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按照我們古代的傳統,皇帝在去世之後,都會給個廟號,比如什麼高祖,太宗,仁宗。西漢王朝作為我國第一個存續時間長的大一統朝代,有12位皇帝(漢前少帝、漢後少帝、孺子嬰除外),只有劉邦、劉恆、劉徹、劉詢四位皇帝有廟號。

皇帝上廟號這個傳統,起源於商朝,商朝關於廟號的規定是這樣的,對國家有功,值得後世子孫永遠祭祀的國王,就值得上廟號。商朝的廟號有三種,開創基業的國王為“太”,功高蓋世的國王為“高”,中興之主為“中”。比如商朝比較有名的一個國王武丁,和他的妻子婦好,征戰四方,維護國家統一,貢獻突出,武丁死後,後世的商王給他的廟號就是“高”。

周朝沒有沿用商朝廟號的傳統,像周文王、周武王,這些都是諡號,春秋戰國到秦朝,也都沒有采用廟號,直到漢朝才恢復了上廟號的傳統。

在漢朝,去世的皇帝上廟號是個很嚴肅的事情,“稽核”非常嚴格,只有開國之君和對國家貢獻突出的皇帝才有資格上廟號。到了光武帝劉秀時期,經過劉秀的確認,西漢的皇帝中,有廟號的只有四位,太祖高皇帝劉邦,太宗孝文皇帝劉恆,世宗孝武皇帝劉徹,中宗孝宣皇帝劉詢。

從漢朝的角度來看,這四位皇帝對漢朝的建立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劉邦自不必說,漢朝的建立者,其在政治、文化、經濟方面的一些理念,影響了漢朝之後的走向,也影響了中國的歷史走向,因此,作為開國之君的劉邦上個廟號無可厚非。

漢文帝劉恆能夠有資格上廟號,是因為他拯救了漢朝的江山社稷,是漢朝走向強盛的掌舵人。劉恆是在動盪中繼承皇位的,上位之後,他穩定朝局,並採取“輕徭減賦”,其中田賦從十五稅一減到三十稅一,每年的算賦從120錢減到40錢,勞役一年一次減為三年一次,鼓勵開礦,增加農民收入。在對外關係上,與匈奴以和為主,為國家發展創造一個和平的環境。

漢朝的“文景之治”後世評價很高,而漢文帝這位開拓者具有首功。

漢武帝劉徹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帝王,因為他太有名了,雖然有祖宗打下的基礎,但是漢武帝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對漢朝乃至中國都有很大影響,比如在經濟上,漢武帝改革幣制,制定五銖錢,影響了中國後世貨幣的走向。更不要說“推恩令”,對匈奴用兵,都極大地維護了王朝的大一統。更可貴的是,他還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下“罪己詔”的皇帝,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讓出現危機的漢王朝再次走上正軌。

劉詢是在民間長大,知道民間疾苦是什麼樣,所以他即位之後勵精圖治,嚴懲貪腐,任用賢良,對外打敗匈奴、西羌,建立西域都護府,在經濟上漢宣帝設立常平倉,緩和了階級矛盾。經過劉詢的努力,漢朝再次重現其曾祖漢武帝時的盛世。劉詢被認為其功績和漢武帝不相上下。

1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在古代上廁所,居然是一件危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