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上經常看見一種觀點,是說春秋時代的戰爭講規矩、講禮儀,甚至有人說春秋戰爭是貴族的遊戲,戰爭是為了贏得“稱伯、仁義、尊王”等名聲,進而獲取政治資本,來增強本國在天下諸侯當中的影響力,也很少有滅國之舉。
實際上這種觀點是對春秋歷史的不瞭解,在春秋時代見於史料記載的大小諸侯國至少有一百四十多個,這史料中有提到名字的國家,如果按照西周有數百國的說法,很可能真實數目遠不止於此,而春秋時代的大國就是靠著大肆兼併小國,擴張領土,加上國內的改革這才一個個地成為強國,按照司馬遷的說法,齊、晉、秦、楚曾經國土都不過五十里、百里,到後來卻都成為方圓數千裡的大國。這無疑是靠著兼併所得。僅僅一部《春秋》之中,就有“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不可勝數”。
春秋列國形勢圖
下面本文略微總結一下春秋時期各大國吞併小國的數量。
楚國:滅國四十有餘楚國在春秋戰國長期是疆域第一的大國,一直截止到秦王政時代,秦國才在國土面積上超過了楚國,當然這裡面跟南方地廣人稀有很大關係,但同樣的楚國也是春秋時代滅國最多的國家,這裡跟楚國很早就不服從周天子權威並且曾自居“蠻夷”來攻伐有關,例如當初楚國攻伐隨國,隨國說:“我無罪!”楚國卻回了一句“我蠻夷也”。
楚國最初只是子爵,封地不過方圓五十里,但透過大批的滅亡周邊小國,截止到楚成王時代,就已經是“楚地千里”,國土比最初受封時擴大了二十倍。
在楚莊王時,楚國國力臻至全盛,滅亡了庸、陳(滅後復立)、蕭等國,超越晉國,成為第一霸主,楚莊王志得意滿,意欲問鼎中原。
到了春秋末期,楚國向東北開拓土地,先後攻滅蔡國、杞國,與越國爭雄,由於公輸班為楚國製作“舟戰之器”,楚國擊敗越國,並乘機想吞併宋國,但是遭到墨子的阻攔,這就是我們語文課本上學過的“墨子止楚攻宋”。
關於楚國在春秋時期滅國的數量有四十二、四十五等多種說法,但總體來說都認為楚國在春秋時期滅國四十有餘,楚國透過大肆的兼併很早就成為了數一數二的強國,強如五霸之首的齊桓公終究不敢直接強攻楚國,而在楚莊王時期,楚國更是擠下了晉國的霸主地位,後面晉楚二國數次爭奪霸權,直到向戌弭兵達成協定,平分霸權。史學家認為整個春秋史的主幹可視作晉楚的爭霸史,可見楚國的強勢,但這強勢也是伴隨著無數小國的滅亡。
楚莊王
齊國:滅國三十個以上齊國開國君主是西周的開國功臣呂尚,也就是封神演義中的姜子牙,早在周成王時期,由於武庚和管、蔡的叛亂,成王授予了呂尚征伐各地的權力,齊國由此征伐,成為了大國,這是一個在西周時期就根底很厚的國家。
作為春秋時期公認最早的霸主,僅齊桓公時代,被齊國所滅的國就有三十個或者三十五個(這裡韓非子和荀子說法不一),可考者有紀、成、陽、介、牟、薛郭、夷等,大都應為今山東境內的東夷族小國。公元前567年,齊滅東夷大國萊(今山東黃縣東南),齊國土地擴大一倍以上,其勢力達到今河北南部一帶。 終春秋之世,齊國統一了今山東省的大部分地區。
齊桓公
晉國:滅國二十有餘,服國四十有餘晉國是春秋霸主中任期最長的霸主,有晉文稱霸、晉襄繼霸、晉悼復霸之說,雖然說春秋史的主幹可視作晉楚的爭霸史,但整體來說晉國是壓楚國一頭的,楚國更多的時候是在次強的地位。晉國的強盛除了晉文公外,貢獻最大的就是晉獻公,他在位期間是春秋初期,僅就他的時代便“滅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服國便是使小國臣服,沒有直接滅亡可能是因為晉國北部跟大量的戎狄小國雜居,因為文化原因不容易直接統治,所以只是讓他們臣服。在晉獻公末期,晉國已經有了爭霸天下的資本,只是他沒能處理好繼承人的問題,他死後諸公子爭立,使得晉國進入了內亂,這才讓晉國直到晉文公時代方首次稱霸。
在春秋時代二百四十餘年間,被晉國先後吞併的華夏族諸侯小國有霍、耿、魏、北虢、虞等,戎狄族國家有赤狄潞氏、赤狄甲氏、留籲、鋒辰、肥等。前後一共二十餘國,使得晉國在疆域上成為春秋第二大國。而晉國作為長久的霸主,臣服於晉的國家也比臣服於齊楚的要多,前後一共四十餘國家臣服於晉。
晉文公
秦國:秦穆公滅國十二或二十,拓地千里秦國在西周時只做到了西垂大夫,有一些封地,但沒有諸侯之位,西周滅亡時,因為秦襄公勤王有功,而被周平王封為諸侯,平王將岐、豐之地封給了秦,這些是西周的故地老家,但其實這些土地當時已經被犬戎佔有了,平王等於開了個空頭支票,意思是你秦國有本事打下來土地就是你的,秦襄公在征伐戎人時去世(不知是陣亡還是病故)。
他的兒子秦文公是一個能力很強的君主,文治武功均有成就,他營建城邑,設立史官與誅三族刑。他多次擊敗戎人,收攏西周舊民,拿下了岐以東以西的疆土,理論上應該也有滅國戰爭,但記載不詳。之後秦國曆代國君不斷征伐,滅亡了蕩社、小虢、梁﹑芮等國,到了秦穆公時期已經是一方大國,並且逐步有了東出的野心,秦穆公襲擊鄭國失敗後,回師途中滅亡了滑國,但遭到了晉國的襲擊,全軍覆沒,於是秦晉征戰連年,互有勝負,但是整體來說是晉國更強,互有勝負是建立在晉國的主要精力放在楚國身上。之後秦穆公改變策略向西擴張,並國十二或者二十(秦本紀與李斯列傳說法不一),廣地千里,稱霸西戎,周天子承認他西戎霸主的地位。秦國跟齊、晉、楚三國一同被稱作春秋四大國。
秦穆公
整體來說,春秋時期的國家兼併是家常便飯,上述春秋四大國合起來滅國之數已經過百,而春秋時期的滅國,使得大國擴大的疆土,大國紛紛將所滅的小國改為郡縣,方便管轄。郡縣制也就是此時出現的,因此古代很早就有了“春秋不義戰”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