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崇禎:朕的大明亡了,王陽明:不爭氣,四大要害丟一個會

王陽明

王陽明:大明不爭氣啊,居然丟了一處要害就亡國了

對於古代中國而言,一直有一個固定的思維,那就是邊患來於北,這個北則有兩個方向,一個為正北方,一個為東北方。

正北方邊患代表民族有,秦漢時期的匈奴、五胡亂華時期的無數民族、南北朝時期的鮮卑、柔然、突厥,後續的蒙古。。。

東北方邊患代表民族則有,隋唐時期的高句麗,唐宋時候的契丹,女真金國,明朝時候的女真後金。

這走馬穿花一樣的民族,組成了中原文明的外患,也成了無數朝代滅亡的根源。

邊患問題主要集中在北方

如何面對這群外患,偉大的儒家聖人,新學開創者王陽明,曾經做過一個總結性陳述,那就是!

“大明雖大,最為緊要之地四處(宣大薊遼)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

為何睿智的王陽明要這樣說?則不得不說是熟讀歷史後的感悟。

這四處地方,宣大薊遼,分別是明朝時的宣府(河北宣化)、大同(山西大同)、薊州(河北薊縣),遼東(遼東沿海)。

如此四個地方,皆為自古以來的北方要衝之地,其中前三個都是長城防線的要害節點,雖然長城在秦漢明時候線路有稍許不同,側重點也不同。

但這三個要害區域一直重兵把守卻是有史料支援的。

對明朝而言,北方強敵蒙古如要威脅大明,這幾個隘口就是必經之路,通過了宣府、大同、薊州,面對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還有靠近邊境線的北京,蒙古騎兵就弄如入無人之境的衝鋒了。

這也是土木堡之變中,瓦剌太師也先接連攻克大同、宣府,打的大明膽戰心驚,兵臨北京城下差點遷都的根源。如果不是北京堅城牆固,于謙硬骨頭,土木堡之變就能讓明朝變南明。

至於最後一個戰略要地遼東,則是明朝時候,戰略地位才得到空前提高的存在。

東北遊牧漁獵民族

中國外患的特點是,北方更強,東北方向相對弱勢一點,也因此,中原王朝戰略防禦的重點都是依山而建的長城防線,至於遼東地區,到了明朝才獲得了空前的重視。

原因也很簡單,從後晉石敬瑭宋遼東給契丹開始,遼東經歷千年,才回到大明手中。

恢復了遼東的大明,就要直面來自東北方的威脅。

經歷過宋元時期的大發展,原本不顯山露水的東北遊牧漁獵民族慢慢崛起。

身處白山黑水中的他們,戰鬥力頑強,皮糙肉厚,對於大明的威脅反而比北方的蒙古更甚。

原因也很簡單,這四大戰略要地,最難防守的就是遼東。

沿著長城佈防的大同、宣府、薊州,都是經營了數百年的成熟防線,互為犄角守望相助,唯有遼東孤懸與東北方,還有不少地方連作為依託的長城都沒有。

典型的易攻難守之地。

明代遼東都司

明朝對於遼東的經營其實很上心,明朝初建時最重要工作就是持續打擊北元,並在朱元璋時候,設定了遼東都司。

後續靖難之役朱棣上位,為了北方防衛,朱棣決定遷都北京。遷都後,朱棣依然不放心,進而開拓遼東,設定了奴兒干都司對於廣大的東北地區施行管轄,後續也維持了數百年的羈縻統治,並且不斷加強和朝鮮的關係,建立了緊密的聯盟,目的也是拱衛遼東的安全。

就連萬曆時的抗倭援朝戰爭,其實都有穩固遼東的意味在內,一個朝代的能量匯聚於遼東,足見明朝對遼東的重視。

但是在如何用心良苦,致力於邊境防禦,都抵不過內憂外患。

遼東大帥李成梁主導遼東的時候,壓制蒙古,扶持努爾哈赤,以為能用平衡術扼控遼東,以挾寇自重手法維護家族的地位,誰曾想卻給明朝養了個白眼狼。

李成梁一死,努爾哈赤立馬建立後金,隨後不久就祭出《七大恨》檄文,宣佈:吾意已決,今歲必徵大明國!

正式對明朝宣戰,然後,就是那明亡清興的數十年光景變故。

李成梁“養虎為患”

這段時間的戰爭出題,除了內憂外患的明朝內抗起義軍,外御後金之外,就是遼東的經營還有爭奪。

關寧錦防線是經營,關寧鐵騎也是經營,無數大戰則是爭奪。

最後,內憂外患的大明,倒在了財政崩潰上。

兵臨城下的李自成說,給我銀子,給我王爵,我放過你回去做大王,沒錢的崇禎,無奈拒絕了,最後他吊死煤山,北京城破。

京城一失,隨後就是一片石和山海關之戰,李自成成了失敗者,一步錯步步錯,一蹶不振,反而便宜了多爾袞。

四大要害,最關鍵就是遼東,明朝也因為失去了最關鍵的哪一個,滅亡了。

1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百年復興丨南北議和  蔡專使步入中華門 袁世凱小站練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