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晚清名臣曾國藩和左宗棠同朝為官,但誰也不服誰,和太平軍作戰那會兒,兩人經常為一些戰術策略發生摩擦,兩個人不僅明面上吵得不可開交,私底下的書信往來也暗含刀光劍影,各不相讓。

這不,兩人曾經就透過“作對子”的方式互相挖苦嘲諷,有這麼一副“妙對”留了下來,現在讀來,仍讓人忍俊不禁。

這幅對子是這麼寫的:

上聯:季子自鳴高,仕不在朝,隱不在山,與人意見輒相左。

下聯:藩臣當衛國,戰不能勝,退不能守,問君經濟又何曾?

對子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就由筆者慢慢為你道來。

曾國藩和左宗棠

一、國士無雙之左宗棠

上聯是曾國藩寫的。“季子”即左宗棠,左宗棠字季高,加上聯尾一個“左”字,就將左宗棠的名字完美地鑲嵌在了上聯之中。

如果要給中國近代的狂人排一個順序,左宗棠稱第二的話,沒人敢稱第一,恐怕就是左宗棠本人也是這麼認為的。左宗棠這個人心氣極高,少年時他就以諸葛亮自比,自稱“今亮”、“小亮”,嘗言:“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抒發自己的抱負。不過時運不濟,讀了半輩子書的左宗棠最高學歷也不過是個舉人。

左宗棠自視甚高,但又考不中進士,曾一度有意退隱山林,但想想又放不下人世間的功名利祿,所以內心十分矛盾。“仕不在朝,隱不在山”,曾國藩無不挖苦了左宗棠的這種又想歸隱,又想出仕的心態。

左宗棠

左宗棠的履歷堪稱傳奇,他二十歲中舉人,之後便無法精進,直到三次落第後,他便“棄文從武”,以軍功的方式謀取晉升。

左宗棠先是到張亮基、駱秉章身邊做幕僚,因為他確實有才華,各方都舉薦他,是以左宗棠受到朝廷的極大關注。左宗棠當時有多牛?有一件轟動朝野的事可見一斑。

左宗棠在駱秉章身邊做幕僚時,有一天,總兵樊燮來訪,當時駱秉章不在,左宗棠出來接待他。樊燮這個人架子很大,他見左宗棠見了自己居然不行叩拜大禮,心裡很不爽,覺得左宗棠這個人對自己不尊重。

這何止是不尊重,這根本就是看不起,不是樊燮看不起左宗棠,而是左宗棠對樊燮看不起。左宗棠早就聽說過樊燮這個人,樊燮作為一個總兵,卻連馬都不會騎,更別提兵法陣仗了。這個人生得肥頭大耳,體重接近二百八。有一次新兵檢閱,他居然讓侍從把轎簾掀起,他坐在轎子裡面閱兵,士兵們笑話他,特地編了一條歇後語“樊總兵閱兵——坐著看”揶揄他。

樊燮對左宗棠說:“你一個小小的舉人牛氣什麼?”

左宗棠廢話不多說,直接給了樊燮一大耳刮子,還不解氣伸腿踹了他幾腳,並大罵“王八蛋,滾出去!”云云。

要知道樊燮是二品總兵,按照當時的律法,毆打朝廷命官可是要判處極刑的,可左宗棠就這麼幹了。

樊燮哪裡是左宗棠的對手啊,他被打蒙了,可是自己的親兵又不在身邊,他也拿對方沒轍,他就像那些個捱了打的熊孩子一樣,捂著臉說:“你給我等著。”

“等著就等著。”

樊燮回去後便向咸豐皇帝哭訴左宗棠如何如何對自己無禮,沒想到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咸豐皇帝摸著樊燮大大的腦袋對他說:

“愛卿啊,朕知道你這次受苦了,可是左宗棠這個人是萬萬動不得的。”

“為什麼?”樊燮瞪大了眼睛。

“你自己看吧!” 咸豐把几案上厚厚一沓奏摺遞給他。

奏摺是包括曾國藩、駱秉章、郭嵩燾、潘祖蔭在內的中央、地方大員呈上的,內容只有一個意思,那就是保舉左宗棠無罪。

樊燮

樊燮徹底傻眼了,咸豐皇帝嘆了口氣說:

“潘祖蔭說,‘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人,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要殺左宗棠,必先殺我。’愛卿,朕很為難,你明白了嗎?”

