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45年6月,二戰的歐洲戰事已經結束,美國戰時總統也已經從富蘭克林·羅斯福換成了哈里·杜魯門。時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很快就要被自己的選民趕下臺,不過此時他在籌劃另一件大事。

丘吉爾一直沒有忘記自己對俄國(蘇聯)的仇恨。所以,他不僅希望美國即將研製成功的原子彈用來震懾蘇聯,甚至直接拿來使用,而且還試圖對駐歐洲各地的蘇軍發動軍事攻擊。首相的幕僚和參謀們大驚失色,最後說服丘吉爾形容自己的想法“純粹是拍腦袋的假設”,不再提及此事。

其實,丘吉爾這番話沒過幾天,就透過蘇聯駐英國大本營的諜報人員傳到了莫斯科。不過,斯大林和他的同僚並沒有像肯尼迪、赫魯曉夫對他人的神經質言論作出什麼反應。

儘管丘吉爾在那之後不久已經下臺,他卻到處鼓吹蘇聯對於世界的威脅。英國著名科學作家和傳記作家、美國西北大學兼職物理教授格雷厄姆·法米羅在其所著的《丘吉爾的原子彈:一部科學、戰爭與政治的秘史》一書中解釋指出,戰後的英國與歐洲大陸國家一樣,“一派枯竭和貧窮的景象”,這是擁有著強烈帝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尊心的丘吉爾所不能接受的。所以,丘吉爾設法鼓動讓美國主動動用其核優勢去壓制蘇聯,甚至主動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如果得償所願,很顯然,這就為英國的霸權重建創造了空間。

1945年晚期以及之後的幾年裡,丘吉爾都在兜售這種危險的戰爭論,以至於他更著名的“鐵幕”演說相比之下,都顯得是那麼溫和。

其實,丘吉爾提出上述強硬言論,還有一個隱秘的動機,那就是千方百計報復美國。戰時,丘吉爾批准英國的科研機構向美國提供了包括核武器研究在內的許多領域的科學成果,並與羅斯福達成一項協定,那就是美國研發原子彈成功後,要把技術提供給英國,讓英國變成核國家。然而,羅斯福在1945年4月就去世了,這之後上臺的新總統杜魯門,以及美國政府的其他官員、美國國會的大部分議員,在不同時間獲悉美國的核武器計劃後,都反對向英國分享機密。這種情況下,英國不得不自行部署核武器研究。

丘吉爾、杜魯門、斯大林

科學迷,還是科學領域的“偽球迷”?

1946年8月13日,英國科幻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去世。威爾斯生前創作過許多影響深遠的科幻作品,還形成了一些讓科幻迷甚至科學家為之著迷的科幻概念,比如原子武器、時間旅行、外星人入侵,等等。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與愛因斯坦

丘吉爾就是從他的朋友威爾斯那裡最早聽到原子彈這個詞彙的。威爾斯1914年出版的《獲得解放的世界》一書發明了該詞彙,丘吉爾很可能很快就閱讀了這本書,所以印象深刻,還曾以書評的形式給威爾斯提過意見——威爾斯基於人性本善的觀念,認為技術進步會推動人性向善,最終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丘吉爾卻不這麼看,他意識到更好的技術,更可能首先帶來更先進的武器,以及其他方式的對技術的濫用。

不過,威爾斯對於原子武器的談論,很快就轉移了。《丘吉爾的原子彈:一部科學、戰爭與政治的秘史》書中敘述指出,威爾斯當時是歐美世界名氣第一流的作家,不僅提出了很多讓人感興趣的新概念,而且還預言過一戰的爆發,還曾提出飛機應當具有的軍事用途。

有意思的是,丘吉爾本來本人並無太多的科學素養,卻在20世紀20年代後成為了科學迷、科幻迷。但這種類似於“偽球迷”的愛好將使得他在後來選聘了一個在英國科學界聲名狼藉,嫉賢妒能,對於核武器等尖端科技研發又一竅不通的人(弗雷德裡克·亞歷山大·林德曼,牛津大學教授)來作為自己的顧問。這就使得英國的核武器研發在幾乎與美國同步開始,英國方面的科學家儲備優於美國的情況下,效率低得驚人,到二戰結束時,甚至還沒有取得過像樣的進展。

弗雷德裡克·亞歷山大·林德曼

當然,丘吉爾這麼一個尖端科技方面的、核武器研究方面的“偽球迷”,對於比如德國,又如俄國(蘇聯)等英國二戰時的敵手,或者潛在敵手的國家來說,很可能是件好事。否則以他高度衝動的個性,如果英國更早就擁有原子彈,柏林、漢堡、莫斯科、聖彼得堡(列寧格勒)以及英國本土很可能都不復存在了。

書中給出了二戰後期,同樣在開展原子彈研發的美英兩國,在對待這項危險專案時的不同反應:美國更加註重保密,羅斯福在1945年4月去世後,他的副總統杜魯門才獲知此事,“曼哈頓計劃”從部署到落實總體上處於嚴謹有序的狀態,參與科學家也都能融入團隊工作;而在英國,丘吉爾本人就多次對身邊的工作人員、科學家等人員隨意提起原子彈,以詩人的浪漫來渲染核武器的可怕,卻沒有為原子彈研發提供充足的人手和資源,而是一廂情願地等待美國戰後的資訊分享。蘇聯研發原子彈的起始時間要大大晚於美英,卻至少從完成時間上趕超了英國,這當然需要“感謝”丘吉爾的“大嘴巴”。

從好戰者,立馬變成反戰者

1949年8月29日,蘇聯也擁有了原子彈。這頓時震驚了美英兩國政府,並掀起了追查“內鬼”的行動。一批同情蘇聯而被髮展為諜報人員的美英科學家和政府工作人員獲罪。

《丘吉爾的原子彈:一部科學、戰爭與政治的秘史》書中提到,因為蘇聯變成了核國家,作為英國霸權和國家利益忠實辯護者的丘吉爾對待蘇聯的態度馬上發生了轉變:

“他暗中承認,不動聲色就可以威脅蘇聯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再也不提攤牌和攻擊莫斯科等言論,轉而尋求與蘇聯談話,以避免核決戰”。

1951-1955年,丘吉爾第二度出任英國首相。所以他的這種轉變還是產生了很積極的作用的。在美國深陷朝鮮戰爭泥潭,美國好戰政客呼喚用原子彈來對付敵手,並期待同時打擊蘇聯的同時,丘吉爾發表了重要言論,認為原子彈只能用於對核攻擊的報復,

“直到你被打死之前,你都永遠不要使用原子彈”。

所評圖書:

書名:《丘吉爾的原子彈:一部科學、戰爭與政治的秘史》

譯者:劉曉

出版社: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2020年11月

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秦始皇:九位秦王助其成為“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