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戰國,那是一個大爭之世,曾經作為周王室統治天下的根基——禮樂制度在經歷了春秋時期的破壞之後,到了這一時期,已然全面崩潰。作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也只能蜷縮在周王畿之內,坐視各國相互攻伐,拉開了逐鹿中原的大幕。

在這個時期內,戰國七雄先後掀起了一場又一場的改革變法,意在富國強兵,提升國力,繼而參與天下爭霸,兼併周遭國家,不至於使得自己成為被兼併的物件。

那麼,我們今天的歷史小問題就是,在那些曾讓戰國七雄走向強盛的變法,你聽說過幾場呢?

魏國:李悝變法

說起戰國時期的變法,自然繞不開那場被史家譽為“中國變法之始”的“李悝變法”。

李悝變法,發生在戰國初期的魏國,當時的魏國剛剛建立,各國攻伐不斷,連魏國的兩個老夥計韓國和趙國也都多次大打出手,而魏國當時論起軍事實力不如趙國,論起經濟實力又比不過韓國,再加上自己地處中原腹心之地,四面皆敵,完完全全就是一個“四戰之地”,如若不自強,那勢必速亡。

於是乎,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魏文侯啟用名士子夏的徒弟李悝進行了一場變法。在魏文侯的支援下,李悝打擊了世襲貴族的特權,為魏國定下了選賢舉能的基調,而後又推行“盡地力”、“平糴法”的一系列經濟政策,極大地促進了魏國的發展。

在繼續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李悝為了鞏固變法成果,編纂了《法經》一書,以法律的形式保護了魏國變法成果,對後世影響深遠。

在此後的戰國變法中,幾乎所有的變法皆受到了這場“李悝變法”的影響,甚至是一些變法直接以這場變法為藍本進行的。

秦國:商鞅變法

公元前362年,那位一手結束了秦國亂局的秦獻公去世,太子嬴渠梁即位,是為秦孝公。秦孝公即位之初,因秦國在此前的亂局之中陷入了困頓之中,魏國不斷進攻秦國,秦國屢戰屢敗,而後雖有秦獻公力挽狂瀾,但收效並不大,各國因此輕視秦國。

面對各國的輕視,秦孝公深以為恥,於是便向天下發出了《求賢令》,希望有識之士能夠入秦,輔佐自己成就霸業。於是乎,商鞅來了……

秦孝公與商鞅在一番促膝長談之後,擢升商鞅為左庶長(當時秦國非王室貴胄能夠擔任的最高官職),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商鞅變法”。這場變法的內容想必大家都在歷史課上聽得耳朵都長繭子了,筆者在這也就不再複述了。

楚國:吳起變法

楚國,在我們的印象中,這是一個雄踞南方的強國,可是,在從春秋時期進入戰國時期過程中,楚國與秦、齊等老牌諸侯國一般,迅速衰弱,對外戰爭屢戰屢敗,國內政變不斷,使得曾經那個得以稱霸中原的楚國,成為了一個積貧積弱的“老大帝國”。

公元前401年,楚悼王即位,國內政局動盪,三晉見此良機,大肆出兵攻打楚國,楚軍一觸即潰,丟失了大片土地,不久因外部勢力的干涉,三晉與楚國議和,但是並未歸還此前佔領的楚國土地。楚悼王深以為恥,便想要尋求一位能夠具有天下格局的變法人才來到楚國,輔佐自己率領楚國走向強盛。

公元前386年,因魏武侯的猜忌,吳起被迫離開魏國,來到了楚國,受到了求賢若渴的楚悼王的禮遇,吳起無以為報,便許諾餘生願為楚國奔走。在這種情況下,楚悼王將吳起拜為楚國令尹,執掌楚國軍政大權,從政治、軍事等方面對楚國的弊病進行改革,史稱“吳起變法”。

韓國:申不害變法

韓國,於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分封為諸侯之後正式建立,韓國的地理位置與魏國相仿,皆是四面皆敵的“四戰之地”,此後數代韓君皆想帶領著韓國走向富強,卻皆以失敗告終。

公元前351年,韓昭侯重用法家術派的代表人物申不害,將其拜為韓相,主持朝政,負責在韓國進行改革變法。

在這場變法中,申不害在強調法治的同時,也將自己“術”的理念融入到這場變法之中,使得韓國一度走向強盛,有了“勁韓”之名。

齊國:鄒忌變法

公元前357年,一代雄主齊威王即位。齊威王即位之初,便開始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使得齊國本就不強的國力如江河日下,不久,大臣鄒忌“以鼓琴見威王”,借用琴理勸諫齊威王,使得齊威王從享樂的生活中走了出來。

