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引言

與東普魯士戰役同時,在波蘭與奧匈接壤的加里西亞地區,俄、奧軍隊之間發生激戰,史稱加里西亞戰役。加里西亞戰役的成敗,關係到俄國與德奧雙方由誰在巴爾幹取得主導地位的問題,直接影響到雙方對巴爾幹地區的爭奪。

德國在戰爭開始後,為了牽制俄軍,督促奧匈帝國儘快開闢奧俄戰線。奧匈一面忙於對付塞爾維亞的抵抗,一面匆匆忙忙在加里西亞部署第一方面軍的四個集團軍。奧匈計劃以第一、四集團軍於維斯瓦河和布格河之間向北進攻,企圖在盧布林和赫爾姆一帶粉碎俄國第四、五集團軍,繼而進攻謝德耳策,實現戰前和德國商定的南北包圍波蘭地區俄軍主力的計劃。第三集團軍和即將調至的第二集團軍守衛萊姆堡(今利沃夫)地區,保障戰線右翼。

圖|奧匈帝國士兵舊照

俄國沿加里西亞東部和東北部邊境從南到北部署了第八、三、五、四等四個集團軍,準備以第八、三集團軍向加利奇和萊姆堡方面進攻,以第四、五集團軍向萊姆堡和普熱米什爾方面進攻。八月中、下旬,雙方軍隊在從德涅斯特河到維斯瓦河之間三百多公里的地段上全線進入戰鬥,雙方兵力超過了一百個師。戰爭從八月中旬延續到九月下旬,大致可以分為,盧布林一赫爾姆戰役,加利奇-萊姆堡戰役和哥羅多克戰役。

八月二十日,集結在桑河一線的奧匈第一集團軍向東北方面的盧布林挺進。二十三-二十五日,在克臘希尼克以南,戰勝了從盧布林南下的俄國第四集團軍,迫其退回盧布林。二十四日,奧匈軍指揮部又命令集結在普熱米什爾附近的第四集團軍北進,與第一集團軍一起殲滅維斯瓦河與赫爾姆之間的俄軍。俄國西南戰線司令部則命令它的第五集團軍向奧匈第四集團軍側翼和背後進攻。二十六日,奧匈第四集團軍越過邊界,在托馬舒夫與俄國第五集團軍相遇。經過幾天混戰,俄軍漸漸支撐不住,九月二日退至赫爾姆一線,儲存了實力。盧布林-赫爾姆戰役至此結束。

在加里西亞戰線南部,俄軍第八、三集團軍於八月十八、十九日先後開始向萊姆堡和加利奇方面進攻。俄軍正面的奧匈軍隊防衛薄弱,頭幾天只經過小規模零星戰鬥,就大踏步前進。奧匈指揮部門沒有料到俄軍左翼有如此強大的兵力,急忙向萊姆堡和加利奇一線調兵。第二集團軍陸續從塞爾維亞調來,部署在斯特雷和斯塔尼斯拉夫一帶。這時,俄軍左翼兵力多達二十五個師,超過奧匈軍一倍多。從二十六日到三十一日,俄軍在德涅斯特河支流佐洛塔亞利帕河和格尼拉亞利帕河擊敗奧匈軍隊。九月三日,俄國第三集團軍攻下萊姆堡。九月四日,俄國第八集團軍佔領加利奇。

圖|一戰時期沙俄士兵舊照

九月初,俄國將第四、五集團軍進行加強,同時在第四集團軍西側新組建了第九集團軍。俄軍決定以第九、四、五、三等四個集團軍向維斯瓦河和布格河之間廣闊地帶的奧匈軍發動大規模進攻,第八集團軍保障南翼,堅守萊姆堡。

九月六日,俄軍第三集團軍與奧匈第四集團軍在臘瓦一魯斯卡亞地區相遇,開始了哥羅多克戰役。俄國其它三個集團軍向西推進,抄到哥羅多克一帶奧匈軍隊的背後。奧匈軍形勢危急,於十二日全線部隊撤退至桑河以西,在撤退途中,破壞了交通道路,延緩了俄軍的追擊,同時向德軍統帥部求援。俄軍在追擊途中用部分兵力包圍了奧匈最大的要塞普熱米什爾,主力部隊繼續前進,九月下旬抵達喀爾巴阡山麓。