就算是個傻子也能明白咸豐話裡的意思,皇帝不可能為了一個二品總兵而得罪朝裡的一品大員。

樊燮只得忍了,回去後,他在祖宗牌位旁寫下“王八蛋滾出去”六字木牌,名為“洗辱牌”,並聘請名師教導其子讀書。他制定了極嚴格的家法,規定兒子沒考中進士前,在家必須著女裝。

樊燮的兒子樊增祥為了擺脫將來成為女裝大佬,於是發奮讀書,最後終於中了進士。此時樊燮已死,樊增祥焚“洗辱牌”以告慰老爹的在天之靈,他在功名上壓倒了左宗棠,也算替父親報了仇。

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所以雖然本文寫的是左宗棠的故事,但筆者還是給了樊家不少筆墨。

再來說左宗棠,在暴打了二品總兵樊燮後,左宗棠不僅沒有被治罪,反而名氣越來越大,1860年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後,左宗棠被朝廷破格提拔為四品京堂候補隨兩江總督曾國藩襄辦軍務。

左宗棠

左宗棠就很自負,在每次作戰會議上他幾乎都會與曾國藩敲桌子,爭得面紅耳赤。左宗棠看不慣曾國藩的作戰方式,在他眼裡曾國藩那套穩紮穩打的打法都是垃圾。所以曾國藩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與人意見輒相左”,道出了曾國藩對左宗棠平時不聽調遣滿腹的牢騷和無奈。

雖然與曾國藩的“意見輒相左”,左宗棠的勝仗可沒少打,因為積累下的赫赫軍功,他先後升任為兵部郎中、浙江巡撫、閩浙總督等職。

人一旦有了利,就要開始要名,有了名,就要開始要位,左宗棠他也是人,是人就不能免俗。62歲時,左宗棠為官已經做到了人臣的極致,這時候他對自己的學歷開始動了心思。

1875年,清廷下詔授左宗棠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在出兵前夕,左宗棠突然向慈禧太后上了個摺子,他說他要參加當年的進士考試,等考完了再出徵。

慈禧太后多精明的人啊,他當即明白左宗棠的意思,這是向自己“敲竹槓”,要文憑呢,為了安慰左宗棠,催促他趕快出徵,於是慈禧太后便賜予他進士出身,並提升他為東閣大學士,左宗棠這才美滋滋地走了。

左宗棠出兵新疆

該得的也得了,沒有了後顧之憂,左宗棠在前方作戰也能盡心盡力,後來果然立下大功。我們今天能保持新疆領土完整,左宗棠居功甚偉,雖然左宗棠身上會有一些小缺點,但無傷大雅,並不影響我們後人尊敬他、崇拜他。

“季子自鳴高,仕不在朝,隱不在山,與人意見輒相左”這一聯是曾國藩率先向左宗棠發難,意思是說左宗棠自視甚高,表裡不一,整天牛哄哄地和別人對著幹,那左宗棠會怎麼接招呢?

