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向對比的話,明朝國力不如漢唐,版圖總的來說半斤八兩,但是有一個地方卻遠遠不如漢唐,那就是在西域的地方。
明朝沒有今天的新疆地區,只有最東部一小部分的哈密衛。
大家看,明朝的西北部缺了一個角落,是一個叫做“亦力把裡”的國家,即東察合臺汗國,明朝沒有新疆,這是特徵。
漢唐都牢牢控制西域,而明朝卻沒有
朱元璋對於哈密自然不能容忍,派兵攻打,最終兀納失裡歸降明朝,雖然十年後他再次反叛,但還是被平定,被冊封在哈密,也封為“肅王”,哈密從此歸屬明朝,成為明朝的西大門。明朝在此設定了哈密衛等衛所,這是明朝間接管轄的唯一新疆地區,至於西域其他廣大土地,明朝就完全鞭長莫及了。
至此,千年伊州再度迴歸中原王朝,哈密衛成了明朝的西部藩王,哈密的蒙古肅王甚至相傳了11世,延續了135年之久。
明朝羈縻統治的關西七衛,哈密其一也
那麼,為什麼只佔領了哈密就滿足了,明朝沒有沒有進軍西域呢?因為陸上絲綢之路已經荒廢已久,且經濟效益不高,且明朝的重點在西南邊疆和東南沿海貿易,就放棄了西域,明成祖赫赫武功,但只派陳誠出使西域,著有《西域行程記》、《西域番國志》等,儼然把西域當成外國了。
就是一個小小的哈密,明朝也管不住。
明朝的哈密衛是唯一間接管轄的西域之地,對於明朝皇帝來說,此地是利用來對付蒙古的最前沿,所以明朝十分重視,《明史》評價哈密是“東接甘肅,西距土魯番,為西域諸國之喉咽”,明成祖朱棣十分重視哈密,多次詔諭哈密王來京,還賜予他“忠順王”的封號。後來明成祖派遣陳誠出使西域和中亞,也是在哈密中轉的。
相比較漢唐來說,明朝在西域的武功尤其遜色,明朝制度失敗,不思進取,而且中後期政治的腐敗讓他們尤其管轄不了哈密地區,到了明憲宗成化年間,察合臺汗國已經衰落,放棄了西部的伊犁地區,來到了東部的吐魯番地區,吐魯番正好和哈密接壤,奪取哈密,成了察合臺汗國的首要目標,而在閉塞的明朝人眼中,有的人壓根不知道這察合臺汗國哪來的,就把這個國家稱為“吐魯番”。
好了,接下來就是勇猛的吐魯番和明朝爭奪哈密的歷史了。
明憲宗成化年間,吐魯番率軍攻打哈密,這一次明朝收復了哈密,隨後明朝朝廷開始了一系列爭論,有人建議放棄哈密衛,稱不是中國的土地,還有人建議放棄整片西域地區,甚至西北地區,所幸明朝最終決定暫不放棄哈密。
明孝宗弘治時期,吐魯番幾次攻打哈密,都被明軍勉強奪回,最終到了明武宗正德年間,吐魯番徹底攻佔哈密,明朝失去了西北的屏障,吐魯番不僅佔領哈密,還騷擾明朝陝西承宣布政使司的肅州地區,給明朝造成了嚴重的西北邊患。
所以很多人口中,對明孝宗的瞭解僅限於他只有一個老婆,毫無疑問地說,他是千古明君,文治武功沒的說,但是他的武功真的很為遜色,不如明孝宗,丟掉哈密,就是一個例子。
面對哈密的失去,腐朽的明朝不思進取,甚至想放棄該地區,儘管該地區的失去已經威脅到了明朝直接控制的漢地了。明朝跟吐魯番斷絕來往,禁止貿易,最終明世宗嘉靖三年,吐魯番大舉入侵明朝,圍困肅州,搶掠了甘州,肅州就是今天的酒泉,位於甘肅省西部,而甘州屬於今天的張掖,已經到了甘肅省中部狹長的河西走廊地區了,只要穿過河西走廊,就能直達隴西陝西地區,這不堪設想、
此事極大震驚了明朝君臣,又開始了對哈密地位的討論,當時的嘉靖朝正好發生了新舊老臣的“大禮儀”之爭,強硬派的老臣們都被打倒了,當時的內閣首輔張驄因為曾經的老臣楊廷和主張對哈密強硬,興起了“封疆之獄”,凡是主張收復哈密地區的官員均受到牽連,領土居然成為了官員們爭奪權力的籌碼,最終新臣們提議,跟吐魯番恢復貿易,至於哈密,沒必要再立王了。
最終,是嘉靖皇帝和他的寵臣張璁,而不是其對立面楊廷和放棄了哈密地區,默認了吐魯番擁有哈密的事實,吐魯番恢復了朝貢,一直到明末。
百年哈密王,從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被冊封,一直到明世宗嘉靖五年(公元1527年)斷絕,前後延續了135年,最終明朝沒有想著收復哈密衛,進而進取西域,卻放棄了哈密地區,這一投降派的做法引發了巨大的危機,甚至河套地區,嘉靖也不想收復。
可以說,明朝放棄哈密顯示出極大的戰略短視,足見嘉靖皇帝的愚蠢,哈密自古以來就是西北咽喉之地,中原王朝對哈密地區進行統治,藉此來保護中原地區的安定。哈密安則中原安,哈密不在了,西北就離失去不遠了。
明朝末年版圖,在西北地區失去得更多了。
正是因為哈密的缺失,甘肅西北的肅州成為前線,肅州的嘉峪關變成了第一線戰場,少了這片緩衝帶,西北遊牧民族只要突破嘉峪關就能攻入漢地,漢地的邊防壓力大增,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明朝後期果然逐漸失去了整個西北的統治權,直接導致了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在西北的坐大,導致了明朝滅亡。
而收復西域,重新命名為新疆,已經是後來清朝乾隆皇帝的功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