在加里西亞戰役中,俄國由於兵力佔優勢和準備較好而取勝。奧匈軍隊損失四十萬人左右,退守喀爾巴阡山一線。奧匈的失敗使德國不得不分兵支援,打亂了德國戰前指望奧匈牽制俄軍的計劃。

伊凡哥羅德-華沙戰役和羅茲戰役

俄國在東普魯士的失敗,使其在西南戰線不敢貿然推進。俄軍統帥部缺乏繼續作戰的明確計劃,舉棋不定。直到九月底,得知德軍在西部波蘭邊境大量集結後,才開始從南北兩個戰線向維斯瓦河中游調集軍隊。

德國在東普魯士戰役勝利後,立即將第八集團軍主力調至四部波蘭,加上後方來的增援部隊,新組建了第九集團軍,一方面防禦俄國向本國工業要地西里西亞進攻,一方面援助奧匈。九月,興登堡調任第九集團軍司令(兼統第八集團軍),魯登道夫調任該集團軍參謀長。他們仍採取了積極進攻的方針,決定從俄國南北兩條戰線之間的大空隙進攻俄國西南戰線的側翼和背後,以達到上述目的。

九月二十八日,第九集團軍向維斯瓦河中游前進,奧匈帝國第一集團軍在德軍左側擔任輔助進攻。當時,陰雨連綿,道路泥濘不堪,原有交通道路大都被俄軍破壞,德軍士兵在長官逼迫下,不分晝夜地一面伐林搬石,鋪築道路,一面攻擊前進。十月三日,德軍接近伊凡哥羅德(今登布林),經過三天的戰鬥,將維斯瓦河左岸俄軍趕至右岸,但渡河強攻伊凡哥羅德被擊退。九日,奧匈軍到達桑河,渡河進攻同樣被阻。

圖|興登堡正在研究作戰佈置

德軍見伊凡哥羅德防守牢固,隨即留下部分兵力繼續進攻,其餘部隊組成突擊隊,九日沿河北進,十二日向華沙發起進攻。維斯瓦河中游整個戰線一片混戰。無辜的波蘭人民不斷遭受帝國主義戰火的蹂躪。俄國西南戰線和西北戰線的部隊這時源源不斷調往前線,以優勢的兵力先後在伊凡哥羅德和華沙一帶擊退德奧軍隊。興登堡見進攻失敗,立即命令部隊向西裡西亞迅速撤退。途中,將公路、鐵道、電線、橋樑,乃至郵政電信裝置全都破壞,阻撓俄軍並引誘俄軍朝這個方向進攻。而對於通往託倫的交通道路予以儲存,以備將來進攻時所用。十月下旬,俄國第二、四、五、九等集團軍渡過維斯瓦河,遠遠地尾隨德奧軍隊,向西裡西亞移動。

俄軍向西不斷推進,威脅到德國自身的安全。西里西亞危急。十一月初,興登堡和魯登道夫晉升為德軍東線總司令和參謀長。德軍面對優勢俄軍,如果消極防禦,後果很嚴重;正面迎擊,顯然寡不敵眾;一翼進攻,因兵力薄弱也不能耐久。為擺脫危機,德軍決定大幅度迂迴到俄軍右翼的側面和背後,以出其不意的進攻,奪取戰略主動權,打亂俄軍陣線,阻止它西進的勢頭。

十一月初,德軍主力第九集團軍從琴希託霍瓦轉向北進,行進三百公里集結於託倫,和援軍會合後,十一月十一日分兵兩路,沿維斯瓦河南岸向東,迅速包抄羅茲一帶俄國第二集團軍,展開了猛烈的進攻。俄軍一面抵抗,同時慌忙調動其它部隊,援救右翼。戰鬥異常激烈,包圍與反包圍,突擊與反突擊,變幻異常。十一月下旬,德軍被俄國馳援的第一、五集團軍所包圍,因兵力懸殊,被迫於十一月二十四日奮力突圍後西去。但是德軍卻保住了西里西亞。

圖|一戰中投降的德軍士兵

伊凡哥羅德-華沙戰役和羅茲戰役結束後,俄軍由於消耗太大,運輸線過長,軍需供應嚴重不足,便停止進攻,在維斯瓦河西岸一帶設防。德國透過這些戰役,進一步體會到東線俄軍的牽制作用對整個戰爭的影響,開始研究新的戰略計劃。