二、國之藩屏之曾國藩

我們來看下聯左宗棠是如何回敬曾國藩的:藩臣當衛國,戰不能勝,退不能守,問君經濟又何曾?“藩臣”即是指曾國藩,曾國藩原名曾子城,“國藩”的名字是他成年後給自己改的,取“國之藩屏”之意,表示他要成為肱股之臣,成為國家的屏障。偉大人物都有偉大的志向,所以取個好名字很重要,曾國藩也確實做到了。

同樣,這副對子末尾一個“曾”字,把曾國藩的姓名也巧妙地嵌了進去。

曾國藩

熟悉曾國藩的朋友都知道他並不是個聰明人,小時候可以說近乎愚鈍。有一個故事我們很多人在初中的時候都學過,故事是說曾國藩小時候讀書,一篇文章讀到雞鳴時分,房樑上的小偷都會背了,他還不會背。最後小偷氣地跳出來大罵曾國藩,“你小子就這點水平,還讀什麼書。”然後背誦曾國藩一直背不下來的那篇文章揚長而去。

但也有人說曾國藩並不是真的笨,人家28歲就中了進士(雖然是同進士,但也是科班出身)怎麼算笨呢?筆者認為學習成績可以說明很多問題,但不能說明本質問題,曾國藩和左宗棠剛好是掉了個個,曾國藩雖然學習成績可以,但卻是“高分低能”,這一點在曾國藩的用兵上體現的尤為明顯。

曾國藩有一個弟弟,叫曾國荃,人送綽號“曾鐵桶”,意思是說曾國荃這個人打仗喜歡用“鐵桶陣” 。“鐵桶陣”就是湘軍沒到一處,並不急於開打,而是先挖戰壕,前面挖一條,後面挖一條,把自己夾在中間。前面一條攻城,後面一條打援,既可以斷了太平軍的糧草和接濟,又可以使自己免受攻擊,等城裡的太平軍餓得差不多了,再找地道,把城牆炸開,這樣城池就打下來了。要是有太平軍來增援,那就先把援軍幹掉。

曾國荃

這本是一套很好的戰法,我軍解放戰爭時期“圍點打援”也借鑑了這一做法。但是也得考慮具體情況,曾國藩見弟弟用這套戰法嚐了幾次甜頭,便痴迷此術,不管在哪這麼幹。明明有數倍敵人的兵力,卻圍而不打,意圖困死對方,任何奇謀良計在曾國藩眼裡都是冒險,是劍走偏鋒。

曾國藩用兵可以總結為六個字“結硬寨,打呆仗”, 戰術極度單調,毫無指揮藝術可言,所以湘軍也被包括左宗棠在內的同僚譏笑為“地老鼠”、“工程隊”。

就這,曾國藩和太平軍打起仗來還是敗多勝少,湘軍大營數次被攻破不說,靖港大敗、湖口慘敗、祁門遇險,曾國藩險些被敵人活捉,生死關頭,他甚至還產生了跳河輕生的念頭。

“戰不能勝,退不能守”,左宗棠對曾國藩“打呆仗”卻依舊不能取得勝利的揶揄可謂一針見血。

“問君經濟又何曾?”“經濟”即經世致用之學。曾國藩一生致力於實學,講究學以致用,可是到頭來幹啥啥不行,所以“藩臣當衛國,戰不能勝,退不能守,問君經濟又何曾?”意思就是說:你曾國藩說要成為國家的藩臣,進攻不行,守城也守不住,你哪裡有治理國家的才能呢?左宗棠對曾國藩的鄙視溢於言表。

但曾國藩當真像左宗棠說的這樣一無是處嗎?筆者覺得並不是,曾國藩打仗也好、做事也好,雖然“呆”了一些,但其實是他內斂的性格使然,曾國藩一生為人、為官、做事都在求穩,而“穩”也讓他一步一個臺階最終成就了自己。

曾國藩

曾國藩的“穩”從他坐轎子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曾國藩在升為三品官後,按規定,轎呢要由藍色換為綠色,護轎人也要增加倆人,但曾國藩卻沒有這麼做,除身邊不得不增加兩名護衛外,一切照舊。

換不換轎子並非硬性規定,因為官員如達到品級而收入不豐者,是可量力而行的,但品級達不到卻乘高品級的轎子就算違制,一旦被人舉報,不僅要受處分,嚴重的還要被革職、充軍。

