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摘自天涯論壇 > 宋金戰史(長篇連載)樓主:梵刀

粘罕至開封城內,宣佈廢除趙宋,立異性為帝,“並請太上皇、后妃、諸王、公主、駙馬出城”。同時出示趙恆的手書,“因未守信,另立賢者,此為百姓之幸。”

  趙氏王朝被重拳擊倒。由此,再次涉及到了核心的問題——中原大局由誰主持?

。。。。。。

最後,完顏宗望提出折中方案,由漢人自行推舉一個皇帝,在金國統一的制約下實行自制。這既有利於中原的穩定,又相對獨立。

  這貌似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於是宋朝的大臣們按規則進行了一次無記名投票,結果是曾伴隨康王趙構一同出使金營,在完顏宗望營中待過不少時日的張邦昌全票當選.

  張邦昌顯然不能像遼國降臣那樣可以婉拒——沒人跟他商量。但這差事的兇險一望而知:

  到這一步,整個棋局基本明瞭。

  如果沒有金國的支援,作為既無法統地位,又無兵馬支援的“漢奸”,他會被憤怒的中原漢人打死。

  如果投靠金人,是投宗望還是粘罕呢?投宗望,“國相系”會要他老命,投粘罕,“阿骨打系”會要他好看。

  唯一的一線生機是投靠從金兵手裡漏網的康王趙構,這似乎可以緩解來自中原以及宗望的壓力,但忤逆是滅門之罪,為了法統的純正,趙構會放過他嗎?

  此中關係極為複雜,且性命攸關。

  張邦昌淚奔。

  眾人按住撫慰。

  張邦昌掙扎不從。

  金人宣佈命令:“推舉張邦昌為皇帝,如三日內不接受推戴,先殺大臣,再殺百姓。”

  開封城裡萬眾哭求。

  張邦昌哀嘆:“我且用我九族,換一城人之性命。”

公元1127年3月7日,大楚皇帝張邦昌在一個據說風霾四起的日子裡,黯然登基。

  登基皇位的儀式中,張邦昌在文德殿御榻的一旁另設座椅,眾人慾向他朝拜之時,張邦昌起身拒絕道:

  “為百姓之生命,權且如此,未敢竊位。”

  百官按程式走儀式,張邦昌轉身向東,背對而立。

  在前後三十三天的在位時間內,張邦昌不坐正殿,不受朝禮,不呼見群臣,不稱“朕”,手詔叫“手書”,任命官員的職務前面都綴以“代理”。皇宮大內中各處房門全部上鎖,貼上“臣張邦昌謹封”的封條。有人在他面前言事,若開口“臣啟陛下”,必招張邦昌斥責。《宋史》

  就任數日後,張邦昌拜見了金帥,提交了一封乞免銀絹的信函,大致意思為:

  “……圍城多時,舉家多有餓斃。又無錢糧拯救。若繼續徵催,則逼於死地也。……望體察懇切之心,望停止徵收金銀絲帛,免百姓於死。隆恩大德,肝腦塗地以報。”《靖康紀聞》

  金人答覆,同意減免歲幣一百萬貫、銀絹二十萬兩匹。

  張邦昌以治理中原的理由,再請釋放被俘的宋朝大臣。

  金人應請,釋放汪藻、孫覿、路允迪等人。

  被多數人利益綁架的張邦昌,以最低調的姿態行事,最高調的努力自救,但這遠遠不夠。

  當時有個叫吳革的宋朝中層軍官,聯絡了數百官員共謀刺殺張邦昌。那是一場態度堅決的鋤奸行動。

  為堅定“成仁取義”的決心,在起事前先行燒燬住所,斬殺妻兒,但終因所舉之事走漏風聲,而未能得逞。

  為了天下能姓趙,妻兒老小都可以不要,這是儒家倫理下的古代鐵血志士,從中大致能看出在當時背景下,身處張邦昌之位所需揹負的道德壓力。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劉備和呂布都換過很多主公,為什麼風評差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