日本對德宣戰和入侵中國山東

早在戰前,日本透過甲午戰爭,已經霸佔了中國的臺灣省和把福建省劃歸自己的“勢力範圍”。但這只不過是實現日本帝國主義者貪慾的一個開端。日本政府的狂妄野心,是伺機奪取德國在中國的“勢力範圍”,逐步排擠英、法、俄的在華勢力,把整個中國變為它獨佔的殖民地,並進而在遠東建立霸權統治。

日本政府為了實現這一野心,在戰爭爆發後採取的第一個步驟,就是積極調動軍隊,準備進攻中國青島,以取代德國的在華權益。當時,中國曾準備從德國手中收回膠州灣和青島。日本政府對此卻進行威脅,聲稱,“此事不向英日諮詢,直接與德協商,必生出日後重大危險”。

圖|一戰時期的日本士兵

一九一四年八月六日,中國北洋軍閥政府宣告中立,日本政府置若罔聞。它在軍事等方面進行了一番緊張準備之後,於八月五日向德國提出了最後通牒,要求:(一)撤退在日本和中國海上的所有德國軍艦,否則將以武力解除其武裝;(二)將德國在膠州灣的租借地於九月十五日前無條件交給日本,“以備將來交還中國”。通牒限德國人在八日內答覆。德國對此未予理睬。於是,日本政府於八月二十三日借“英日同盟”的名義對德宣戰。並立即派海軍封鎖了膠州灣。

九月二日,日軍七十四野十八師團七千餘人,在膠東半島北面的龍口登陸,相繼攻佔了萊州、平度、濰縣等地。此次日軍登陸和攻城奪地,事先根本就不通知中國政府,完全無視國際法關於不得侵犯中立國的規定。日軍由龍口登陸後,橫穿整個膠東半島,直抵膠州。沿途殺人放火,姦淫擄掠,無惡不作。所經城鎮、郵電機構、交通設施,均被佔領。同時,濫徵錢糧物品,蹂躪中國勞動群眾。這種野蠻行徑,引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紛紛抗議、集會,並致電中國政府,要求採取緊急措施。然而,以袁世凱為頭子的賣國政府,根本不顧國家民族利益,竟承襲日俄戰爭時期的惡劣先例,無恥地將萊州、龍口以及膠州灣各地劃為交戰區,並以濰縣車站以東為界。

賣國賊袁世凱的行動,並沒有也不可能滿足日本帝國主義的貪慾,反而助長了它的侵略氣焰。九月二十三日,日軍四百人突然佔領濰縣車站,接著進兵濟南。到十月六日,侵佔了膠濟鐵路全線。沿線附近礦山也被佔領,並驅逐中國工作人員,全部改由日本人管理。至此,山東省大部被日本佔領。

十月十日,日軍又增派一混成旅到山東。此時,日本派往中國的陸海軍總兵力已達二方餘人,開始進攻青島。英國不願讓日本獨佔中國的山東,也派兵從嶗山登陸,並糾集英國派駐中國北部的印度兵數千人,參與了進攻青島的軍事行動。十月三十一日,日英聯軍向青島發起總攻。青島德軍僅有陸軍五千人,軍艦五艘,寡不敵眾,便炸燬所有炮臺,銷燬除警衛部隊手提武器以外的全部軍火。同時將所有船舶炸沉於膠州灣港口。十一月七日,德軍向日英聯軍投降。青島遂淪於日本人手中。

圖|拍攝於1919年的日本軍艦舊照

在陸戰的同時,日本海軍以尋找德國在東方的主力艦隊為藉口,向南太平洋出擊,相繼佔領了馬紹爾、加羅林、馬里亞納等德屬諸群島。前後只兩個月,日本僅以死亡二百多人的微小代價,實現了獨佔中國、稱霸遠東計劃的第一步。

日本既已參戰,協約國便要求日本派兵去歐洲戰場。日本政府以“日本人不習慣歐洲的氣候條件”為藉口,予以拒絕。日本帝國主義參戰的真實意圖和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日本奪取德國在中國的特權以後,在山東的軍事行動即告結束。但日本政府所謂把山東“將來歸還中國”,只不過是欺人之談,而骨子裡則是以此為跳板進一步侵略整個中國和亞洲各國。

土耳其參戰和南高加索戰場

大戰爆發前夕,土耳其統治集團內部的親德派佔優勢;掌握軍政大權的政府宰相和陸軍大臣是親德分子。戰前,陸軍大臣恩維爾巴夏就曾主動向德國駐土大使汪根海姆提出建議,土耳其準備同三國同盟(德、奧、意)締結盟約。但當時在土耳其統治集團內也有一股親協約國的勢力。

