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本文約5000個字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宋•岳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兩軍交戰,士氣為重。

簽訂鴻溝和約之時,已是項羽氣衰時刻。他曾經志在剿滅劉邦,稱霸天下,誰料到如今只能落箇中分天下,而且被迫率兵東歸。項羽此時不僅意志消沉、情緒失落,楚軍隊伍中也瀰漫著無心戀戰、恐慌沮喪的氣氛。

項羽能夠放下身段,與劉邦簽約求和,是因為楚軍此時兵疲糧盡,前方戰事沒有進展,後方駐地遭受侵擾,已經沒有把握戰勝敵人。項羽渴望著迅速回到彭城,等收斂軍心、休整隊伍後再捲土重來。

項羽也是見慣了城頭變換大王旗,在這群雄逐鹿的混亂年代,哪裡有絕對的忠誠和永恆的優勢。

今日楚漢相爭,彭越、英布投奔劉邦,眾志成城,攻擊楚軍,但是如果漢軍的敵人消失了,劉邦未必會繼續重用他們,到那個時候,這些游擊隊伍的歸路無法預料。韓信也未必會永遠拒絕那些謀士“自立為王”的建議,假如他擁兵自重,背棄劉邦,那就會與楚漢三分天下。如果韓信保持中立,項羽就有能力滅了劉邦,再去剿滅別的諸侯。

項羽如果退回彭城,捲土重來未可知。

孫子兵法說:歸師勿掩,窮寇莫追。意思是不追無路可走的敵人,以免對方情急反撲,結果讓自己得不償失。此語多用於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百姓諺語又說:要痛打落水狗。意指要再鼓足勇氣,宜將剩勇追窮寇,繼續追擊窮途末路的壞人,不能使其死灰復燃。

張良也極其冷靜地看到了未來形勢可能的變化,他認為劉邦項羽之間最終只能是一人獨霸的結果,天賜良機,項羽現在就是那條“落水狗”。

他向劉邦提出:拋棄和約,追擊楚軍,剿滅項羽。

劉邦計劃幾路軍隊同時夾擊,徹底消滅項羽。

公元前202年10月,劉邦一方面命令齊王韓信和建成侯彭越分別率兵南下,從北面圍攻楚軍;另一方面親自帶領駐紮在滎陽一帶的漢軍分兩路從西面圍追東撤的楚軍。

當劉邦率軍到達固陵(今河南省太康縣南)時,與緩慢東撤的楚軍主力相遇。憤怒的項羽傳令全軍,停止撤退,迴轉頭來,全力攻擊漢軍。此時韓信、彭越的援軍還未到達,本想乘人之危的劉邦,由於單軍作戰又一次被項羽打敗,只得利用固陵的深溝高壘,堅壁自守。

  劉邦當年固守滎陽、成皋的陣地,再加上韓信外圍牽制、彭越遊擊騷擾,才僅能與項羽達到相持水平。要論硬碰硬的單打獨鬥,劉邦從來就不是項羽的對手,這次的失敗是軍事策劃不周、出兵操之過急的必然結果。

韓信、彭越二人收到劉邦軍令後,兩人都有自己的算盤,根本沒有出兵,張良看透了他們的心思。

這些亂世梟雄們投奔劉邦,不是為了拯救天下蒼生的理想,更不是折服於劉邦的個人魅力,而是因為劉邦這個團隊有發展空間,而且劉邦個人也不像項羽那般吝嗇,能夠給功臣大量爵賞。現在他們兩人不出兵,就是想趁機再次要挾劉邦給予更高的封號和更廣的土地。

  張良建議立即派人前往韓信、彭越、英布軍中,給韓信增加他的故鄉以及周邊地盤作為封地;把彭越封為梁王,並授予封地;給英布增加淮河以南地區封地,並派兵增加他的實力。

劉邦遵照執行,這些封土授爵的傳統招數果然見效。

韓信率三十萬人馬揮師南下,一舉佔領彭城;彭越率數萬兵馬到達固陵與劉邦會師,擔任主攻;英布佔領了壽春(今安徽省壽縣),招降了楚大司馬周殷,切斷項羽南逃之路。漢軍各路兵馬陸續趕來與劉邦會合,並分別從北面、西面、南面對楚軍發起總攻。