隨後,齊威王拜鄒忌為相,君臣二人攜手在齊國的經濟、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變法,為齊國建立起了一套較為完備的政治體系,史稱“鄒忌變法”。

趙國:胡服騎射

公元前317年,時任魏相的縱橫家名士公孫衍發起了一場合縱攻秦之戰,天下各國響應,但是而後因利益問題,齊國退盟,楚國按兵不動,而燕國又深陷內亂之中,無力出兵,公孫衍只能硬著頭皮率領三晉聯軍進逼秦國函谷關。秦惠文王針對這一情況,命異母弟樗裡疾率軍出關迎敵,在修魚重創三晉聯軍,趙國也在這一戰中損失慘重。

在這場慘敗之中,年輕氣盛的趙武靈王見到了秦趙之間的差距,也看到了一場成功的變法帶來了多大的成效,於是便自降封號為“君”,痛定思痛,開始效仿各國,在趙國掀起變法。

當時的趙武靈王見到胡人窄袖短襖,生活起居以及作戰都極為便利,便以“著胡服”、“習騎射”為名,在趙國掀起了一場名為“胡服騎射”的改革變法。

燕國:燕昭王改革(樂毅改革)

剛剛我們說到了,在三晉與秦國血戰於修魚之時,燕國深陷內亂之中。這場內亂是燕王噲禪讓王位的燕相子之,太子平等人不服,率軍進攻子之而引起的,而後,齊宣王趁火打劫,使得燕王噲、子之、太子平等人先後被殺,燕國幾近滅亡。

趙武靈王見此,從韓國接回了燕國公子姬職,因趙國並不是齊國的對手,便讓公子職前往秦國,向外祖父秦惠文王求援。跟齊國明爭暗鬥半輩子的秦惠文王於情於理都不願意看到燕國滅亡,便調兵遣將,借道趙國,進入燕境,驅逐了齊軍,趙武靈王擁立公子職為王,是為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之後,燕國經歷了這場內亂,已然百業凋零,在這種情況之下,燕昭王修築黃金臺、千金買馬骨,以示自己對人才的渴望。天下士子見到燕昭王如此誠懇,紛紛入燕,投奔燕昭王,在這些人之中,便就有樂毅。

樂毅與燕昭王一見如故,被燕昭王委以亞卿重任,開始在燕國掀起了一場改革變法,史稱“燕昭王改革”,又稱“樂毅改革”。

那麼,在這些改革變法之後,各國的命運如何呢?

在“李悝變法”之後,魏國一躍成為了天下首屈一指的強國,一度問鼎天下霸主,卻奈何魏文侯的後繼者們目光短淺,葬送了魏國的大好局面。

在“商鞅變法”之後,秦國百年國恥得以洗淨,國力蒸蒸日上,而後數代秦君勵精圖治,這才有了秦王政橫掃六國,統一天下的出現。

在“吳起變法”之後,楚國一改此前的疲軟之勢,再加上楚悼王的兒子楚宣王、孫子楚威王父子二人的勵精圖治,為楚國創造了一個名為“宣威盛世”的鼎盛時期,使得楚國成為了當時的一流強國,奈何楚懷王父子的瞎折騰,楚國國力如江河日下,葬送了數代楚王奠定的霸業。

在“申不害變法”之後,韓國雖在一定時期內走向了強盛,但是因為申不害“術治”思想的影響,韓國君臣開始不思進取,整日只知勾心鬥角,使得韓國國力一日不如一日,最終在陰謀詭計中走向了滅亡。

在“鄒忌變法”之後,齊國走向了富強,而後在桂陵之戰、馬陵之戰中兩度大敗魏國,將魏國打落神壇,自己取而代之成為了天下霸主,卻奈何齊閔王窮兵黷武,招致五國圍攻,而齊襄王、齊王建父子又偏安一隅,使得齊國在安逸中走向了滅亡。

在“燕昭王改革”之後,燕國國力大增,而後又發起了諸侯會盟,幾乎滅掉了不可一世的齊國,燕國霸業達到頂峰,奈何燕昭王突然離世,而燕惠王又與樂毅不對付,迫使樂毅出逃趙國,燕國霸業如曇花一現,迅速凋零。

在“胡服騎射”之後,趙國一躍成為了天下強國,在齊國衰敗之後,又扛起了抵禦強秦的大旗,奈何趙孝成王貪圖小利,在尚未準備妥當的情況下,引發了秦趙決戰,招致大敗,元氣大傷,最終亡於秦國之手......

1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秦穆公的創業血淚史!對於我們發家致富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