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尾大不掉
“尾大不掉”語出《左傳·昭公十一年》,楚子問於申無宇曰:國有大城,何如?對曰: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尾大不掉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排程。尾大不掉,影響管理者的權威,削弱集權和集體的力量,容易造成整體的分裂與動盪。
處置尾大不掉的一個基本宗旨就是千方百計使尾巴變小。
一是化整為零,釜底抽薪。如西漢時的“推恩令”。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餘諸子在原封國內封侯,新封侯國不再受王國管轄,直接由各郡來管理,地位相當於縣。於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導致封國越分越小,勢力大為削弱,從此“大國不過十餘城,小侯不過十餘里”。這樣大諸侯國被分成了許多個小國,再也沒有能力對抗中央了。
二是明升暗降,虎落平陽。南宋時,岳飛、韓世忠、張浚並列為三大將,高宗害怕其專權,於紹興十一年四月,高宗將三大將召還朝廷,改任韓世忠、張浚為樞密使,岳飛為樞密副使,明升其官,暗奪其權。隨後廢宣撫司,使各宣撫司的統制官各統所部,自為一軍,全部由朝廷直接統轄。這樣便使三大將虎落平陽,龍戲淺灘,沒有了用武之地。岳飛、韓世忠不久被罷職,其中嶽飛還慘遭殺害。
三是日削月減,水滴石穿。如西漢的“削藩”,逐漸削弱其勢力,限制其擴張和發展,審時度勢,各個擊破。這一過程不可操之過急,以免引起抵制與反對。
四是加強集權的控制力。即加強管理與控制來達到相對削弱“尾巴”的目的。如南宋汪藻提出“示之以法”(即恩威並用賞罰相濟)、“運之以權”(知其弱點為我所制)、“別之以分”(文武分開)的方法來控制武將的權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