12月,項羽在漢軍三面夾擊下,節節敗退至靈璧縣東南的垓下。

楚漢兩軍在垓下開始了決戰,漢軍由韓信統一指揮,兵力已達六十萬,僅剩十萬的楚軍被重重包圍。

後人根據韓信的排兵佈陣和以智勝敵,項羽的彷徨無助和英雄末路,創作了無數感人的文藝作品,成語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故事霸王卸甲、霸王別姬至今依然在使用和流傳。

此時正值嚴冬,朔風凌厲、冰天雪地。漢軍憑藉當地山形地勢,以十面埋伏(十面形容重重包圍,敵人無處可逃)形如天網壓下,白天的垓下戰場上,兩軍拼死相搏,殺聲震天。夜晚各自據守營地,漢軍渴望勝利,各個摩拳擦掌;楚軍祈盼停戰,勢如驚弓之鳥。

鏖戰數日後的一天夜裡,睏乏交加的楚軍士兵昏昏沉沉中剛進入夢鄉,忽然被四周漢軍營地裡此起彼伏的歌聲驚醒。側耳細聽,遠方傳來的正是大家自小就傳唱的楚地歌謠。

飢寒交迫的夜晚,勝利無望的恐懼,熟悉動人的鄉音,年老計程車兵不由得想起家裡的妻兒,青年士兵們忍不住懷念遠方的雙親,楚軍們觸景生情淚流滿面,各個營帳裡都跟著哼唱起了歌謠。

項羽大驚道:難道漢軍又佔領了楚國城池,或者又有楚軍投降了漢軍,否則漢軍中怎麼會有這麼多楚人!

項羽已經昏了頭,漢軍的骨幹力量也來自楚國故地,楚軍漢軍根本就是生長在同一塊土地上的熱血男兒。此時中華民族經歷春秋戰國五百多年的諸侯爭霸,早已經是民族融合、文化共生,楚歌早已在很多地方傳唱。

四面楚歌奏響了垓下決戰的高潮。

已經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楚軍,被悽楚的鄉音摧毀掉最後一點鬥志,一支支隊伍開始主動投降漢軍。

士氣已經瓦解崩塌,戰局已經無力迴天,項羽決定率領八百名貼身侍衛突圍,只有他離開後,其餘楚軍才方便向漢軍投降,畢竟漢軍將領中楚人居多,應該會給主動投降的同鄉子弟們一條活路。

出發的前夜,項羽坐在軍帳中借酒澆愁。他與愛妾虞姬把盞共飲,內心無限感懷,想起自己一生征戰總成空, 半世功名如夢中。不由得騰然起身,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被氛圍感動,起身和唱: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虞姬的歌聲反過來使項羽更加心酸難忍,一世英雄“霸王項羽”也“泣數行下”,在場所有人無不默默垂淚,不能仰視。

虞姬唱罷,拔劍自刎而死。

項羽心中此時已經再無牽掛,即刻帶領八百騎兵向南突圍而去。

項羽連夜突圍,到了天明,漢軍才得到確認訊息,於是派灌嬰率五千騎兵追擊。

當項羽逃到陰陵(今安徽省定遠縣)淮河邊時,只剩下一百餘人。項羽渡淮以後,向一名農夫問路,被農夫欺騙,他與部下陷入到一大片沼澤之中。又被漢兵追及,突圍向東,逃到東城(今安徽省定遠縣東南),所餘僅有二十八騎。

項羽此時依然自負,他認為自己的失敗只是天意。

他對部下說:我追隨叔父起兵,至今已有八年時間,歷經七十餘戰,無往不勝,才能稱霸天下,今天我們被困在這裡,這是上天要亡我,並不是我無能。

項羽鼓勵部下死戰,他將二十八騎分為四隊,提前指定對面三個山坡,為衝刺集合地點。隨著項羽一聲令下,騎兵們分向四面馳出,衝入漢軍斬將、奪旗,片刻過後,項羽的騎兵又聚集於三個山坡之上。

