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停藥的醫院通知單,一位革命軍人的光榮身世,兩個表面毫無關聯的事在一份神秘的解密下曝光,究竟是什麼引起全國人民的關注?
故事還得從90年代一份社會公開求助說起,解秀梅病重無力再支付醫院的醫藥費而遭到醫院停藥,家人向社會呼籲:"救救她吧,她曾經參加過抗美援朝"!當地黨和政府迅速行動,才揭開這位普通印刷工廠工人的不平凡的事蹟。
故事還得從1950年抗美援朝說起……
時勢造英雄,中國人民被迫捲入戰爭1950年9月15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悍然發動對朝鮮的戰爭,朝鮮軍隊由於孤軍深入而迅速潰敗,主力部隊被迫退到北部一帶,聯合國軍轟炸中朝邊境,妄圖把戰火燒到中國境內,中國國內最高領袖毛主席整整三天三夜沒有閤眼,最後痛下決心:抗美援朝!
解秀梅—一位普通的中國勞動人民,滿腔熱情地隨大部隊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
解秀梅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貧苦農民家庭,憑著自己出色的努力成為當地的業餘劇團演員。那時候"幹革命,報效祖國"為成紅遍大江南北的主流。在那時候沒有現在的網紅,卻只有英雄的故事在老百姓心中流傳。1950年她參加了軍隊,並隨大部隊去了朝鮮。
柔弱的女子成為鋼鐵戰士,除了前線慰問演出,還做護士包紮傷員,女戰士在戰火中成長。
那個時候,文工隊就是多面手,不僅在敵人炮火下演出慰問,還擔任後勤保障工作,由於美帝空軍初期強大,其實後方和前方區別不大,都是隨時隨地受到死神的威脅。解秀梅表現出一種出色的軍人特質,不怕苦不怕累,更無畏犧牲,隨部隊照顧傷員,被當地部隊戰士稱呼為"一姐"。
幫受傷戰士暖腳,不是親人勝似親人11月的朝鮮,寒風呼嘯大雪紛飛,茫茫雪地裡冰雕林立,我們可愛的戰士就是這樣的惡劣環境中同敵人作戰。步入冬季的北朝鮮,天氣零下幾十度,戰士的們還是一層薄薄的棉衣,那時候國內也處於困難時期,再者美帝對中朝邊境後勤供應線的狂轟亂炸,導致國內有限的過冬棉衣棉褲也很難大規模運進北朝鮮,前線戰士實際是用毅力和信仰同敵人做鬥爭。
聽說過冰雕連的故事吧,那時潛伏的人民戰士被凍成冰雕,犧牲前還保持臥地射擊的動作,在前線部隊付出巨大犧牲的情況下,後方也湧現出許多感人的故事。
解秀梅幫助受傷戰士暖腳的故事也就流傳開來。有一次執行任務,解秀梅自願到最危險最寒冷的戰地醫院去照顧轉移和包紮受傷的戰士。看到戰士單薄的衣衫,解秀梅心顫了,當她看到一個受傷的戰士腳上還穿著單鞋,情不自禁地把戰士的腳放到自己的胸前的衣服裡暖和。
受傷戰士感動得流淚了,說"大姐,有你們親人的支援,就是死也要打敗美帝,打敗侵略者",在志願軍的傷病醫院裡,沒有痛苦的罵聲和抱怨聲,大家都默默忍受傷痛,相互支援鼓勵。
當其他運送傷員的志願軍看到解秀梅幫戰士暖腳感人一幕,紛紛敬禮,表示不打敗美帝,他們就沒臉回來。正是由於志願軍頑強的戰鬥力和入朝人員的無私奉獻和暖人舉動,在黨和國家正確戰爭策略指導下,才徹底把美帝趕到三八線。保住了北朝鮮。
出生入死,從敵人飛機轟炸下救出李排長1951年11月31日下午,美帝飛機不顧國際公約,突然喪心病狂地轟炸志願軍戰地醫院,根據維也納公約,這類性質的醫院建築和人員是禁止進行攻擊的。不過面臨志願軍的頑強抵抗,美帝惱羞成怒,專門派飛機轟炸醫院、後勤保障性質的目標,妄圖擾亂我軍的決心和信心。
在這種情況下,我醫護和後勤人員表現出高度的責任感和戰鬥意志。當時美帝飛機不斷向解秀梅所在的醫院投擲炮彈,當時醫院一片火海,幸好,志願軍受傷的戰士聽到警報後大部分及時轉移,解秀梅從前線回來剛好碰到敵人的轟炸,她不放心,趴在地上在烈火中仔細搜尋卻驀然發現還有一個人未轉移。
她依然衝進火海,艱難地背起李排長,周圍炮彈不時地爆炸和燃燒,她整個人就像火海中一片樹葉,隨時可能犧牲。然而她卻憑藉堅定的信仰,在炮火中救出了自己戰友,等到把人交給隊友後,她整個人虛脫昏迷過去。後來她被記一等功,受到毛主席的親自接見,並被當時朝鮮最高領袖金日成授予最高榮譽—國旗勳章。
退伍後,成為默默無聞的印刷工人,如果不是腦梗塞花費家裡所有的積蓄,家人求助,或者,沒人知道她。
解秀梅退役後,從不向別人炫耀自己,而是從基層做起,做一份工作,愛上一份工作。也向家人說,我沒有什麼可以炫耀的,我活著回來了,而有的戰友卻永遠回不來了,他們才是真正需要記住的人,需要尊敬的人,並囑咐家人不要向社會說出她的事情。
90年代,解秀梅不幸得了腦梗,家人花光的所有積蓄,欠債3萬多元,90年代欠債3萬,那是一個多麼可怕的天文數字。當時已經家徒四壁了,醫院甚至下達了停藥通知。
沒有辦法,家人才向社會籌錢救命,這才爆出她的英雄事蹟。黨和國家沒有忘記她,迅速撥給資金,不會讓英雄的家人寒了心,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病情才好轉。解秀梅1996年病逝,享年64歲,最終安葬在雙鳳山革命公墓。
英雄的事蹟給我們一個啟示:沒有信仰支撐的網紅只是曇花一現,我們做的是真真切切地腳踏實地,同時我們要時刻牢記為我們犧牲革命前輩和他們的家人,時刻去關懷他們,而不是等到出事之後才施以援手,這樣才能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傳遞正能量,才會鼓勵更多的人奉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