域性,把握事物的終始和脈絡,從而找到最佳的解決辦法。

在聽聞叛亂後,王守仁沒有前往阻撓,也沒有遠離逃遁。他深知,平叛的關鍵,在於足夠的軍事力量。他知道,自己身負盛名,又是南贛巡撫,將是寧王的眼中釘,於是提前預判到寧王的追捕,成功逃回自己剿匪的大本營。回到吉安,他也沒有貿然出動,而是充分把握到寧王的心理,廣佈疑兵,為自己爭取了凝聚力量的時間。甫一出兵,便是勢如破竹,一錘定音,十日之內徹底平定叛亂。自始至終,他都把握到時局的關鍵,最終平定叛亂,舉重若輕。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乾隆之後的清朝皇帝都很愚蠢?不,其實世界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