戰爭一開始,土耳其就是兩大帝國主義軍事集團激烈爭奪的物件。德奧拉攏土耳其,是為了與英、法、俄對抗,爭奪中東;藉助土耳其設下這一道屏障,切斷英法與俄國的聯絡,從黑海和高加索地區主動進攻俄國。英法拉攏土耳其,是想憑藉土耳其在財政和經濟上對自己的依賴,利用英國對土耳其海軍的影響,控制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溝通英法和俄國的聯絡。因此,土耳其既有為同盟國集團爭取的可能,又有在協約國集團裡安身、立命的餘地。

圖|薩拉熱窩事件場景繪畫

面臨這種決定性的選擇,土耳其政府也想從國際糾紛中撈到好處。在薩拉熱窩事件後幾天,海軍大臣、青年土耳其黨的“三雄”之一詹瑪爾巴夏為首的代表團到達巴黎,企圖借觀看法國海軍演習之名,試探締結土耳其與法國結為同盟的可能性,但沒有得逞。七月二十三日,德國駐君士坦丁堡大使向詹瑪爾巴夏提出絡結德土同盟。由於土耳其與沙俄長期存在著矛盾;土耳其陸軍早已受到以李曼·馮·桑德斯為首的德國軍事使團的控制;政府內和青年土耳其黨內一些人物,尤其是恩維爾巴夏堅持親德立場,因此,在七月二十七日,德國與土耳其就開始了簽訂條約的談判。

七月三十一日,雙方最後商定了條約的文字。就在德國對俄國宣戰的第二天,即八月二日,簽訂了德土同盟條約,主要內容是:(一)德土兩國在奧塞“衝突”中保持中立;(二)德國支援奧匈向俄國宣戰時,土耳其也必須向俄國宣戰;(三)土耳其政府應保證德國軍事使團對土耳其軍隊的實際指揮權力;(四)德國在必要時,應以武力來保衛土耳其。這個條約使得土耳其實際上站到了同盟國的一邊。

就在德土同盟條約簽署的同一天,土耳其在全國進行了戰爭動員。但因參戰準備不足,土耳其政府不得不在八月三日宣佈中立,實行全境戒嚴。同時,在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佈置了水雷。土德盟約墨跡未乾,恩維爾巴夏又同俄國談判訂立俄土同盟。由於雙方居心不良,談判也只能是同床異夢,沒有獲得任何結果。

圖|如今的達達尼爾海峽

八月十日,德國軍艦“蓋本”號和“布萊斯勞”號因逃避英國艦隊的追擊而開入達達尼爾海峽,八月十一日出現在馬爾馬拉海上。這兩艘軍艦的到來,迫使土耳其更加依附於德國,否則就要遭到武力的干涉。同時,也進一步增長了青年土耳其黨親德派的勢力。自此,德國的大量武器、彈藥、士兵、軍官和軍事專家源源不斷地運到了土耳其。土耳其的中立更是徒有虛名了。

德國在馬恩河戰役失敗後,戰局的變化,使得它對土耳其參戰的要求愈來愈迫切。但土耳其國庫空虛,無力進行戰爭。十月十一日,德國駐土大使通知土耳其政府,德國給予土耳其一億法郎的貸款,其條件是立即參戰。十月二十六日,作為貸款的第一批黃金運到了君士坦丁堡,土耳其艦隊立即開往黑海。十月二十九日,德土艦隊襲擊了在黑海中的俄國只,炮擊了俄國敖德薩、塞瓦斯托波爾、諾沃羅西斯克、費奧多西亞。十一月二日,土耳其與俄國、英國、法國斷交,俄國對土耳其宣戰。到十一月十二日,土耳其宣佈“聖戰”。

土耳其的參戰,出現了一個新的戰場,即南高加索戰場。在這裡,主要是俄土軍隊作戰。十月三十一日,俄國高加索部隊越過土耳其邊界,與土耳其軍隊相遇。開始,土軍勢力雄厚,俄軍只得退卻。後來俄軍得到了援兵,到十一月十八日,阻止了土軍的進攻。與此同時,土軍又在霍帕地區登陸,將俄軍壓到巴統一帶。接著,展開了薩勒卡默什戰役。時值嚴冬,寒風凜冽,士兵在反動統治者的驅使下不得不進行苦戰。十二月,土軍進攻薩勒卡默什城未克。俄軍在一九一五年一月十四-十九日發起反攻,土軍第九集團軍被圍,其集團軍司令和各師師長被俘,第十集團軍脫逃。在這次戰役中,土軍損失七萬多人,其中有三萬多人被凍死。

