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曇花一現,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從形成到瓦解,為何如此迅速?

蔣瑞霞標題:秦國6代人花了140年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為何存在了短短15年?

秦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從秦孝公奮發圖強,任用商鞅變法,到秦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秦國經過6代人共140年的鬥爭,結束了這個戰亂了500年的亂世,廢分封,置郡縣,書同文,車同軌,開阡陌,修弛道。

然而從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到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嬰投降劉邦,僅僅存在了15年,一個曾經強大的帝國轟然崩塌,留給了後人無限的猜想。下面我們就這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度帝國從形成到迅速瓦解的原因展開探討。

一、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戰國時代,為了更好地順應時代的潮流,適應戰時的需要,各個諸侯國先後結合本國的情況,進行了轟轟烈烈的變法圖強。逐步形成了以王權為核心,功臣官僚分封為輔助的一整套制度,打破了世卿世祿的傳統繼承。其中尤以秦國使用商鞅變法,建立了一整套以農耕軍功爵製為核心,輔以其他法家制度為準的法制國家。

中央的權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地方置郡縣,地方官由中央任命,縣下還有亭裡等基層機構,中央得以管控全國的居民。

1.秦始皇建立了影響後世的皇帝制度

秦朝統一之前,天下共主是王。但秦始皇認為自己功過三皇,德過五帝,王的稱號已經配不上自己的功績,遂稱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以至萬世,傳之無窮",加強神話皇權,實行了一整套皇帝的禮儀制度。"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辦於上",把國家一切權利集中在皇帝手中,大至丞相都只能算皇帝手下的辦事員。最終以宗法血緣關係,確立了至高無上的皇帝制度。

2.皇帝管理的郡縣和官僚體系

始皇曰:"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百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

秦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的長官是守、尉、監,郡下置縣,縣的長官是令、尉、丞,郡縣兩級主官皆由皇帝任命,對皇帝直接負責。在中央設立三公九卿,太尉掌管軍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丞相協助皇帝處理政事,還有太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宗正,廷尉,典客,治粟吏和少府等九卿,皆由皇帝任命,蓋不世襲。還制定了一套官員選拔任命和等級評定的制度,官僚體系和秦法並行,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國家機器。

二、秦中央集權制度迅速崩潰的原因

任何好的制度,都有一定的時代侷限性,秦始皇美好的願望,在他統一這片大地十五年後,就隨著始皇帝的去世而煙消雲散,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繼續探索。

1.徹底廢分封,行郡縣,以及對宗法制的破壞不合時宜!

秦始皇和他的一班功臣,經過十年的努力,平定了東方六個強大的諸侯國,建立了不世的功勳,結束了紛爭,讓天下百姓終於不再受刀兵之苦。然而,秦始皇太超前了,他完全廢除了分封制度,這樣雖然解除了分封制度的缺陷,卻將建立大秦帝國的功臣集團推向了皇帝的對立面,使他們不能享受建立帝國的功勳紅利,在始皇帝活著的時候,他們還受到始皇帝的威勢壓制。種種情況的出現在他們心中埋下了怨恨的種子。

而且在我國古代,一直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度,秦始皇長子賢名遠播,更受統治階層其他人員的推崇。可趙高聯合李斯,篡改遺詔,賜死了扶蘇長公子,擁立胡亥為二世皇帝,一個規則被人蓄意破壞,不論是朝堂,還是民間,內心都是無法接受的。

這也是為什麼在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時,顯赫一時的功臣集團,大多數選擇隱身,從側面提供了一個參考,不得人心時,再強大也無濟於事。

我們一定都聽過指鹿為馬的故事,顯然胡亥不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秦朝的制度是中央集權制的法制國度,是由官府的信譽背書的。可一個無法無天的權臣,和一個喜怒無常的帝王,是沒有辦法讓人民信服的。秦朝的中央集權制,需要的是一個勤奮有能力的帝王。但是,胡亥是一個略顯無能的帝王,殺害兄弟,屠戮宗室,寵信趙高。

昏聵的君王和大奸大惡的權臣同時現世,將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帝國推到了崩潰的邊緣

也正因如此,大澤鄉農民揭竿而起後,我們就再也不能看到那支戰無不勝的帝國軍隊和智囊團了。並且,承秦之制的漢帝國,以及後世的各個大一統王朝,基本實行郡國並行制度,選擇嫡長子繼承帝位,雖然也有封王叛亂,但是帝國執行還是比較長久的,說明起碼在秦朝徹底廢除分封,破壞宗法制度,是不合時宜的。

