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導語:在古代,皇權的更迭有一種方式,是透過起兵造反。起兵造反的風險很大,成則王侯敗者寇。

為此歷史上大多數的叛亂都提前經過了一番謀劃。凡是起兵造反的人,首先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

俗話說的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連自己與對手的實力都沒摸清楚,就貿然起兵,結局可想而知。

【一】吳楚七國之亂的根源

歷史遺留問題。

吳楚七國之亂髮生的時間是在漢朝,在漢景帝在位期間的第三年。發起叛亂的一方不是平民百姓,而是漢朝的諸侯王。

在劉邦剷除異姓王之後,漢朝的諸侯王就基本上沒有異姓人了。漢朝的諸侯王大部分都是宗氏劉姓的人。

既然都是皇族宗氏,又被封為諸侯,安居一方為王,按理說日子已經是逍遙自在了,為什麼會起兵造反呢?

這背後的根源還得從長計議,總的來說吳楚七國之亂的根源,是漢朝諸侯王與皇帝之間的矛盾。

諸侯王之所以能夠起兵造反,可以看出漢朝諸侯王的實力是很強大的。造成漢朝諸侯王實力強大的原因,還要從劉邦說起。

漢高祖劉邦,當年與項羽楚漢之爭的時候,劉邦為了能夠擊敗項羽,必須要得到各個諸侯王的支援。

諸侯王支援劉邦並不是白幫忙,他們是為了有利可圖。劉邦答應他們的條件是事成之後分封他們為諸侯王。

這一契約達成之後,各路諸侯王,與劉邦一起,擊敗了項羽。劉邦建立了漢朝,劉邦不得不遵守諾言。

分封了七位諸侯王。這七位諸侯王都是異姓,和劉邦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完全是憑著真刀真槍打出來的。

劉邦眼看著實實在在的江山被分封出去,心中一直不踏實,本來是要一統江山,現在卻分封出這麼多土地。

為此劉邦前前後後,找各種理由,把這些異姓諸侯王又都消滅了。劉邦費盡心機消滅了異姓諸侯王之後。

並沒有趁勢收回諸侯王的土地,相反劉邦認為,漢朝想要長治久安必須要分封諸侯王,只不過諸侯王不能是外人必須是宗氏姓劉的人。

【二】吳王濞最強大的諸侯王

不想做皇帝的諸侯王不是好諸侯王。

劉邦在位的時候,同姓的諸侯王與劉邦的血緣關係都很親近。況且有劉邦壓著,諸侯王沒有敢動歪心思的。

但到了漢文帝乃至漢景帝時期,這些諸侯王已經經歷了兩三代人。這些後輩子弟,雖然都姓劉,但關係早已經不親近了。

這和現在一樣,堂兄弟就是沒有親兄弟親近,堂兄弟的後代之間關係就更遠了。有的見面都未必認識。

漢景帝時期,在眾多諸侯王中,吳王濞的實力是最強大的,並且他的資歷也最老,因為他的諸侯王是漢高祖劉邦封的。

到了漢景帝即位,吳王濞已經是花甲之年。吳王濞佔據江浙一代,由於江浙有鹽鐵,又是魚米之鄉。

所以吳王濞所管轄的諸侯國,非常富強,經濟上發達,就為軍事提供了保障,漢景帝時期吳王濞擁兵二十萬。

【三】被漢景帝倆月擊敗

只會掙錢不會打仗。

吳王劉濞眼看著自己的國家越來越壯大,甚至比漢朝的都城都要富強,而當今的皇帝漢景帝又不把自己放在眼裡。

在吳王濞的眼中,漢景帝不過是一個晚輩。所以他評估了一下自己與皇帝的實力,決定起兵造反。

其實吳王濞起兵並沒什麼不妥,以吳王濞擁兵二十萬的實力,如果打好了,完全是有可能擊敗漢朝。

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吳王濞正月起兵造反,到了三月初便被漢景帝擊敗了。前後用時也就倆月。

吳王劉濞這次造反,失敗的也太快了。究其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吳王濞根本不會打仗。兩軍開戰最忌諱的是孤軍深入。

吳王濞自己的兵都是江南步兵。江南步兵的優點是善於山區作戰和水戰,缺點是在平原地區遇到起兵會吃大虧。

吳王濞並沒有規避自己的短處,發揮江南兵的優勢。而漢景帝雖然年少,卻抓住吳王濞江南兵的缺點。

把吳王濞的部隊引至江淮平原地區。漢景帝派出的恰恰都是騎兵,兩軍對戰,吳王濞被漢景帝一戰擊敗。自此吳楚七國之亂便土崩瓦解了。

結語:

總之,吳楚七國之亂,實力最強的諸侯王吳王劉濞,佔據江浙富饒之地,擁兵二十萬,卻被漢景帝倆月擊敗,究其根本原因,江南步兵在平原地區遇到北方騎兵,簡直是羊入虎口。

--END

1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在朱里奧-克勞狄王朝時代,近衛軍干預帝位嬗遞的初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