英、法、德在非洲的爭奪

戰前,非洲大陸已為帝國主義所瓜分。德國不但不滿足已佔有的西南非洲、德屬東非、喀麥隆、多哥等地,還企圖攫取英、法、比、葡在非洲的殖民地。英法也伺機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因此,世界大戰一爆發,戰火硝煙也就瀰漫到非洲。

圖|北非的法國殖民者

一九一四年八月八日,英法聯軍在多哥開始了進攻,佔領阿內喬、波爾託一塞居羅和多哥維爾。八月十六日,又在哈霍河南的阿格伯路韋擊潰了德軍。八月二十二日在克臘戰鬥中,英法聯軍雖然遇到了頑強抵抗,但還是突破了德軍陣地繼續向北前進。八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夜間,德軍炸燬了卡米納的全部裝置,並於八月二十六日向英法聯軍投降。

協約國軍隊在多哥和德軍進行戰鬥的同時,在喀麥隆也和德軍開始交鋒。他們分兵三路進攻喀麥隆。在西面,協約國軍隊一支騎兵越過邊境,攻佔德軍的據點特佩。八月二十九日攻打貝魯埃河岸的基地加魯阿。第二天,德軍發起反攻,協約國軍隊慘敗。在南面,協約國軍隊最初也很不順利,他們在八月三十日佔領了恩薩納坎,但一個星期以後,又遭到德軍的突然襲擊而失敗。在北部,協約國軍隊攻擊莫拉山要塞的企圖也未能實現。於是,協約國軍隊從海上發起進攻,炮擊喀麥隆港口杜阿拉,迫使德軍投降,幾艘停泊於河上的軍艦被繳獲,德國的陸軍退至埃代河,十月二十六日該地被攻克。

圖|德國殖民非洲時期的黑人鼓手

德軍只得退回雅溫得。到一九一四年底,協約國軍隊進攻加魯阿,由於遇上雨季,進展很慢。一九一五年六月十一日,該城才被攻陷。他們接著向南進軍,六月二十九日佔領喀麥隆中部的重要據點恩崗德雷,雖然遇到德軍的抵抗,但是還是於一九一六年一月一日在雅溫得會合,並佔領了該城。德軍在協約國軍隊的強大攻勢下,不得已而退向西班牙殖民地木尼河地區,以後在那裡被殲滅。北部的莫臘,協約國軍隊在一九一五年八月二十三日和九月十五日兩次進攻,都沒有成功,直到一九一六年二月十八日,德軍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投降。戰爭持續了十八個月,協約國軍隊才擊敗德軍並佔領喀麥隆。

在德屬東非的爭奪戰中,德軍和德屬東非的土著軍隊在一九一四年十一月擊退了英軍對坦噶尼喀的進攻。從此,英國軍隊沒有什麼進展。到了一九一六年九月,英軍才攻克了達累斯薩拉姆,又經過十四個月的苦戰,才把德軍趕到葡屬東非。但是在一九一八年德軍又從那裡輾轉北羅得西亞,直到停戰協定簽訂時才投降。在西南非洲,主要是英國的自治領南非的軍隊與德國佔領軍作戰。一九一五年二月南非軍隊分兩路發起進攻,一路從斯瓦科,普蒙德和沃爾維斯登陸;一路向開普省西北部的阿平頓進軍。五月十一日佔領溫得和克。經過兩個多月的激戰,德軍被南非軍隊擊敗,於七月九日在科拉布投降。

結語

隨著德國在戰場上的失敗,它在非洲的殖民地便為協約國集團所佔有。多哥和喀麥隆為英、法瓜分;德屬西南非則劃為英國的勢力範圍;德屬東非的大部分劃歸英國,小部分給了比利時。帝國主義在非洲的爭奪,給非洲廣大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進一步暴露了它的兇殘本質,激起了非洲人民反帝反殖鬥爭的開展。

參考資料:

《第一次世界大戰史綱》

1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宗室諸侯王與漢景帝的一次較量,歷時僅三個月,諸侯王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