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中國的軍事實力和科技遠遠不如西方強國,特別是在科學技術和軍事實力上,當時清朝為了能夠富國強兵,購買了很多先進的武器裝備,開設了現代的兵工廠,建立新式化軍隊,這也被人們稱之為洋務運動,當時李鴻章作為洋務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做出了很多貢獻,李鴻章是一個頗有爭議性的人物,有人說他喪權辱國,簽訂了《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也有人說李鴻章只不過是清朝的背鍋俠,他本身還是很有能力的。
但今天我就和大家說說李鴻章生前曾經做出的一個決定,在抗日戰爭中也立下了大功,1866年6月27號,清朝派遣了外交使團訪問歐洲,當時李鴻章去德國進行訪問,還參觀了很多德國的兵工廠,在1871年,李鴻章向德國的克虜伯公司購買了328門大炮,幫助清朝實現近海防衛的任務,克虜伯大炮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重型武器,在普法戰爭中,克虜伯大炮大顯神威,在戰場上殺死了14.2萬人法國軍隊,讓這款大炮名聲大噪。
克虜伯大炮採用當時最先進的滑膛炮發射裝置,口徑達到280毫米,套管達到11.2米,重量達到44噸,有效射程達到19760米,在3千米內可以穿透65毫米的鋼板,但是它的射速比較低,一分鐘只能發射1~2門炮彈,克虜伯公司一開始只是一個做鐵匠鋪的,家裡只有三個茅草屋,後來克虜伯公司創造了灌鋼技術,於是將它用在火炮身上,成為了當時德國炙手可熱的軍火商。
李鴻章購買的克虜伯大炮不少都裝配在北洋水師上面,比如定遠號,鎮遠號,濟遠號上面都有來自克虜伯公司的火炮,為了學習先進的軍事技術,李鴻章還在1876年派遣了第1批軍事培訓的淮軍,其中有一個學生叫做段祺瑞,在後來的中法戰爭和中日戰爭中,克虜伯大炮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甚至在抗日戰爭中克虜伯大炮也大顯神威。
1937年8月13號淞滬會戰爆發,當時日軍集結了30萬人,中國軍隊也集結了80萬人,雙方在上海打得不可開交,而當時吳淞炮臺上面的國軍使用的就是克虜伯大炮,並且重創了日軍的一艘巡洋艦,在戰場上這款過時的武器也給了日軍很大傷亡,李鴻章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當年的無心之舉在抗日戰爭中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他一生也在為發展中國軍事實力而奮鬥,其實客觀的看待李鴻章,他也是一個有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