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國際婦女節,是昭顯女性合法權益的節日,是歷經數百年艱難女權運動換來的。在今日的中國,隨著經濟的發展與國民素質的提升,女權運動也愈發重要,但也出現了一些被冠以“女拳”名號的,不理性的聲音,連帶著女權本身也遭受汙名。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我想有必要回到近代女權運動開始的時期,看一看那些奮鬥的身影。
一般人很難將女權運動的發展與戰爭結合起來,但事實上在女權運動的興起地英國,女權運動正是在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中才獲得迅猛發展的關鍵時機,其影響一直持續至今。英國的女權運動是在血與火的考驗中進行的,女性為此付出艱難代價,我們尊重這樣的女權運動。
一、一戰前的英國女性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在經濟與政治層面建立起現代資本主義體系的國家,也是女權運動最早興起的國家之一。1832年,女權運動者瑪麗·史密斯第一次代表女性向國會提議,認為滿足條件的女性應該享有一定的政治權利。但包括她在內的多次女權運動均被國會駁回,女性依舊沒有獲得應有的政治選舉權。
英國議會曾長時期沒有女性議員
在當時的英國社會中,女性一般被男性打造成“賢妻良母”的人設,無論是王室公主還是平民女子,她們總要依附於男性才能生存。女性每天被困在廚房、客廳、商店這些極為閉塞的空間內,她們想有所突破離家找工作,會遭受巨大的歧視。她們的工作任務重,但薪酬與工作環境較男性來說十分糟糕,女性職員的數量在增加,但社會給她們提供的工作崗位、工作領域與工作環境卻十分有限。總而言之,在一戰到來之前,即使像英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女性在社會中依然未享有應有的地位與待遇,但戰爭的到來使一切都開始發生巨大改變。
英國的家庭主婦比賽
二、戰爭與女性地位的提高一戰是人類歷史上真正意義的世界性戰爭,其牽涉範圍之廣、影響人數之多前所未有。戰爭的出現促使各國男性趕赴戰場,原本被男性佔滿的工作崗位大量空缺出來,與此同時,戰爭還迫使國內工廠需加速開工,以滿足前線對物資的大量需求。無論在家庭還是社會上,男性的缺失反而推動著女性走向社會獨當一面,她們在家裡要照顧老小,在社會上要努力工作以養家衛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
戰爭是殘酷的,數百萬軍人戰死沙場,無數家庭失去了丈夫與父親。許多家庭如同失去頂樑柱一般,即使是倖存的男性也有許多是殘疾人,或留下嚴重的戰爭創傷後遺症,整個家庭只能靠女性支撐起來。責任的增加意味著女性必須獨立起來,她們成為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丈夫角色的缺失也使她們對婚姻、對男性的依賴程度愈發減弱。伴隨經濟與人格的獨立,女性本應獲得的權利在戰爭期間逐漸被政府重視起來。一戰及之後,英國議會批准透過一系列法令,如《從屬關係令法案》《已婚婦女的財產法案》《已婚婦女法》《婚姻訴訟法》等,女性在家庭與社會上的權益開始獲得法律保障,逐漸享受到與男性同等的權益。
工廠出現大量女性
這一切都離不開女性本身的獨立打拼,戰爭的爆發衝擊了英國固有的社會結構與階層,也使許多原本僅對男性開放的職業對女性開放。原先女性只能做裁縫、傭人等職業,戰爭之後,女性的就業範圍得以大範圍擴充套件,工廠、企業、政府、學校等場所,都開始出現女性的身影。尤其是戰爭期間,工廠工人與政府文員類職務,大多由女性充任。據統計,在1918年,全英國從事軍工行業的女性工人數量達100萬人。在政府內工作的女性數量更增長至16萬人,儘管她們並未擔任什麼重要職位,但較之前已是巨大突破。
女效能夠從事的工作越來越多
三、二戰與女性地位的再度提升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此次戰爭較一戰規模更大、波及範圍更廣,可謂是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戰爭的出現再度凸顯出女性的重要地位,經過一戰後20多年的發展,此時的英國社會不再像之前那樣,對女性採取排斥的態度。人們已經從觀念上徹底改變,女性不再將自己看做是男性的附屬物,丈夫也一改之前狀態,開始接受甚至鼓勵妻子外出工作。
二戰時期,英國女性的就業人數更上一層樓,在1943年達到750萬人。其中男效能夠從事的工作大部分不再對女性設限,男女在工作層面處於同一起跑線上。經濟地位的提升不僅使女性經濟與社會權益得以保障,更為重要的是,她們得以參政議政,從政治、法律上保障自身的利益訴求。一戰期間,英國的女性政治地位即出現突飛猛進的增長,1918年2月,英國大約有600萬30歲以上的女性獲得了投票選舉權,同年英國議會透過《人民代表法案》,規定30歲以上且符合地方政府選舉要求的女性,擁有合法的國家議會的選舉權。這是英國曆史上第一次賦予女性以正當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的法案,標誌著英國女性的政治地位得以突破性進展。二戰期間及戰爭結束後,女性選舉人的參與限制進一步放寬,當選為議員的女性數量不斷增加。在1945年之前的選舉中,一萬名候選人中女性僅佔300多名,但至1983年時,男女比例已然能達到10:7,女性數量雖依舊不及男性,但男性優勢不可能像之前那樣明顯。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是女性參政的象徵
戰爭固然帶來了巨大的傷亡,但正是由於男性的大量傷亡,反而給女性的參與提供了大量空缺的機會。她們的權利意識也愈發增長。經濟的獨立與政治權利的獲得,使女性的地位有了根本性的保障與提升。她們從家庭走向社會,從工廠走向議會,她們的聲音不再被淹沒在男性之中,而是得以超越性別、地區與年齡的限制,光明正大地表達出來。
剛剛卸任不久的英國前首相特蕾莎·梅
文史君說男女平等至今依舊未能實現,在今日的中國女權運動方興未艾,女性在許多層面依舊飽受歧視。今日的中國不可能像當時的英國那樣,以戰爭為契機提升女性地位,但中國可以透過溫和的手段,從立法與社會觀念上逐漸扭轉女性的地位,使其與男性享有同等的機會與權利。但這並不意味著女性可以借女權之名,行打到男性之實。今日在網路上有許多所謂的“女權”實則是“女拳”,她們趁女性爭取自身利益的機會,趁機挑動男女對立,並以此為流量為自己謀利益,這不僅無益於女權運動發展,反而會招致女性地位的進一步退步,我們要嚴厲譴責這樣的現象。
參考文獻錢乘旦:《20 世紀英國的婦女與家庭問題》,《世界歷史》1996年第5期。
晉睿婷:《戰爭改變女性——兩次世界大戰與英國婦女地位的變化》,曲阜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