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三國故事中,經常有朋友構思架空歷史,想象如果是蜀漢或者孫劉聯盟得以戰勝曹魏或者司馬氏,天下九州該如何劃分。

其實不僅僅是我們現代人會這樣遐想,其實古代人也照樣會這樣想,在《三國志》、《資治通鑑》等古籍之中我們可以找到在孫權稱帝的時候,當時蜀漢派遣大臣前往祝賀,為了聯吳抗曹,蜀漢捏著鼻子承認孫權的皇帝之位。

孫權高興之下,就和蜀漢使者達成了平分天下的協定。

本期《墨說三國》我們就來聊下東吳當時是如何和蜀漢地圖開疆,劃分天下的。

在《資治通鑑-魏紀第三》一章中,記載了東吳孫權稱帝后是如何安排和蜀漢平分天下的。

吳主與漢人盟,約中分天下,以豫、青、徐、幽屬吳,兗、冀、並、涼屬漢,其司州之土,以函谷關為界。——《資治通鑑-魏紀第三》

在這份孫權稱帝之時,東吳和蜀漢共同達成的同盟協定之中,雙方約定除了建立攻守同盟,一致敵對曹魏政權:“若有害漢,則吳伐之;若有害吳,則漢伐之。各守分土,無相侵犯。”

還對未來殲滅曹魏政權後如何分配戰勝果實進行了預先的安排。

孫權將靠近東邊沿海地區、離自己較近的豫州、青州、徐州、幽州四州納入囊中;而將距離蜀漢較近的兗州、冀州、幷州、涼州四州送給了蜀漢。

首先,東漢總計分為十二個州加一個帝都附近的司隸校尉部。

建安年間從涼州又分出一個雍州,建安八年的時候曹操重新劃分天下,取消涼州,把關中到西域都劃給了雍州。等到曹丕即位後才重新設涼州。

這東漢的十二個州分別是:

屬於北方邊境地區的幽州,幷州;西北邊境地區的涼州;南方邊境的交州;

當時在長江以南,地廣人稀,蠻族眾多的揚州、荊州,以及益州南部;

大漢地盤較小,但是人口眾多,經濟發達的核心州:冀州,兗州,豫州,徐州、青州、益州北部;

以及全國的政治中心,洛陽、長安所在的司隸校尉,也叫司州、

其次,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家分別佔據哪些州郡?

先來看蜀漢:

蜀漢最核心的,也是掌握最全面的就是益州,以及割據荊州的部分地區。在三足鼎立的局面下佔地最少,人口也最少,但是因為地形易守難攻,加上諸葛亮治理有方,進攻不足但是自保有餘。

其次看東吳:

東吳自從孫堅、孫策在揚州開闢根據地以來,揚州就是東吳孫家最核心的州郡,不過揚州北方的壽春、合肥掌握在曹魏手中,雙方多次戰爭都是圍繞合肥等地的歸屬而展開的。

另外孫吳掌握了荊州大部分地區,以及交州的大部分地區,可以說長江中下游以南區域基本上都是東吳說了算;

最後說曹魏:

曹魏得益於魏武帝曹操的雄才大略,大漢十三州之中,曹魏足足佔據了十州之多。

北方的幽州,冀州,幷州、雍州;核心區域的兗州,豫州,徐州,青州,以及政治中心的司州(司隸校尉)都是完全在曹魏統治之下。

只有在涼州南部,荊州北部,揚州北部,經常陷入和蜀漢、東吳的爭奪戰中。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孫權裝模作樣地把除了自己掌握的揚州、荊州、交州,以及蜀漢掌握的益州之外的九州,完全和蜀漢你四個我四個的平分。

對於最核心的司州也是約定以函谷關為界,一人一半。

孫權的這一做法根本不管自己和蜀漢是否能做到,先地圖上分割了再說。完全可以說是地圖開疆的創始人了。

你是怎麼看待孫劉聯盟這個平分天下的疆域劃分的呢?

圖/網路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魏紀第三》

《三國志——吳主傳》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黃巢起義被朱溫反叛,昔日部下:我來代唐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