曾國藩不是不想享受待遇,是他懂得“水滿則溢、人狂則亡”的官場道理,低調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曾國藩雖然沒有換轎子,但別人並不會因此而敢衝撞他,因為其他官員出行時都會向轎伕交代一句:“長點眼睛,內閣學士曾國藩大人坐的可是藍呢轎呢。”曾國藩能在十年之間連升十級,火箭般的升遷速度就因為這種大智慧。

用兵也一樣,沒有十足的把握,曾國藩絕不冒險,諸葛亮雖然以奇謀而著稱,但也只是他不得不冒的險才冒。曾國藩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裡,和太平軍作戰,他深知對手的戰鬥力、群眾基礎要勝於自己,他要想取勝只能穩紮穩打,鞏固後方,徐徐再圖之。他要做的團結各方面力量,把下面人用人好就行了。所以連他的對手石達開也稱讚他說“雖不以善戰名,而能識拔賢將,規劃精嚴,無間可尋,大帥如此,實起事以來所未見也。”

當左宗棠敲著桌子大罵曾國藩不聽自己的而貽誤戰機時,曾國藩卻把目光看向遠方。左宗棠看到的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他看到的卻是國家的興衰氣象。如果說左宗棠不可多得的將才,曾國藩就是難能一遇的帥才,兩人在伯仲之間。

影視劇裡的曾國藩

三、總結

別看左宗棠和曾國藩兩人時常鬥嘴,各不服氣,但私下裡對對方評價卻都很高的。曾國藩死後,左宗棠曾給曾國藩寫輓聯“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筆者覺得這段評價絕不是違心的評價。

曾國藩在世時也對旁人高度讚揚左宗棠“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

兩個人一輩子爭鋒相對,卻又惺惺相惜,這就是偉大人物身上才有的魅力吧。

最後再寫點題外話。筆者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網上對曾國藩的評價似乎變了,左宗棠因為歷史功績,口碑一如既往的不錯,我們這裡不做討論,而曾國藩已經被打上了“劊子手”、“偽聖人”的標籤,許多人說以前的人把曾國藩抬得也太高了,“曾剃頭”乾的那都是什麼事,有什麼值得後人敬仰的?現在有人再提什麼“中國兩個半聖人”有曾國藩一個位置,別人恐怕只會笑掉大牙。

影視劇裡的曾國藩

但我們這些喜歡曾國藩、研究曾國藩的人就真的不值得,是做無用功?

人都有缺點,聖人也不例外,歷史因素,曾國藩在對待“太平軍”,“天津教案”等等問題上會有許多處置不當的地方,但筆者卻更喜歡把曾國藩當成一個獨立個體來看待,要知道許多人喜歡曾國藩是喜歡他的自律,他的勤能補拙,他為人處世的智慧,他那質樸的家書,他的人格魅力···

曾國藩被稱為“古代中國最後一個人,近代中國第一人”不是沒來由的,如果他的德行真的配不上他的位置,毛澤東主席年輕時也不會佩服他,更不會說“餘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閉上雙眼,筆者再來回顧本文,看到的是:深夜油燈旁,一個“笨小孩”埋頭苦讀,他又大了一些,這時他來到京城,京城裡的紅男綠女讓他心猿意馬,他在日記本上寫下“要戒色”,他給自己改名國藩,立志要做國家的棟樑之臣,後來國家危亡的時刻,他振臂一呼回鄉招募湘勇,興辦團練,想著要為風雨飄搖的王朝貢獻一份綿薄之力,他擊敗了太平軍,個人權勢達到了頂峰,身邊人勸他何不自立,自己當皇帝,他惶恐,知道該功成身退了,於是遣散湘軍,並上書慈禧表忠心,後來啊,他看到了西方的強大,開始注重西學,在地方上開展洋務運動,他創辦福州船政局、安慶軍械所等近代企業,還向海外留學生。“天津教案”讓他心力憔悴,此時他的生命已是油盡燈枯…

END

2、參考:《左宗棠傳》、《曾國藩傳》等

9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為什麼她在朝鮮戰爭中只開了一槍,卻是唯一女“一等功”志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