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真正意義上實現中華民族大一統的秦始皇嬴政,我們應該記住的是他的豐功偉績,但事實卻恰恰相反,他給人留下的卻是殘暴不堪的映像,是作為一個反面典型呈現在公眾視線裡的。
中華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始皇帝嬴政,結束了周後期開始的長達幾百年的混亂狀態,也結束了周朝看似大一統,實際是分封制建國的形式上統一模式,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國家,實現了真正意義的統一。用白話說也就是,周朝是天子和諸侯是各玩各的,在封地內誰也干涉不了誰,大家只是名義上尊崇周天子。而嬴政的統一不僅結束了混亂,還將治理國家的權力集中到了皇帝一人手中。
嬴政的這種統一,不僅包括武的方面,還有文的方面統一。從小矢志統一天下的嬴政,在沒有親政之前一直有母親趙姬和丞相呂不韋為他打理朝政,自己卻可以在這段時間內安心的做好自身的儲備。親政之後就開始緊鑼密鼓的部署統一事宜,終於在公元前230年滅掉了六國中較弱的韓國,開始了他大一統的征程,聽從丞相李斯建議遠交近攻的策略,先後滅掉了趙、魏、楚、燕、齊等國,實現了領土的統一。
實現疆域的統一還只是第一步,讓蒙恬率軍北拒匈奴,將他們趕回了沙漠,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將各國的長城連成了一線。連城一線的長城不僅成為了抗拒北方強敵騷擾的重要憑據,還成為了遊牧和農耕文化的重要分界線。在南方,嬴政命人率領60萬大軍遠征,拿下了南越地區,建立南越國,作為秦國南方的屏障。有了南越地區,才有後世不管強弱王朝,都能將南方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中,才有 了華夏文明幾千年的不斷傳承。
而在文的方面,統一度量衡,廢除各國混亂不堪的文字貨幣制度,建立統一的文字貨幣。就這樣方塊字成了世上使用人數最多、流傳最為長久的文明,秦始皇在這方面的功勞自不用贅言。
有了這樣的豐功偉業的秦始皇為什麼還是被人黑了 這幾千年呢?他究竟有哪些讓人詬病的東西被人炒作了這麼久呢?
我們知道,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是由文人筆寫口授流傳下來的。秦始皇的黑料同樣也是這樣來的。那為什麼文人傳壞不傳好呢?這就要從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說起了。他燒掉的那些書只不過是統一前各國的史書,重要的東西都被秦始皇儲存到了秦宮內,而真正“焚書”的卻是項羽,在他攻進咸陽時一把火燒掉這些重要文獻,不倫好壞。要說對文化破壞最大的當論項羽了,他倒爽了,一把火燒的心情愉悅,卻為後世留下了諸多秘密。再說坑儒,歷史已證明被秦始皇坑殺的那些儒生,只不過是矇騙他的術士而已,後世儒生為了博得重視而編造出坑儒一節來汙衊秦始皇。
修長城、開疆擴土、建皇宮都成了秦始皇殘暴的鐵證。殊不知像修長城這樣的重大工程也是為了國家的安定,大量徵集民夫去打匈奴同樣是為了國家的安定,和修長城的本意是一樣的。用這些證明秦始皇殘暴也太令人那個什麼了。
而修建皇宮、皇陵,在普通人的眼中確實是勞民傷財的事情,但站在千古帝王的角度來說何嘗不是國力強大的對外展示呢?焉知它沒有穩定人心的作用呢?
至於秦始皇為什麼會在幾千年以來被人成體系的黑化下來呢?那就是法、儒兩家相爭的結果,有時儒家為了黑化法家,黑化秦始皇也就成了最簡潔的方法,於是到了後來就成了為了黑而黑,毫無道理可言的地步。於是秦始皇的豐功偉業也就湮滅在法、儒兩家的千古相爭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