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漢高祖劉邦

每一個開國皇帝,其實都有身居於險境,經歷生與死的關頭的時刻,現在先來說說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面臨的險境。

一、隱於芒碭

劉邦為亭長時,有一次奉命押解犯人到驪山服役,然而途中有不少人擅自逃脫,劉邦根本無法阻止,這個時候,劉邦第一次面臨了生死抉擇,是殺雞儆猴若是逃犯,繼續押解犯人到驪山,還是乾脆造反?

若是殺雞儆猴,弄不好犯人會一起造反,到時候劉邦一人該如何應對?結果是必死無疑。而繼續押解犯人,到了目的地,按照秦法,犯人逃走,劉邦也是死,所以繼續押解犯人到目的地,結果是必死無疑。第三個辦法,乾脆將犯人全都放了,乾脆造反。不過這個辦法會引起秦朝的鎮壓,劉邦的前路可謂是生死未卜。前兩個必死無疑,第三個還有生的可能,劉邦是個聰明人,選擇了第三條路。

劉邦藏身在芒碭山,苦不堪言,既要面對飢寒,還要面對秦王朝的捉拿,不過這日子並沒有多久,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發生了——陳勝吳廣起義。

陳勝吳廣起義可以說是間接救了劉邦,此後秦王朝不得不面對烽煙四起的中華大地,對於劉邦,自然是無暇顧及了。

此後劉邦被迎回,成了沛公,成了滅秦的一路諸侯。

在隱於芒碭的前後日子裡,劉邦每日可謂在刀尖行走,不過其睿智清醒的頭腦和過人的運氣救了他。

二、鴻門之宴

鴻門宴可謂是劉邦一生中最為兇險的時刻,在鴻門宴上,殺與不殺劉邦全都取決於項羽的決定,項羽要是想要殺死劉邦,劉邦連還手的可能都沒有,必死無疑。不過項羽這位軍事天才在政治上的表現,卻是一個十足的庸才。

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或許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殺之無名。劉邦率先進入了咸陽,按懷王之約當為王,不過劉邦不僅沒有稱王,連秦宮殿皇族絲毫未動,就這點來說,項羽要殺劉邦,著實沒有名正言順的理由,殺了自己將會陷於沒有道義的境地。

其二,不以為意。項羽出身貴族,這是劉邦出身所不能相比的,這點來說,項羽心裡有足夠的理由看不起劉邦,面對范增屢次建議按時殺掉劉邦,項羽都無動於衷,或許項羽內心覺得劉邦根本就成不了氣候,劉邦根本就不是最大的敵人,所以又何必將其殺掉。

其三,當局者迷。項羽剛剛經過鉅鹿之戰,消滅了秦軍的主力,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秦軍統一了六國,而項羽連秦軍都打敗了,試問天下誰人是敵手?所以他心裡根本沒有想到,劉邦進入咸陽,沒有拿走金銀珠寶,沒有享受美女金鑾,說明劉邦乃志在天下。

項羽忘了一點,爭奪天下,並非是單純地依靠武力,一些必要甚至是卑鄙的權術還是需要的。

三、倉皇逃竄

彭城之戰時,劉邦五十萬大軍被項羽三萬精兵打得打敗,劉邦不得不與夏侯嬰乘著馬車逃走,路上遇到了劉邦和呂后的兒子劉盈以及劉盈的姐姐魯元公主,劉邦為了逃命,竟然將孩子踢下馬車,後來是夏侯嬰屢次將孩子抱上馬車,劉邦無奈才作罷。

這一次,劉邦仍是順利逃出生天。

遭遇慘敗的劉邦能夠成功逃命,除了逃得快之外,也是因為項羽在最後一刻沒有乘勝追擊,面對屬下的建議,項羽莫名其妙的沒有下令士兵全力追擊劉邦。項羽還真是奇怪,都這個時候,居然還不決意殺死劉邦。

唯一的解釋是項羽還是迷信自己的武力,不相信劉邦能夠東山再起,就算東山再起,也無法和自己抗衡。

四、白登之圍

漢高祖七年,劉邦親率大軍,出征匈奴,漢軍進入太原後,連連取勝,節節的勝利之下,劉邦有些輕敵。漢軍到達晉陽後,劉邦聽說匈奴駐兵於代谷,於是先派人打探,時匈奴單于冒頓設計,將精銳士兵隱藏,只顯出年老弱小計程車兵,劉邦派出的彈回回報,皆可繼續動兵。

劉邦只帶領一眾輕騎孤軍來到白登山後,被冒頓的四十萬大軍圍困,為顯示武力,單于冒頓東邊設青馬十萬,南邊設紅馬十萬,西邊設白馬十萬,北面設黑馬十萬,冒頓這等佈局,震懾了漢軍。

劉邦在白登山被圍了七天後,糧食也快吃完了,士兵們很快就要面臨飢寒交迫的局面,情況危在旦夕。後來陳平獻計,給單于冒頓的妻子閼氏送去金銀珠寶,希望閼氏能夠勸說冒頓網開一面。閼氏收下禮物後,便勸說冒頓,說漢軍雖然被困多日卻絲毫不亂,可能是有神靈護佑,也可能是其後有援軍,且兩國君主,不應如此逼迫,其三是就算拿下漢地,也無法久居。冒頓對閼氏的勸說考慮再三,終於讓四十萬大軍開啟一面,劉邦才得以脫險。

劉邦的一生,四次經歷生死,正所謂:

龍軀有痣為幾顆,藏身芒碭斬白蛇。鴻門脫險王失策,前方有路還曲折。

陳倉一渡志難遮,霸王無力守楚河。白登有計三軍撤,返鄉嘆唱大風歌。

2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出軌、墮胎、抽大煙?她與三個男人的愛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