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窮苦一生,他一直都在呼籲著恢復西周時期的那套周禮制度,然而在當時卻沒有人離他。這事讓他一直都很傷心,但同時卻也很感慨和擔憂,覺得若是要是真的恢復了周禮,不知道後市又將是怎樣的。事實上,周禮若是在後世並不是沒有用的,其實有一部分是已經恢復了,孔子的呼籲並不是沒有起到任何作用,而是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周朝的那種制度,說白了,其實就是一種尊卑秩序。社會各階層,公侯伯子男,誰該幹什麼,誰不該幹什麼都有明確的規定。誰該享受什麼,誰不該享受什麼,也規定得清清楚楚。
比如韶樂,那就是隻有周天子才能享受的一種音樂,別人都不準享受。所以,孔子聽到鄭伯也在享受這種音樂的時候,就非常的生氣,非常的傷心。再比如狩獵,鹿這種野獸,只能諸侯王才有權力射,其他人都沒有權力射。你要是射了,你就違背了周禮。還比如車的大小,車應該配備多少個輪子,包括吃肉該切成什麼樣子?是方方正正的,還是一片一片的,都有嚴格的規定。
西周是奴隸社會最成熟的一個時期,奴隸社會是從原始社會進化而來的。原始社會,由於食物短缺,沒有剩餘,所以那時候尊卑關係不是很明顯,遵守的還是最純粹的叢林法則。誰的力量最強大,誰的手最巧,他獲取的食物和他所享受的社會地位也就最高。但是進入奴隸社會以後,物資有了極大的剩餘,叢林法則就變成了另外一種意思,就是誰掌握了國家機器,誰佔據的財富就最多。
但是這個話是不能說出來的,奴隸主不能對奴隸說,因為我手中有武器,有監獄,所以你不能反抗。要是這樣說,那奴隸就會想,如果我手中也掌握了武器,也把你抓來關起來,我就可以反抗了。要這樣的話,天下肯定就造反不斷了。奴隸主要維護社會平安,所以他就必須要想一套嚴格的秩序,這套秩序就是周禮。
這套秩序有好處。就是可以維護社會安定,大家都不亂。孔子正是看到了這個好處,所以他才極力呼籲大家遵守。
但那時候天下大亂,所有的諸侯都在做大做強,都覺得周天子給他的分封太小了,他要往大做。比如楚武王,他本來只是一個男爵,但楚國差不多已是那時候疆域最大的國家了,還讓他當男爵,他心裡如何過得去。就算做到最高爵位的,他還想做周天子呢。所以那時候孔子讓大家各安本分的想法,諸侯們肯定是不接受的,卿大夫們也是不接受的。
秦統一以後,後來漢朝又統一以後。社會形態雖然也已經發生了一些改變,地主和平民有了一定的自由,不需要做集體生產。但是私有制並沒有變,尊卑制度並沒有變。
沒有變,這種制度就需要維護。所以這時候董仲舒就提出了“三綱五常”,雖然只有三綱,只有五常,看起來沒有周禮那麼多規定,但本質是一樣的,都是要維護統治者的特權、威權。而孔子也被尊為至聖先師,萬古尊奉。