漢軍不能確定項羽所在。當漢軍兵分三路,把三處的楚騎分別圍困時,項羽又率眾再度衝回出發原地,三支隊伍往復衝殺,竟然取得“三連勝”,斬漢軍一名都尉,傷數百名漢兵,而二十八騎只損失兩騎。

再次突圍成功的項羽帶領二十六騎向東南奔逃,來到長江西岸的烏江(今安徽省和縣東北)渡口,此時楚國的烏江亭長在江邊蘆葦叢中划船等候。

亭長對項羽說:江東雖小,但地方千里,人口數十萬,也可以供大王據地稱王。請大王乘船渡江。即使一會漢軍追來,附近也無船可渡。

項羽一生自視極高。當亭長說到“江東千里,亦可以王”八個字時,項羽十分感傷,此刻竟然要依靠一名小小亭長來救命。他的感傷轉成慚愧,慚愧轉成了恐懼,由恐懼而灰心,由灰心萌生了斷的念頭。

項羽說道:今日境地,是上天要滅我。即使回到江東,還能有何作為。當年我率八千名江東子弟渡江出征,如今沒有一人生還。就算江東父老可憐我,擁戴我據地稱王,我有臉和他們相見嗎,我不感到慚愧嗎。

項羽把愛騎烏騅送給烏江亭長,表達謝意。命令所有騎從一律下馬,拿出短兵刃與漢軍步戰,所有人都明白,這是以必死之心去迎戰敵人。

蜂擁而至的漢軍一層層圍攻過來,二十六人陸續戰死。項羽“殺漢軍數百人”,已經負傷十餘處。他認出漢軍中的一名將領呂馬童,曾經是自己楚軍的老部下。項羽大聲向呂喊道:你是我的舊交嗎?

呂馬童慚愧的背過臉去,給身邊人悄聲說到:這就是項王。

項羽決心赴死,他擊退左右逼近的敵人,朗聲說道:劉邦懸賞我的頭顱,得之者賞千金、封萬戶,那我就幫你這位老朋友得到這個大功勞吧。

霸王言畢,拔劍自刎。

漢軍將士們被這英雄悲壯的一幕震懾,所有人都停止下來,默默望著倒下的項羽身體,在幾聲戰馬長嘶後,天地間也似乎安靜了。

等了好大一會,才有人反應過來,奔向項羽割取首級,漢軍將士們為了爭功又開始了自相殘殺,最後項羽的屍首被五隊人馬分割搶到,這五隊人馬的軍官分別被封侯,其中就有呂馬童。

項羽出生於公元前232年(秦始皇十五年),卒於公元前202年(漢五年),僅31歲。

從漢至今,項羽的故事被無數人傳唱,特別是從抗秦戰鬥的叱吒風雲到烏江自刎的英雄末路這一段,更是蕩氣迴腸、感人肺腑。

劉邦最終戰勝項羽的原因,各代史家均有見解,對項羽的評價基本是譭譽參半,大家共同讚賞項羽的是其“有血性擔當、有貴族風範,寧玉石俱焚,不苟且偷生”的人格,大都詬病項羽的是“性格殘暴、剛愎自用,不善團結、固步自封、開歷史發展倒車”的處世思想和政治作為。

項羽是一名失敗的英雄。

他24歲就隨叔父起兵反秦,親自斬殺會稽郡守。隨後率八千江東子弟渡江北上,成為秦末起義軍中的偉大統帥。反秦鬥爭中,項羽居功至偉,鉅鹿一戰,他抱著必死決心,憑藉機動靈活的戰術和英勇頑強的意志,破釜沉舟,把秦軍的主力精銳一舉消滅,徹底改變了秦軍與各路義軍的力量對比,決定了秦皇朝滅亡的命運。