2.過度使用民力,不能有效團結新興地主階級,使他們文化上認同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修皇陵,修弛道,築長城,開靈渠,僅僅一個始皇帝陵墓,就徵集了七十萬人來修,同時還進行著其他幾個大的工程。當時普通的百姓一共才2000萬人,這還不算去嶺南征伐的50萬軍隊,一個帝國的強盛,戰時需要調動民力的極限,閒時需要休養生息,安撫民力。

統一的政策上,實行了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等制度,有些條條框框的物理變化,老百姓相對容易接受,但是,統一文字這一項,看似是簡單的字形變化,其實是秦文化輸出的核心化學反應。在幅員遼闊的秦帝國內部,大家普遍都對前一個國家的文化有著深深的認同感,秦文化在推行過程中,焚書坑儒的過激行為,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如此不愛惜民力,不瞭解民意,真的猶如大澤鄉起義時,宣傳的那樣,天下苦秦久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星星之火如燎原之勢,迅速打垮了一大帝國。而且,秦始皇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那個時代,豪富作為新興地主階層,也算穩定地方的一種手段,可把他們全部遷移到咸陽,讓他們背井離鄉,在始皇帝去世後,他們當然會迅速逃回家鄉,利用影響力,組織參加叛軍。秦始皇的作為間接上促成了他們走向對立面。

3.秦法的嚴苛,不能與時俱進

商鞅在變法前,秦國是西陲小國,被東方六國看不上,被吳起的魏武卒按在地上摩擦。雖然有秦穆公稱霸西戎的功業可以吹吹牛,但是,現實是一個又窮又爛的弱國。商鞅到來以後,誓要再造乾坤,樹立一個天下第一的強國。

商鞅確立了軍功爵制,獎勵耕種,什伍連坐,廢除井田,推行縣制。這套制度的實施,讓秦國在戰時將國家機器的運作,將民力戰力發揮到了最大。但是,戰爭時期的獎勵耕戰,連坐刑民,在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也就不再適合這個國家。

百年戰亂以後,百廢待興,這片大地需要的是輕徭薄賦,讓緊繃的老百姓得到適時的修養。在秦時,把垃圾扔到地上、破壞樹木、普通偷竊等等都會遭受慘烈的酷刑,讓老百姓隨時處在一種緊繃的狀態。戰時經常打仗,還給獎勵,統一後戰鬥少了,反而義務多了,所以老百姓苦到一定程度,忍受不下去,當然會形成反抗。

4.交通便利與宣傳傳播速度的反作用,野戰部隊不能及時回援之殤

秦始皇帝修建了咸陽通向全國的九條弛道,這些道路在帝國需要時,可以為帝國迅速的運送兵員和傳遞情報,但是,當敵人進攻時也可能成為他們的利器。當陳勝吳廣喊出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當張楚政權建立帶來的負面效應,迅速透過這條保障帝國運作的強大通道傳播開來,無疑是像一顆原子彈一樣的威力,迅速的幫助起義軍透過宣傳,瓦解帝國的統治基礎。

秦始皇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帝王。統一了原有六國的土地後,還能繼續開疆拓土,他命令任囂和趙佗率領五十萬秦軍,征伐百越,開拓嶺南,命令蒙恬率領三十萬秦軍北擊匈奴,守備北部邊境。但是陳勝吳廣的突然發難,農民軍迅速進攻到函谷關內,長城軍團和嶺南軍團都來不及反應,星星之火已經形成燎原之勢,六國貴族趁勢而起,迅速瓦解了一個強大的帝國。給後世留下了無限的遐想。

總結:

秦朝的滅亡,不是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可以概括的,這其中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和體制原因。而且秦始皇廢除私學,以法為教,焚書坑儒,官員徇私舞弊,貪贓枉法等等,都是造成政權崩潰的原因。但是,不能因為秦朝的曇花一現,就認為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是錯誤的,只能說過度集權不太符合當時的國情。

同時,我們應該看到中央集權制度是歷史的必然,是社會的進步,對維護國家統一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也為往後的各代王朝統一後的制度提供了主要的形式,確立了皇權的至高無上,在古代無疑是具有進步意義的。對今天中國的制度也有著深遠的影響。不得不說,秦朝開創歷史先河,中央集權制度的迅速崩潰的原因值得所有人繼續探索。

參考文獻:

《過秦論》

《秦始皇本紀》

1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同是反清,為何天地會的戰鬥力不如太平天國,試分析兩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