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中國歷史在什麼時候真正意義上進入封建時代,那我們的第一印象一定是秦朝,在那個大風起兮風雲變幻的時代,中國社會就像鳳凰一般完成了浴火重生的階段,在經歷了春秋與戰國這混亂之世,成功的完成了國家疆域的一統,為後世國家的發展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支援。下面我就帶領大家來看一下秦朝時如何完成這劃時代的事情。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秦國和秦朝是兩個不同的時期,秦國指的的是秦朝還沒有統一之前的一個諸侯國,秦朝才是我們講述的天下一統的朝代,在明確這一點之後我們繼續。
其實要說起秦國的發展歷程,那中間是歷經了坎坷。在春秋時期最為出名的是秦穆公,他當時帶領秦國取得了霸主的地位,但是好景不長,在穆公去世之後,秦國又歷經了幾代暴君,整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有了大幅度的衰退,甚至就連自己的東部屏障河西之地也被魏國強行佔據。所以秦國的發展其實也是一部崛起史。
而真正使得秦國崛起的君王應該是在秦孝公一代,當時的秦孝公從秦獻公的手中接收秦國,然這個時候的秦國民生凋敝,整個國家衰弱到了極點,甚至國中都有易子相食的悲劇發生。繼位的秦孝公知道假如自己在這一代依舊不能夠改變秦國,那麼這個國家必定要被東方六國所吞併。但是想要改變這一個殘弱的國家又談何容易啊。
然也就是上天註定沒有要滅亡秦國,在這危難時候,大才商鞅出現在了秦孝公面前,他用那精密的法家理論成功的說服了秦孝公,開始了秦國變法圖強的新徵程。在歷經二十年的風雨,秦國變法有了巨大的成功,新都咸陽建立,新軍編成,律法的嚴肅性深入秦國百姓的心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告訴世人,一顆巨星就要冉冉升起。
所以我在這裡說,秦國的崛起是在秦孝公這一代,通過這一代人的劈荊斬棘,成功的為後世踏出了一條光明大道。果不其然後世商鞅的變法之道成為了秦國的國策,到了秦惠文王的時期,秦國的國力雖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何奈之前太過羸弱,所以在秦惠文王這一代採取的策略並不是大出天下,而是採取蠶食的方式,一步一步的拓展實力。而這個時候就必須說其中的張儀,孝公有商鞅,張儀則是秦惠文王的"商鞅",他的縱橫之術為秦國發展也做出了巨大貢獻。
可以說,在經歷了兩代人辛苦的經營,到了秦昭襄王的時代就是秦國大出於天下的時刻,這個時候的秦國,府庫充足,兵甲精銳,猛將如雲,再加上有一個勵志要統一天下的王,秦國其實是在秦昭襄王一代才真正開始了東出天下,爭霸中原的序幕。這個時期的秦國,東方六國都非常的懼怕,甚至把它稱之為虎狼之國。而使得秦國一戰定天下的是長平之戰,當時秦趙雙方在狹小的長平地區部署了超過百萬的軍隊。但是在取得這一場戰爭勝利的秦國真正意義上取得了對於東方六國軍事方面的主動權,從此以後東方六國再也沒有能力阻礙秦國的統一,所以在這場戰爭之後,基本上就可以確定秦國統一天下的事實。
但是統一天下畢竟需要時間,在完成長平戰爭的秦王已經是到了暮年,精力已經不足以讓他再完成這樣的壯舉,所以事情也就交給了他的後世子孫來做。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掃除六合,成功的完成了中國的一統,可以說在他這一帶完成這個事業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當秦王嬴政站在歷史的最高處俯瞰朝民的時候我想他的內心還是非常的激動的,畢竟一個巨大的王朝已經誕生,而為了這個目標他的祖先已經等了太久了!
其實在戰國時期的國家,國力相差並不是太多,而之所以在最後的結果有如此巨大的差距,通過秦國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於國君身上。所以歷代有明君的秦國在最後的較量當中笑到了最後,而中國的歷史也由他來書寫了。但是不管怎樣我們還是要對這一段歷史表示我們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