奔向夢想的征途中風景最美。咸陽分封是項羽事業的輝煌巔峰,從此以後就在下坡路上不可收拾。

項羽認為秦朝之所以失敗,主要在於分封。天下豪傑之所以反秦,是想恢復分封,惟有大行分封,才能鞏固霸權,長治久安。

可現實結果卻是被分封的諸侯對他並不忠誠,漢軍剛到就背叛投降;幾位忠誠的自身實力又太弱,沒有能力治理好封國和抵抗漢軍;還有幾位不曾輪到封賞,或者封賞不滿足的人,恰恰最有實力,但他們最終卻成為項羽的掘墓人。

天下民心是決定最終戰爭走向的關鍵。“天下苦秦久矣”,普通百姓並不是喜歡分封統治或者郡縣統治,百姓所渴望的是一個政治清明、輕徭薄賦,能吃飽飯,過上安穩日子的生活。劉邦在關中等地恢復郡縣制度,絲毫未曾引起當地百姓的反感,而且由於中央集權治理,增加了漢軍的財力實力,劉邦後方基地結成一個鞏固的政治軍事經濟整體。而項羽除了用霸王的名義作為天下統帥的號召外,不曾有任何行政力量提升經濟能力。

項羽有其自身的侷限性,以鴻溝和約到烏江自刎兩個多月時間發生的事情為例,項羽與劉邦的智慧謀略、境界格局相距甚遠。

鴻溝和約簽訂後,項羽自認可保一時太平,便主動送還充當人質的太公、呂雉,劉邦無所顧忌後,翻臉如同翻書,立刻反戈追擊。項羽的防人之心與識人本領與劉邦相距甚遠。

劉邦發動總攻時,面對韓信、彭越的按兵不動,首先忍耐遷就,隨後封地授爵,繼而各方相助,最終反敗為勝。項羽在攻伐階段,無其他諸侯援兵,而且忙於四處救火,孤家寡人難撐大局。項羽的能屈能伸與團結盟友的本領與劉邦相距甚遠。

劉邦在彭城兵敗後,遭遇追擊的楚軍將領是故人丁固,劉邦立即以敘舊說情設法攀談,最終換來釋放逃生。項羽在烏江邊認出故人呂馬童,尾追而來的漢軍將士並沒有確定誰是項羽,倒是項羽自己把頭顱贈給故人。項羽的靈活處置與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本領與劉邦相距甚遠。

劉邦在彭城兵敗逃命中,在濉水邊陷入楚軍重重包圍,此時刮來一陣狂風,飛沙走石,楚軍大亂,而使劉邦趁機逃命。項羽在陰陵迷路,遇到一個指錯路的農夫,不僅折損軍馬,而且被漢軍追上。項羽自認為是上天要滅他,也就是開始喪失自信,恐懼自卑已經佔據他的心靈。

項羽如同一名好強爭勝、胸無城府的英勇少年,劉邦更像一位奸詐狡猾、老謀深算的老江湖。項羽的短視逼走了范增,自負忽略了韓信,封賞不公樹起了彭越等敵人,他對自己的失敗從來沒有清醒的認識,也沒有深刻的反省,只能在無可奈何的怨恨中自刎離去。

歷時4年的楚漢戰爭終於落下帷幕,劉邦下來又該如何定位自身、分封功臣、處理項羽後事呢,他在社會治理上是繼續沿著分封道路前進,還是回到秦朝郡縣體系呢,眾多著急棘手的問題都擺在了劉邦的面前。

下期預告:《劉邦登基》項羽這位生死相搏的宿敵終於下葬,劉邦既要強壓著內心喜悅,又得裝出對霸王不幸去世的哀悼。他親自來到項羽墓前祭奠,當場流下眼淚,哭訴對霸王的懷念。諸侯們封“皇帝”尊號的上書,劉邦當然不能接受,謙讓了三次,才“順從民意”。

1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皇帝不怕侍衛趁機勾搭妃子?這情況比登天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